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22篇
  免费   474篇
  国内免费   607篇
测绘学   361篇
大气科学   334篇
地球物理   325篇
地质学   1258篇
海洋学   364篇
天文学   36篇
综合类   209篇
自然地理   316篇
  2024年   14篇
  2023年   46篇
  2022年   107篇
  2021年   135篇
  2020年   109篇
  2019年   113篇
  2018年   104篇
  2017年   114篇
  2016年   121篇
  2015年   141篇
  2014年   108篇
  2013年   155篇
  2012年   194篇
  2011年   195篇
  2010年   164篇
  2009年   155篇
  2008年   170篇
  2007年   191篇
  2006年   182篇
  2005年   137篇
  2004年   107篇
  2003年   75篇
  2002年   82篇
  2001年   83篇
  2000年   87篇
  1999年   32篇
  1998年   15篇
  1997年   14篇
  1996年   9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4篇
  1988年   2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4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3篇
  1976年   1篇
  1975年   1篇
  1965年   1篇
  1964年   1篇
  1963年   2篇
  1962年   1篇
  1958年   2篇
  195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20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通过1:25万邦多区幅地质调查,在尼玛县西部拉舍—岷千日一带发现一套基性—中性—酸性—酸碱性火山岩岩石组合,其时代属古新世—始新世,新创建美苏组。描述了该组的分布、岩性、岩相、古生物及同位素年代特征,讨论了其形成的构造环境。  相似文献   
42.
根据在江西白垩纪—新近纪陆相红盆地中1:50000地质填图对盆地的盆缘类型和盆地充填样式研究的新认识,以及陆相红盆地的形成、发展机制与盆地边缘岩石的成生性质,将盆缘划分为基底盆缘和新生盆缘2类;又依据盆缘的原始自然坡度和形态特征划分为缓坡型、折坡型、陡坡型(或断坡型)和新缓坡型、新折坡型、新陡坡型等6型。根据陆相红盆地中不同构造期(幕)不同沉积环境沉积的沉积体的空间展布特征及其各种有序叠置组合形式,厘定了辫状河—湖三角洲—浅湖型、冲积扇—辫状河—湖三角洲—浅湖型、冲积扇—浅湖型、近岸水下扇—浅湖型、冲积扇—辫状河型和河流—沼泽(湿地)型等6种盆地充埴样式。  相似文献   
43.
云南兰坪-思茅盆地中一新生代砂页岩中赋存有许多脉状铜矿床。本文对盆地内从北至南三个典型脉状铜矿床(金满、水泄和白龙厂)进行了详细的铅、硫同位素研究,探讨了该类型矿床的成矿物质来源。分析表明。该类型矿床的铅同位素组成总体变化较小,且均位于上地壳铅演化线附近,说明成矿流体中铅具有稳定的上地壳来源。各矿床由于赋矿层位不同,矿石铅同位素组成表现出一定差异,如由兰坪盆地侏罗纪地层中的金满矿床到思茅盆地二叠纪地层中的白龙厂矿床,铅同位素比值(^207Pb/^204Pb)呈增高趋势,这表明这类矿床的铅主要来源于围岩地层,且地层越老,提供的铅就相对富含放射成因铅。矿床中脉石矿物重晶石、铁白云石等的锶同位素组成也表明,金满矿床成矿流体的^87Sr/^86Sr比值较高(0.70874—0.71232),而白龙厂矿床的^87Sr/^86Sr比值较低(0.70829—0.70938),接近于围岩灰岩的值(0.70755)。硫同位素研究表明,金满矿床中硫化物的δ^34S值变化最大,为-20.5‰- 7.0‰。水泄矿床中硫化物的δ^34S值变化最小,为-0.1‰- 4.2‰。而白龙厂矿床中硫化物的δ^34S值为-14.3‰--3.6‰。水泄和白龙厂矿床中重晶石的δ^34S值分别为 12.3‰- 19.0‰和 13.1‰,它们与盆地中蒸发岩层中石膏的δ^34S值( 10.8‰- 15.7‰)相近。分析表明,兰坪-思茅盆地中脉状铜矿的硫源主要来源于盆地热卤水萃取的地层中蒸发岩硫酸盐,它们通过有机质的热分解反应还原为沉淀硫化物所必需的低价硫。各矿床独特的硫同位素组成还表明它们的硫源受局部地层硫源和成矿流体物理化学性质所控制。本文提出大气降水起源的盆地热卤水通过对围岩中新生代地层的淋滤和萃取,获得了成矿所需的金属和硫,并在构造薄弱部位沉淀形成了本区的脉状铜矿床。  相似文献   
44.
针对华北克拉通中部地区(即Zhaoetal.(2001)称之的中部带)内元古代未变形变质基性岩墙群重要组成部分的太行山南段基性岩脉开展了较为系统的40Ar-39Ar年代学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区内三条NWW或NNE走向的基性岩脉(99JX-16、99JX-65、99JX-71)在>80%的39Ar累积量基础上分别给出了1765.3±1.1Ma,1774.7±0.7Ma,1780.7±0.5Ma的坪谱年龄。1781~1765Ma的年龄限定了区内基性岩脉的侵位年龄,该年龄也一致于恒山NWW向未变形基性岩脉1769.1±2.5Ma的单颗粒锆石U-Pb年龄。上述资料较好地约束了华北陆块早元古代基性岩脉的形成年龄。这为深入理解华北陆块1800Ma左右的热构造事件和华北早前寒武纪构造演化提供新的年代学资料。  相似文献   
45.
海洋和大气对Chandler摆动激发的贡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用1985~1995年期间海洋角动量变化序列和大气角动量变化序列,分析它们对Chandler摆动的激发能量以及它们与天文观测激发的相干性. 结果表明,在Chandler摆动频带内,海洋角动量变化提供的激发能量大约占观测激发的64髎,其中洋底压力变化起主导作用;NCEP/NCAR(美国国家环境预测中心/国家大气研究中心)和JMA(日本气象厅)大气角动量变化提供的激发能量分别为观测激发的23髎和214髎. 海洋激发与观测激发的相干系数约为0.52,接近99髎置信度下限(0.54),海洋激发的相位滞后观测激发约19°;NCEP/NCAR和JMA的大气激发与观测激发的相干系数分别为0.32和0.37,大气激发的相位超前观测激发分别约47°和19°. 用更短期间(9年、6年)的海洋和大气角动量序列与更长期间(16、39年)的大气角动量序列作分析表明,在Chandler摆动频带内,无论是它们的激发能量,还是它们与观测激发之间的相干系数都呈现很大的变化,而且这些变化具有某种程度的随机性.  相似文献   
46.
47.
狐狸山金矿区,在无蚀变作用参与的韧性变形过程中,岩石化学成分发生了明显的变化。但大多数微量元素含量变化不大,稀土元素配分模式基本不变,它们可以反映原岩的特点。蚀变糜棱岩型矿体与围岩相比,稀土配分模式、亲硫元素Au、Ag、Cu和两性元素As、Sb含量差别显著,尤其是Au含量,前者是后者的百倍~几万倍,金的成矿作用主要与韧性变形后期富金流体的蚀变作用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48.
采用文献[1]提出的技术模型,研制了云宵县5月暴雨预报方法,建立了4个因子结构简单而天气学意义明了的客观预报模型。经2000~2003年试用,这种基于场量因子的预报模型,未漏报,严格评定的准确率为67%,明显优于主观预报。  相似文献   
49.
巴彦诺尔公花岗岩体和乌力吉花岗岩体均属二叠纪花岗岩,两岩体在地球化学组成上基本一致,均富Si02,K20和Al20。,富集轻稀土,而重稀土亏损。其差别是:前者属钙碱性岩石(σ=l.91),较富集Fe,Mg,Ca,Cu,Cr,Sr,Ba和F,而后者为钙性岩石(σ=1.68)较富集W,As,Sb和Au等。两岩体不仅为其周围矿产的形成提供了充分的热液,也提供了丰富的物质来源。正是由于充分的热液活动和物质迁移以及后期富集形成了朱拉扎嘎大型金矿。  相似文献   
50.
大坳云英岩蚀变体型钨锡矿产于九嶷山复式花岗杂岩体中。钨锡矿体赋存在呈半隐伏产出的蚀变体中,且自下而上重叠分布,具“楼层式”结构的特点;矿体形态、有用组分的分布具有明显的分带性,产状、形态的变化与蚀变体具有一致性。研究认为花岗岩浆的侵位、区域性断裂的多次脉动作用及蚀变作用是区内钨锡矿形成的重要控制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