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30篇
  免费   157篇
  国内免费   230篇
测绘学   37篇
大气科学   200篇
地球物理   175篇
地质学   384篇
海洋学   106篇
天文学   78篇
综合类   132篇
自然地理   105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19篇
  2022年   62篇
  2021年   47篇
  2020年   35篇
  2019年   45篇
  2018年   59篇
  2017年   65篇
  2016年   51篇
  2015年   32篇
  2014年   46篇
  2013年   49篇
  2012年   52篇
  2011年   60篇
  2010年   49篇
  2009年   56篇
  2008年   39篇
  2007年   47篇
  2006年   24篇
  2005年   28篇
  2004年   23篇
  2003年   25篇
  2002年   31篇
  2001年   18篇
  2000年   20篇
  1999年   34篇
  1998年   32篇
  1997年   25篇
  1996年   20篇
  1995年   7篇
  1994年   21篇
  1993年   19篇
  1992年   12篇
  1991年   14篇
  1990年   9篇
  1989年   5篇
  1988年   5篇
  1987年   8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4篇
  1984年   5篇
  1983年   3篇
  1982年   4篇
  1980年   1篇
  197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1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991.
松辽盆地白垩纪青山口组下部广泛分布一套富含有机碳的黑色泥岩、页岩和油页岩沉积,是全盆地划分泉头组与青山口组的一级标志.朝73-87井青山口组黑色页岩、油页岩的地球化学特征研究表明:它具有干酪根碳同位素正偏和重排甾烷含量低,存在28,30一双降藿烷、伽马蜡烷生物标志化合物等有机地球化学特征,表征为白垩纪温室效应时间窗内古湖泊缺氧事件的产物.结合生物地层研究成果,认为青山口期缺氧事件层大体可与白垩纪古海洋Cenomanian-Turonian界线事件层进行对比,进而提出松辽盆地青山口组的时代归属晚白垩世晚cenomanian-Turonian期的新观点.  相似文献   
992.
金沙江何时开始向东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孔屏 《地质科学》2009,44(4):1256-1265
青藏高原的东南缘具有独特的地貌特征,不像其它边缘,这里坡面非常平缓,这上面发育的主要河流有金沙江,雅砻江和大渡河。金沙江的主支流河谷保存着大量的湖相沉积--昔格达层,我们通过宇宙成因埋藏年龄法定出湖相沉积的年龄为158~134 Ma。对金沙江上游的碎屑锆石U Pb年龄分析表明其物源主要体现了所流经的羌塘地块的冈瓦纳地体特征,并加入了华北地体的特征,明显有别于雅砻江流域的物源。对昔格达及其下伏河流砂砾的U Pb年龄分布特征研究表明昔格达古湖形成之前攀枝花至涛源河流流向为自东而西,与现流向相反; 伴随着昔格达古湖的形成与切穿,攀枝花至涛源一带的水流开始由西向东,金沙江从此开始向东流去。  相似文献   
993.
中国北方主要坚果类淀粉粒形态对比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近年,考古学家发现坚果类植物在农业起源中曾占有很重要的地位。为了对考古器物上附着的淀粉粒进行鉴定,我们对中国北方现代主要坚果类栗属(Castanea)中的板栗(C.mollisima)、栎属(Quercus)中的槲树(Q.dentata)、槲栎(Q.aliena)、麻栎(Q.acutissima)、栓皮栎(Q.viriabilis)、蒙古栎(Q.mongolicus)和胡桃属(Juglans)中的胡桃楸(J.mandshurica)共7个样品进行了淀粉粒形态对比分析,以求为建立北方坚果类淀粉粒的鉴定标准积累资料。实验结果发现,除胡桃楸未发现淀粉物质以外,其他6个样品的淀粉粒不仅可以与其他科、属进行区分,甚至在一定程度上还可以进行种间的区分。板栗的脐点是闭合的,有层纹,无裂隙;   麻栎脐点是偏心的;   槲树栓皮栎的淀粉粒近乎80%都具有裂隙特征,但栓皮栎的淀粉粒中会出现横裂隙和相当数量的星形裂隙而只有槲树的淀粉粒才具有相当数量的纵向裂隙;   蒙古栎的淀粉也大多具有裂隙(70%)而且纵向型裂隙占主要地位,但是蒙古栎淀粉粒表面有细密的放射线;   60%的槲栎淀粉粒不具有裂隙特征。所有样品的淀粉粒均由大小不一的各种卵圆形组成,而且6个样品的长轴最大值(约20μm)和6个样品的平均值(约10μm)都非常接近。  相似文献   
994.
将2009年7月第5候至8月第2候作为研究时段,利用NCEP/NCAR再分析资料,对镇江地区2009年盛夏罕见的低温多雨寡照的极端异常气候作了诊断分析。在此基础上,对比分析了同期ECMWF的中期预报产品与实况,实现了对ECMWF模式的中期预报性能检验,由此加深了对此类天气过程中期预报的理解。结果表明:在研究时段内,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异常偏东偏弱,110~120 °E上空850 hPa层上存在异常南北风的辐合区,受西南季风和热带系统的共同影响,整层具有良好的水汽输送条件。在此次极端异常气候发生过程中,ECMWF对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减弱东退、维持海上和增强西进的中期预报精准。同时,其数值产品对西风指数和850 hPa温度也具有良好的中期预报指示意义,成为准确预报此次过程的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995.
996.
2008年12月2—6日寒潮天气过程分析   总被引:20,自引:0,他引:20  
牛若芸  乔林  陈涛  孔期  张亚妮 《气象》2009,35(12):74-82
利用常规天气观测资料、美国NCEP/NCAR 1°×1°网格点逐6h再分析资料,采用天气学原理和天气动力学诊断分析方法,对2008年12月2-6日寒潮天气过程进行分析和总结.结果表明:此次寒潮天气过程出现在欧洲脊强烈发展并缓慢东移、北半球中高纬环流形势由纬向型向经向型转换过程中.西脊前强偏北风带南移、横槽涡度西部大于东部、横槽前东南方的负变高和横槽后部的暖平流正变高等促使横槽转竖;南掉极涡与转竖低槽合并后,低槽明显向南加深,冷空气势力显著加强并开始向南爆发;自西脊西北部入侵小槽压迫高脊向东南方向移动并逐渐崩溃,脊前偏北气流逆转为西北气流,引导冷空气大举向南爆发,造成了此次寒潮天气过程.强盛的冷平流是造成气温骤降的主要原因.强风的形成除与冷平流侵入有关外,还与高空动量下传的增加密切相关.山东半岛降雨和强降雪的环流成因和物理量特征存在明显差异,降雨为冷暖空气交汇所致;强降雪则是冷平流、海陆分布差异和地形抬升共同影响的结果.T639、ECMWF和日本等3种数值模式均对这次亚欧中高纬大气环流的演变和调整均做出了较准确的预报,尤以ECMWF模式预报性能最好.  相似文献   
997.
华北黄淮降水偏多 台风浣熊登陆极早——2008年4月——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孔期 《气象》2008,34(7):118-123
2008年4月,全国平均降水量接近常年同期,略偏少,但降水分布不均,华北、黄淮地区降水量明显偏多.  相似文献   
998.
Black carbon particles in the urban atmosphere in Beijing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A study of the concentration of black carbon particles and its variation in the urban atmosphere has been carried out since 1996 in the Beijing area. The measurements were done in the late autumn and early winter each year, the period before and after domestic heating activities begin. The results show the presence of black carbon particles at the high level that vary over a large range in the urban atmosphere in Beijing. The mean value of daily average concentration for the whole observation period of 1996-2004 is 20.0 μgm^-3. An evident decrease of black carbon particle concentration in the Beijing area is observed after 2000, and the daily average concentration of black carbon particles is estimated to be 16.0 μgm^-3 with a variation range of 2.10-50.50 μgm^-3 for the period of 2000-2004. The observation method and main variation behavior characteristics of black carbon particles in the urban atmosphere in the Beijing area are given and discussed.  相似文献   
999.
中国南方石笋氧同位素记录的重要意义   总被引:44,自引:15,他引:29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中国南部石笋氧同位素记录记载了重要的气候变化信息。应用石笋氧同位素记录时首先需要考虑检验石笋的平衡结晶生长,特别是重复性检验,以排除可能的偶然性或地方因素。中国南部重复性很好的南京葫芦洞和贵州董歌洞石笋氧同位素记录主要代表了当时的降水氧同位素信息。两洞的记录都显示,在冰期或冰段时期降水的氧同位素比间冰期或间冰段时期明显偏重。受夏季风强弱变化的控制,与目前亚洲季风降水氧同位素的季节变化相对应,在间冰期或间冰段时,ITCZ偏北,降水以夏季风的大规模大气环流下的对流降水为主,其氧同位素较轻;相反地,在冰期或冰段时,ITCZ偏南,降水以夏季风爆发前的锋面降水为主,其氧同位素较重。虽然尚有其他许多影响因素,亚洲季风的变化应是影响中国南部石笋氧同位素在冰期/间冰期或冰段/间冰段的尺度上变化的主导因素。但在更小的尺度上(例如小冰期),石笋氧同位素记录的解释则需要谨慎。虽然下最终结论为时尚早,但作为亚洲季风的两个组成部分的东亚季风和印度季风很可能是同步的,至少在冰期/间冰期或冰段/间冰段的尺度上是如此。基于上述研究,进一步提出亚洲夏季风强段/弱段的概念(AsianSummerMonsoonInterstadial/stadial,或ASMI/ASMS),其在上个冰期中与格陵兰冰芯间冰段/冰段一一对应  相似文献   
100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