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149篇
  免费   1068篇
  国内免费   1383篇
测绘学   542篇
大气科学   756篇
地球物理   1174篇
地质学   2987篇
海洋学   716篇
天文学   240篇
综合类   482篇
自然地理   703篇
  2024年   48篇
  2023年   126篇
  2022年   351篇
  2021年   390篇
  2020年   324篇
  2019年   373篇
  2018年   347篇
  2017年   339篇
  2016年   336篇
  2015年   355篇
  2014年   360篇
  2013年   430篇
  2012年   372篇
  2011年   355篇
  2010年   340篇
  2009年   290篇
  2008年   262篇
  2007年   248篇
  2006年   210篇
  2005年   181篇
  2004年   113篇
  2003年   123篇
  2002年   127篇
  2001年   143篇
  2000年   116篇
  1999年   128篇
  1998年   116篇
  1997年   101篇
  1996年   91篇
  1995年   68篇
  1994年   56篇
  1993年   60篇
  1992年   66篇
  1991年   39篇
  1990年   41篇
  1989年   28篇
  1988年   25篇
  1987年   16篇
  1986年   14篇
  1985年   8篇
  1984年   9篇
  1983年   15篇
  1982年   9篇
  1981年   9篇
  1980年   3篇
  1979年   5篇
  1978年   6篇
  1977年   10篇
  1968年   2篇
  1958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76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63 毫秒
61.
62.
The lower reaches of Tarim River in the Xinjiang Uygur region of western China had been dried out for more than 30 years before water began to be diverted from Konqi (Peacock) River via a 927-km-long channel in year 2000, aimed at improving the riparian ecological systems. Since then, eight intermittent water deliveries have been carried out. To evaluate the response of riparian vegetation to these operations, the groundwater regime and vegetation changes have been monitored along the 350-km-long stem of the river using a network of 40 dug wells at nine transects across the river and 30 vegetation plots at key sites. Results show that the water table rose remarkably, i.e. from a depth of 9.87 m before the water delivery to 3.16 m after the third water delivery. The lateral distance of affected water table extended to 1,050 m from the riverbank after the fourth water delivery. The riparian vegetation has changed in composition, type, distribution, and growing behavior. This shows that the water deliveries have had significant effects on restoration of riparian ecosystems.  相似文献   
63.
微生物对碳酸盐岩的风化作用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微生物-矿物相互作用可以促进许多表生生物地球化学反应过程,是表生地球化学研究的重要内容。通过综合岩石表面的微生物类群及其地质作用,分析碳酸盐岩微生物风化的各种现象,特别是微观尺度上的各种形态,阐述碳酸盐岩的微生物风化机制与风化产物,笔者提出微生物对碳酸盐岩风化的4种途径:(1)通过微生物在岩石表面和缝隙中生长,导致岩石表层发生生物溶蚀、生物磨蚀和生物钻孔作用,加速岩石风化进程;(2)微生物群体形成的钻孔网络可以增强岩石化学溶蚀的有效表面积并导致其表面强度减弱而促进机械侵蚀作用,微生物对周围岩石颗粒胶结结构的破坏、疏松作用也会导致岩石矿物颗粒的分解;(3)微生物的持水作用,微生物分泌的有机酸以及微生物呼吸所释放的CO2对岩表水分的酸化过程亦加速岩石矿物的分解;(4)微生物生长过程中从岩石内摄取营养元素和产生复杂的有机配体,能促进矿物元素的释放。文中提出在开展微生物对碳酸盐岩风化过程和机理研究的基础上,有必要引入微生物生物技术来综合开发本地低品位含钾磷矿产资源,加速岩溶地区山地土壤的形成与演化。  相似文献   
64.
基于GIS的远程移动视频监控系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针对实际应用,从系统架构、应用解析、实现方法等方面介绍了将GIS技术应用于远程移动视频监控系统的解决方案。提出的视频与GIS数据集成方法是一个新的技术尝试,具有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65.
有限不等厚介质中主层褶皱的模拟实验及理论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叶柏龙  何绍勋 《地球科学》1993,18(2):159-167
  相似文献   
66.
为研究江西安福地区水文地球化学特征及控制因素, 本文采集了15组样品, 采用水化学、同位素分析等方法进行研究。结果表明: 研究区地热水以Na-HCO3型水为主, 地下水以HCO3-Na·Ca型为主, 地表水由西南向东北从HCO3-Na·Ca向HCO3-Ca型水演化。水化学组分演化过程主要受岩石风化作用控制, 地层封闭性较差, 水中的Na+、HCO– 3、Sr2+来源于硅酸岩风化溶解。由稳定同位素特征可知, 研究区地热水补给来源为大气降水。研究区热储温度为49.8~101.4 ℃, 地热水循环深度为1 502.6~1 513.6 m。热水在沿断裂带上升过程中与浅层冷水发生混合, 其混合比例为76.1%~87.5%。研究成果为安福地区水循环演化提供依据, 有利于地热资源的合理开采与保护。  相似文献   
67.
杨凯  戴紧根  沈洁  张文仓  赵玲玲 《地质学报》2022,96(12):4149-4166
蛇纹岩对地球深部和浅部的元素循环以及氧化还原状态调节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蛇纹岩中的流体活动性元素(fluid- mobile element, FME)是揭示地幔岩石水化、脱水以及元素循环的关键。本文系统收集和分析了前人报道的不同构造环境的蛇纹岩矿物化学、全岩微量元素和非传统稳定同位素(Fe、Zn、Cu)的组成特征,试图从多个角度总结蛇纹岩脱水过程的元素迁移规律及流体性质。蛇纹岩主要矿物蛇纹石微量元素含量具有以下主要特征:① 不同变质程度的蛇纹岩中的蛇纹石既包含轻稀土元素(light rare earth element, LREE)富集,又包含LREE亏损的特征;② 纤蛇纹石的REE和微量元素分布在利蛇纹石和叶蛇纹石的范围内,利蛇纹石重稀土元素(heavy rare earth element, HREE)整体上略高于叶蛇纹石且更加富集FME;③ 通过中度不相容元素与REE含量相结合,能够较好地区分橄榄石和辉石蛇纹石化所形成的蛇纹石,即辉石形成的蛇纹石富集相容元素(如Sc、Zn、Cr、Y和Ti等)并具有较高的HREE,而橄榄石形成的蛇纹石则表现为平坦且整体较低的REE分布型式。在蛇纹岩全岩微量元素和稀土元素(rare earth element, REE)含量方面,不同构造环境的蛇纹岩具有较大范围的重叠,但也有一定的差异:① 慢速扩张的印度洋中脊蛇纹岩REE和微量元素含量要整体高于快速扩张的大西洋中脊和太平洋中脊的蛇纹岩;② 马里亚纳蛇纹岩泥相比于蛇纹岩和蛇纹石化纯橄岩具有更高的REE和微量元素,而蛇纹石化纯橄岩相比于蛇纹岩则具有相对低的REE及流体不活动性元素含量。因此,利用微量元素的含量在区分不同环境的蛇纹岩方面存在一定的困难。但是,碱金属元素与U元素含量及其相应的比值,则可以较明显区分出大洋蛇纹岩和弧前蛇纹岩。目前已发表的蛇纹岩Fe、Zn、Cu同位素数据表明:① 蛇绿岩中的蛇纹岩Fe和Zn同位素的分馏与其变质程度密切相关。蛇纹岩在进变质过程中δ 56Fe值与Fe 3+/∑Fe值呈负相关,而Zn含量和δ 66Zn值则呈现正相关,表明蛇纹岩变质脱水能够释放氧化性流体;② 与橄榄岩相比,蛇纹岩具有明显低的δ 65Cu值,表明橄榄岩蛇纹石化过程中存在氧化性流体的加入。蛇纹岩Fe、Zn、Cu同位素在示踪流体性质和氧化还原状态方面有很大潜力,对壳幔系统的化学循环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8.
保存条件是中扬子地区页岩气富集的关键因素之一,宜地2井是中扬子寒武系页岩气发现井,通过对该井全井段岩芯裂缝古流体的地球化学分析,探讨了寒武系古流体成因和对水井沱组页岩气保存条件的指示意义。结果认为:① 覃家庙组膏岩层之上方解石脉缺少Fe2+、Mn2+,且δ13C和δ18O值较围岩偏负,指示其形成于氧化的环境,石牌组方解石脉δ13C偏负,黄铁矿脉δ34S值与膏盐相似,表明其成因与TSR密切相关;水井沱组脉体δ13C和δ18O与围岩相似,形成于封闭的环境。② 方解石脉包裹体群SO42-、Ca2+、Mg2+含量整体上由覃家庙组向上向下分别递减,钠氯系数以水井沱组最低,整体上向上升高,表明覃家庙组是高盐度卤水的主要来源,水井沱组受外来流体影响弱;包裹体水溶液δD和δ18O也指示娄山关组、石牌组方解石脉成因分别与大气水、TSR相关。③ 古流体地球化学研究表明宜昌地区页岩气保存条件整体较好,页岩气散失的主要通道是垂直裂缝,页岩气保存条件好与膏盐盖层发育、后期构造破坏弱、脉体对裂缝的及时封闭以及白垩系盖层等因素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69.
根据随钻测录井实时地质导向和大斜度、水平井评价成图技术需求,针对传统绘图方法存在的弊端,提出了将测录井信息、井眼轨迹和地质模型进行二维分解的实时绘图方法。针对二维分解绘图方法绘图时空复杂度较高的问题,给出了不同事件驱动下的局部实时计算和拷屏重绘算法,控制了对CPU和内存的消耗、提高了绘图效率,消除了实时绘图的闪烁和卡顿现象。应用实例表明,二维分解实时绘图方法能够实现大尺度随钻测录井地质导向图形的流畅、无卡顿实时绘图,可提高大斜度、水平井储层模型评价的刻画精度和时效。  相似文献   
70.
雄安新区内地热资源丰富,区内有牛驼镇地热田、容城地热田和高阳地热田,地热资源开发利用较早,但是对其深部热源机制仍未形成统一观点。为了研究雄安新区内地热田深部热源机制,在新区及外围进行了深反射地震和长周期大地电磁探测,对取得的同剖面的深反射地震和大地电磁数据进行处理和综合解释,探明了研究区从地表至莫霍面范围内地质构造和电性结构。下地壳结构在深反射地震剖面与大地电磁剖面上有很好的对应关系。电阻率低值区对应着在深反射地震剖面上存在一系列反射同相轴,且同相轴可以延续到莫霍面,电阻率高值区对应着在深反射地震剖面上无明显连续反射同相轴,尤其是在莫霍面之上呈现地震反射近似"空白区"。结合区域地热资料构建了研究区深部地热地质模型,对新区内深部地热机制进行了解释。该模型为"二元"生热模型,其热源包含两个部分,深部地幔热源和地壳放射性元素衰变生热。放射性元素衰变生热占地表热流的接近30%,而幔源热流在地表热流中的占比可达约70%。在牛驼镇下方,莫霍面以上,由于地幔热物质上涌造成下地壳上隆,幔源岩浆底侵作用于下地壳形成了局部热异常,该热异常具有低速高导的地球物理特征,认为是牛驼镇地热田和容城地热田的深部热源;以区域断裂为热通道,大地热流由深部向上传导、扩散到牛驼镇凸起和容城凸起顶部,对碳酸盐岩储水层进行加热,形成地热储层;上覆新近系沉积地层是良好的热盖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