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81篇
  免费   518篇
  国内免费   876篇
测绘学   386篇
大气科学   401篇
地球物理   368篇
地质学   1527篇
海洋学   310篇
天文学   25篇
综合类   240篇
自然地理   318篇
  2024年   22篇
  2023年   69篇
  2022年   169篇
  2021年   219篇
  2020年   180篇
  2019年   210篇
  2018年   148篇
  2017年   149篇
  2016年   153篇
  2015年   160篇
  2014年   139篇
  2013年   173篇
  2012年   164篇
  2011年   174篇
  2010年   198篇
  2009年   174篇
  2008年   159篇
  2007年   164篇
  2006年   145篇
  2005年   117篇
  2004年   69篇
  2003年   78篇
  2002年   61篇
  2001年   79篇
  2000年   68篇
  1999年   23篇
  1998年   19篇
  1997年   17篇
  1996年   10篇
  1995年   11篇
  1994年   17篇
  1993年   10篇
  1992年   6篇
  1991年   6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3篇
  1985年   1篇
  1983年   2篇
  1981年   1篇
  1979年   1篇
  1954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357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本文提出一种保持局域特征的多源海冰图像融合方法,并在此基础上进行海冰分类。本文提出的多源海冰图像融合方法包括保持空间局域融合和保持特征局域融合两方面。首先,通过学习得到投影矩阵和相似矩阵。投影矩阵将多源像素进行投影变换,得到保留像素空间局域特性的融合向量。相似矩阵度量像素特征间的相似性,通过拉普拉斯特征分解,得到保留像素特征局域相似性的融合向量。然后,将空间融合向量和特征融合向量进行像素综合,得到融合图像。在此基础上,本文设计一种滑动集成分类方法进行融合图像像素分类。提出的分类方法利用滑动集成的特点,在分类时增强刻画了海冰局域特性。由于本文的保持局域融合框架不仅刻画了海冰在物理空间中的邻接关系,而且考虑不同海冰类型的特征关系,因此其在多源图像(多光谱和合成孔径雷达(SAR)图像)的海冰分类任务中表现优异。实验结果表明本文提出的基于保持局域特征融合的多源海冰图像分类方法有效提升了海冰分类精度。  相似文献   
72.
Shelf-basin advection is essential to subsistence of the Arctic copepod Calanus hyperboreus population in high basin area. Its abundance, population structure and body size in pelagic layer were investigated with samples collected over a large range in the western Arctic Ocean during summer 2003, to evaluate the geographical variation in recruitment pattern. Calanus hyperboreus was absent from the shallow areas of the Chukchi Sea and most abundant in the slope area between the Chukchi Sea and Chukchi Abyssal Plain(CS-slope). Total abundance varied between 1 110.0 and 5 815.0 ind./m2 in the CS-slope area and ranged from 40.0 to 950.0 ind./m2 in the other areas. Early stages(CI–IV) dominated in the CS-slope area, whereas CV and adult females were frequently recorded only in deep basin areas. Geographical difference of prosome length was most evident in CIII,with average ranging from 2.48 to 2.61 mm at the CS-slope stations and 2.16–2.37 mm at the others. Abundance of early developmental stages(CI–CIV) correlated positively with Chl a concentration, but negative correlation was observed in late stages(CV–adult). Our results indicated that C. hyperboreus can benefit from primary production increase through accelerated development in the first growth season and the productive CS-slope area is a potential source for slope-basin replenishment.  相似文献   
73.
平原地区机载激光雷达数据的抽稀算法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机载激光雷达点云数据在测绘行业中的应用还存在较多的瓶颈。为了使机载激光雷达点云数据更好地服务等值线等数据的生产,发挥其高效和高精度的优势,本文归纳、总结了国内外现有的LiDAR点云数据抽稀算法,并通过对比分析现有LiDAR点云数据抽稀算法存在的优缺点,如系统抽稀、格网抽稀、TIN抽稀和坡度抽稀等算法,结合平原地区激光点云在实际生产中的应用,研究了更适合平原地区点云数据的抽稀方法,通过大量的数据测试和试生产。结果表明,该方法可以在应用项目精度约束下保证数据质量,减少了后期数据处理应用的难度,提升了后续成果数据的质量,提高了作业生产效率,对机载激光雷达点云数据在测绘行业中的应用推广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74.
为及时掌握领海基点及其标志建设、领海基点海岛开发利用以及领海基点海岛周边海域生态环境等状况,文章采用卫星影像、无人机航摄和现场巡查相结合的监测方式,对浙江省领海基点海岛标志、地形地物、植被、地质灾害、人类活动、开发利用状况和周边海域生态环境进行监测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浙江省领海基点海岛保护状况总体较好,周边海域海水符合第一类和第二类海水水质标准,地形地貌无明显变化;部分领海基点海岛出现海蚀崖、海蚀沟和岩体裂缝并有海钓活动痕迹,部分领海基点方位点标志碑由于风暴浪的冲击存在局部损毁的现象。后续应对损毁领海基点方位点标志碑开展整修和维护工作;对已发生和可能发生的崩塌和滑坡等地质灾害进行常态化监测;在掌握海岛生态系统现状的基础上建立评估机制,开展海岛生态系统健康评估;积极与利益相关部门开展联系和沟通,形成领海基点海岛保护协调制度;进一步加强对领海基点海岛保护的宣传工作。  相似文献   
75.
针对适合捷联式重力仪的AUV搭载平台的选型问题,基于国内AUV实际航行数据,分析了多推进器组合、推进器和浮力舱组合、推进器和鳍舵组合等3类AUV的定深航行运动特性;推导了AUV水下航行在3个坐标轴方向上对重力仪产生的运动加速度计算公式,得到运动加速度与AUV水下6个自由度运动要素的解析表达式;基于运动加速度分析,讨论了适用于水下移动重力测量的AUV平台和推进装置设计,进行了AUV搭载平台的优选,并给出了重力仪安装位置建议;选定的AUV实验平台实施移动重力测量验证试验重复线精度达到0.42mGal,验证了搭载平台优选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76.
曲铭  于定勇  王世林  康骁 《海岸工程》2020,39(2):111-118
基于不可压缩黏性流体理论和VOF(Volume of Fluid)方法建立了二维数值波浪水槽模型,将模拟波形与波浪理论值进行对比,分析了模型可靠性,并利用该模型研究了5种不同前墙结构OWC气室在不同波高、周期时的出气口速度和气室内空气压强。基于模拟结果,从波能-动能转换效率和气室内空气压强角度分析了前墙结构对OWC气室的捕能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对于传统的直立型OWC气室,采用合适的前墙结构可有效提高OWC气室的捕能效果;相比三角截面(20D型,30D型)和矩形(Y型)截面前墙,采用椭圆截面(20TY型,30TY型)的前墙结构的捕能效果更优,且在周期较大(1.6和1.8 s)时其作用更显著,其波能-动能转换率相对Y型前墙结构气室平均提升37%;5种前墙结构不同的气室中,20TY型和30TY型前墙结构气室的捕能效果最优。  相似文献   
77.
内蒙古自治区重要矿种成矿规律综述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2007~2013年开展的内蒙古矿产资源潜力评价项目,对铁、铜、铅锌、金、银、钨、钼、铬、镍等重要矿种进行了区域成矿规律总结,为矿产资源潜力评价提供了基础资料。文章即是对该项工作部分成果的概括总结。主要进展包括:在全国Ⅲ级成矿区带划分的基础上,首次进行了覆盖全自治区的Ⅳ级成矿亚带的划分,共划分出34个Ⅳ级成矿亚带;对内蒙古铁、铜等11个重要矿种的主要矿床类型及成矿特征进行了概述,对其时空分布规律做了归纳,认为全区70%以上的矿床数量和资源储量均集中在Ⅲ_5、Ⅲ_6、Ⅲ_8、Ⅲ_10和Ⅲ_11五个成矿区带。此外,不同矿种甚至同一矿种,由于成矿地质背景的差异,在不同的三级区带中的分布也不一样。主要成矿期为元古宙和中生代,次为太古宙和晚古生代,不同矿种的重要成矿期也不完全相同。从区域演化的角度探讨了构造与成矿的关系,认为不同的构造演化阶段形成不同的矿床类型和不同矿种的矿床,其中,古大陆边缘裂谷带以白云鄂博式铁_稀土元素矿床为代表,而大兴安岭岩浆岩带则以产出与燕山期中酸性火山侵入杂岩有关的多金属矿产为特点。  相似文献   
78.
内蒙古火龙沟铅锌矿床是近期勘查发现、预期可达中型规模以上的铅锌矿床之一,笔者对该矿区的侵入岩——正长花岗岩进行了LA-MC-ICP-MS锆石U_Pb定年和主量、微量元素分析,锆石U_Pb定年结果为(224.0±2.5)Ma,表明,该岩体侵位于晚三叠世。岩石地球化学研究结果显示火龙沟正长花岗岩体具有明显富Si O2和ALK、贫Mg O和TFe的特点,A/NK-A/CNK图解显示正长花岗岩属于准铝质花岗岩。微量元素蛛网图显示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Rb、Th、U、K,亏损高场强元素Nb、Ta、Ti。稀土元素配分模式表现出富集LREE,亏损HREE的右倾型,LREE/HREE=8.04~10.40,具有明显Eu的负异常。花岗岩锆饱和温度计算结果表明该花岗岩岩浆形成温度为820℃,属于高温花岗岩,以上地球化学特征和高温的特点表明该花岗岩为A型花岗岩。结合区域构造演化历史,笔者认为该花岗岩体形成于古亚洲洋闭合后的造山后垮塌岩石圈伸展构造环境。  相似文献   
79.
我国尾矿综合利用研究现状及建议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刘志强  郝梓国  刘恋  费红彩  黄敏 《地质论评》2016,62(5):62051277-62051282
尾矿资源综合利用问题已受到世界各国的重视,其对策已由消极的废物处理转向物质再回收,尾矿资源化的发展趋势越来越清晰。但是,我国尾矿综合利用率和发达国家相比还存在较大的差距。大量的尾矿积存,对矿山周边地区环境、土地利用造成了严重的影响。开展典型尾矿资源综合利用技术研究和推广尾矿资源产业化利用技术研究与推广,不但可使原来资源枯竭或资源不足的矿山焕发青春,而且还能够重新成为新的资源基地,以开辟新的材料科技领域,推动科技进步,同时也可以解决环境污染、改善生态环境和整治国土,具有巨大社会、经济和环境效益。因此尾矿的综合利用要做到国家重視、立法保障、评价先行、技术支撑、全部利用,才能真正解决尾矿污染等问题。  相似文献   
80.
康媛  孙卫  盛军  时建超  刘艳妮  赵婷 《地质论评》2016,62(1):103-110
三塘湖盆地牛圈湖区块中生界侏罗系西山窑组储层具有典型的异常低压油藏特征,晚白垩末期储层达到最大埋深,此时下部芦草沟组烃源岩演化程度达到最大,随着油气持续向储层充注,此时地层压力达到最大,可达30.33~50.74MPa。本文从引起油藏异常低压的主要因素入手,定量分析了构造抬升与地层剥蚀、地层温度降低、成岩作用中的"耗水作用"以及矿物蚀变引起的自生体积缩小等因素对地层压力的影响。这些因素共同作用导致了地层压力降低,其中溶蚀作用中矿物蚀变所形成的"耗水作用",使地层压力下降24.4%~37.1%,是造成储层异常低压的首要因素,同时矿物蚀变导致自身体积缩小并导致储层压力下降16.5%~24.8%,地层温度降低和构造运动对储层压力降低影响相对较弱,降低幅度分别为7.9%~8.6%和4.8%~8.1%。以上种种因素的共同作用,使得地层压力下降17.45~37.85MPa,最终形成现今异常低压的分布格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