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12篇
  免费   282篇
  国内免费   316篇
测绘学   154篇
大气科学   158篇
地球物理   215篇
地质学   660篇
海洋学   148篇
天文学   10篇
综合类   139篇
自然地理   126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40篇
  2022年   82篇
  2021年   79篇
  2020年   78篇
  2019年   86篇
  2018年   63篇
  2017年   76篇
  2016年   70篇
  2015年   87篇
  2014年   67篇
  2013年   77篇
  2012年   71篇
  2011年   78篇
  2010年   69篇
  2009年   99篇
  2008年   61篇
  2007年   61篇
  2006年   50篇
  2005年   47篇
  2004年   34篇
  2003年   27篇
  2002年   36篇
  2001年   30篇
  2000年   20篇
  1999年   14篇
  1998年   19篇
  1997年   22篇
  1996年   14篇
  1995年   11篇
  1994年   17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5年   1篇
  1976年   1篇
  196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若尔盖与西秦岭地震反射岩石圈结构和盆山耦合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下载免费PDF全文
松潘地块北缘的若尔盖盆地与西秦岭造山带相接触,构成青藏高原东北缘典型的新生代盆山构造.其岩石圈结构与深部构造关系,记录了青藏高原东北缘板块碰撞的深部过程,同时又关联着若尔盖盆地油气远景的评价.2004年秋冬季,我们完成了第一条跨越若尔盖盆地和西秦岭造山带的深地震反射剖面.整个剖面全长254 km,分5段完成,其中第2段剖面(简称SP04_2)横过盆山结合部位.SP04_2剖面首次揭示若尔盖盆地-西秦岭造山带盆山结合部位的岩石圈结构,发现了若尔盖盆地和西秦岭造山带下地壳均以北倾为主的强反射特征,提供出若尔盖盆地下地壳整体向西秦岭造山带俯冲的地震学证据,揭示了若尔盖盆地和西秦岭造山带在挤压构造体系下形成的深部构造关系.而近于平的Moho反射特征又反映出两者在造山后期经历了强烈的伸展作用.  相似文献   
82.
一般地区路基土体变形主要受土体压密过程控制,青藏铁路冻土路基变形则主要是受土体冷生过程影响和控制。通过对填土路基修筑后土体冷生过程以及工程实测数据分析,指出冻融过程不同阶段冻土路基变形与土体冷生过程有着密切关系。认为控制填土路基冷生过程稳定时间和填土路基地温场形态,是减少冷生过程和铁路长期运营过程中路基变形、保证冻土区路基工程长期稳定性的有效途径。此认识已经在青藏铁路冻土区路基工程建设实践中得到证明。  相似文献   
83.
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三角函数多项式的GPS轨道标准化方法。该方法考虑了卫星运动的坐标的周期性特点,所以能获得很好的内插和外推精度。文中的算例分析得出了一些有益的结论。  相似文献   
84.
景观规划的特点与一般原则   总被引:24,自引:1,他引:23  
本文从景观生态学的角度对景观规划的目标、任务和基本原则进行了论述,分别介绍了城市景观规划、农村景观规划、园林风景区的景观规划、旅游名胜区的景观规划以及自然保护区的景观规划等五个方面的应用内涵。其共同目标是人与自然关系的协调,时空结合意义上的可持续发展,即建立生态可持续的景观。通过经济规划、环境规划与景观设计的结合,使得区域开发、资源利用与生态保护相衔接与配合,生产建设、生活建设与生态建设相适应,从而达到经济效益、社会效应与生态效益的最终一致。  相似文献   
85.
初步建立了一种能反映地震前兆时空演化全貌的无量纲、归一化可迭加的信息场———综合前兆场.通过对研究区(东经113°~125°,北纬32°~44°)前兆场时空演化过程的分析发现,地震前前兆场由正常的低值离散逐渐发展为围绕震中呈高值封闭状态,震后恢复正常.该方法的独特之处在于,避开了某些单项异常对应某具体源的分析,而是只考虑异常.根据前兆场的变化可以确定震源的大致位置  相似文献   
86.
THREEKINDSOFTIMEDISTRIBUTIONFUNCTIONSOFREMARKABLEEARTHQUAKESINSEISMICSEQUENCESDiaoShouzhongWangHongweiChaoHongtaiHuaAijun(Sei...  相似文献   
87.
本文把湖泊营养化系统看作一个灰色系统,应用灰色聚类法进行营养化评价,并通过实例和层次决策法,Fuzzy-Greey决策法的评价结果进行分析与比较。  相似文献   
88.
89.
企业会计制度规定企业应当计提资产减值准备,它旨在保护企业的自身利益,使企业的资产、利润有一个客观、公正的反映。同时,也保护投资者的利益,使投资者对企业的经营状况有一个正确的认识。然而,有些企业却利用这项规定人为地调节利润,制造报表利润。资产减值对利润的影响从长期看是有限的,但对当期利润的影响是较大的,本文仅就资产减值对当期利润正反两方面的影响、某些企业调节利润的途径及应对措施谈一些看法。1 计提资产减值准备有利于真实地反映企业利润水平企业会计制度规定了8项减值准备,即坏账准备、短期投资跌价准备、存货跌价准…  相似文献   
90.
1932年以来北京主城区土地利用空间扩张特征与机制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基于历史地图、地形图和遥感影像提取1932年以来,北京主城区城市空间扩张,以及建筑密度空间信息。从城市土地利用扩张特征、建筑密度变化特征以及驱动机制三个方面分析北京城市土地利用扩张过程。研究表明:1984年前,北京城市呈现缓慢增长趋势。1984-1992年在市场经济驱动下,北京进入了第一次大规模快速的扩张阶段。1992-2000年间,由于我国出台了最为严格的耕地保护政策,这一时段城市空间扩张有所放缓。2000-2007年受北京城市建设规划、2008年奥运会场馆建设的影响,北京城市进入了有史以来,最快的扩张阶段。北京城市呈现单中心低密度蔓延,1982年前,城市扩张形态以相对较高的建筑密度紧凑扩张模式为主,1982年以来,呈现严重的低密度蔓延态势,特别是2000-2007年城市在5-6环之间"摊大饼"式与"遍地开花"式低密度蔓延问题更为突出。北京城市空间扩张是重大事件与人口、社会经济等因素共同驱动的结果。而且重大事件驱动对于长时间序列城市空间扩张作用更为突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