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76篇
  免费   241篇
  国内免费   442篇
测绘学   265篇
大气科学   102篇
地球物理   229篇
地质学   841篇
海洋学   195篇
天文学   8篇
综合类   108篇
自然地理   211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32篇
  2022年   97篇
  2021年   123篇
  2020年   80篇
  2019年   97篇
  2018年   91篇
  2017年   85篇
  2016年   88篇
  2015年   85篇
  2014年   90篇
  2013年   95篇
  2012年   90篇
  2011年   88篇
  2010年   125篇
  2009年   96篇
  2008年   98篇
  2007年   77篇
  2006年   71篇
  2005年   82篇
  2004年   50篇
  2003年   38篇
  2002年   47篇
  2001年   43篇
  2000年   30篇
  1999年   17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1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4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1年   1篇
  1979年   1篇
  1977年   2篇
  1975年   1篇
  1974年   1篇
  1957年   1篇
  195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5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991.
郭磊  李建波  童英  王涛  莫南  曾涛  焦永艳 《地质通报》2015,34(12):2195-2202
内蒙古宝德尔穹隆是发育在苏尼特左旗中蒙边境地区的不对称同构造伸展穹隆。该穹隆由内向外由核部早白垩世花岗岩、边缘韧性剪切带和脆性拆离断层组成,上盘为未变形的早二叠世花岗闪长岩、泥盆系片岩和早白垩世盆地,韧性剪切带和拆离断层仅发育在穹隆西南部。区域构造解析和显微构造分析表明,岩体侵位和韧性剪切带形成于同一构造应力场,指示上盘统一向NW方向剪切,变形程度由未变形的岩体核部向外侧逐渐增强,面理的形成与岩体的侵位和隆升过程密切相关。因此,该穹隆和东北亚其他岩浆穹隆相似,是不对称的花岗岩穹隆,反映了区域伸展拆离环境下侵位的同构造花岗岩穹隆的特点。  相似文献   
992.
王久  邬金 《北京测绘》2021,35(8):1032-1037
在偏远水域进行海图测量一直是个难题,遥感反演水深技术的发展弥补了传统海图测量的局限性.本文重点讨论了基于Stumpf模型和多时相方法的多光谱卫星遥感水深反演技术,分析了影响其质量的主要因素,通过在海南岛偏远水域的工程实践案例,评估和验证了其一般精度和可靠性,认为其结果除可用于测量和规划海图之外,还可作为海图现势性评估、海底变化检测和测量优先级确定的工具,为在偏远地区、未测量区域以及动态变化水域改进海图测量提供了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993.
为了更加高效地对铁路空间信息数据进行复测,研究利用车载LiDAR系统扫描获取铁路场景中的点云数据,提取铁路横断面轨顶点的方法,该文提出了一种基于POS线投影的铁路横断面轮廓及轨顶点提取算法,该方法以POS线为辅助线对铁路横断面点云进行切割,采用Alpha Shapes算法提取铁路横断面轮廓点云数据,并结合铁路横断面以及POS线的空间特性,实现了铁路横断面轨顶点的提取.实验及分析评价结果表明,基于POS线投影的铁路横断面及轨顶点点云提取算法是有效且准确的,对其他各类铁路地物信息的提取具有一定的参考和借鉴价值.  相似文献   
994.
为研究京津冀能见度状况和分析影响能见度的特征贡献模式,基于2019年京津冀气象站点和空气质量监测站点数据研究能见度时序变化特征,运用随机森林算法建立能见度估算模型分析影响因子整体解释度,并基于SHAP框架结合随机森林模型构建能见度影响因子可解释模型,对特征因子贡献大小、方向以及单变量贡献情况进行了详细解释和分析:①能见度状况在早晚高峰时较差,每 日15时左右最好,工作日和非工作 日无明显差别,从季节上看冬季能见度最差;②随机森林模型拟合系数解释方差为0.897 3,R2为0.897 8,拟合结果良好;③根据SHAP可解释模型分析结果可得,PM2.5是影响能见度的最重要因子,呈负向相关,且贡献度变化率以浓度100 μ/m3为转折点由急促转向平缓.实验证明,基于SHAP框架的能见度解释模型不仅能反映贡献度的大小以及影响效应的方向,而且可以对单个变量的贡献进行详细分析,提高了特征贡献分析的精细度和准确性.  相似文献   
995.
中国主要农用矿产资源安全保障战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主要农用矿产资源(硫、磷、钾)的利用状况和安全保障程度关系国家粮食安全及人类生存发展.本文应用定性分析与定量研究相结合等方法,对硫、磷、钾农用矿产资源安全保障进行综合研究.结合全球硫、磷、钾资源供给格局和国外资源可获得性分析,从供给、需求和国家保障三个层面,提出保障我国主要农用矿产资源(硫、磷、钾)安全、合理开发利用、产业可持续发展等方面的战略与对策建议:加强找矿投入增加国内资源储量,调整产业结构,深化产品加工和综合利用以提高产品附加值,调整产品出口结构,采取投资开发和贸易并重的原则利用国外矿产资源.  相似文献   
996.
拉隆穹窿位于北喜马拉雅片麻岩穹窿带东段,介于康马穹窿和错那洞穹窿中间.在野外地质调查和精细剖面测量基础上,通过详细的构造变形、野外岩石学和矿物学综合研究,发现拉隆穹窿由内向外由三部分组成,依次是核部、滑脱系和盖层.核部主要是一套新生代高分异的淡色花岗岩组合,未见老基底出露;滑脱系主要由一套中高级变质的云母类片岩、和夹于片岩中的大理岩、矽卡岩和变形花岗岩组成,整体属于一条规模较大的韧性剪切带;盖层主要是一套浅变质或未变质的千枚岩、千枚状板岩和粉砂质板岩组成.滑脱系与盖层之间以上拆离断层为界,下拆离断裂在穹窿中还未完全剥露出来,整体以鞘褶皱发育为典型特征.且拉隆穹窿分别经历了由南向北逆冲挤压构造、由北向南伸展剪切构造、成穹构造和近E-W向伸展构造等四期构造变形;其中第二期构造变形在穹窿中发育和保存最好.在变质作用上,拉隆穹窿保存了两类变质作用:一类是围绕穹窿核部呈环带分布的典型巴洛式变质作用,由外向内依次是硬绿泥石-堇青石变质矿物带、石榴石-黑云母变质矿物带、十字石变质矿物带、蓝晶石变质矿物带;另一类是受岩体热烘烤所形成的热接触变质作用,典型的变质矿物有红柱石.穹窿核部花岗岩呈良好的垂向分带特征,从下向上依次是二云母花岗岩、白云母花岗岩、伟晶质花岗岩、钠长石花岗岩和伟晶岩壳/石英壳.在稀有金属成矿方面,拉隆穹窿中共识别出三种矿化类型:矽卡岩型Be-Nb-Ta稀有金属矿、钠长石花岗岩型Be-Nb-Ta稀有金属矿和构造-热液型Cu-Pb-Zn多金属矿,其中拉隆穹窿Be-Nb-Ta稀有金属矿床,特别是钠长石花岗岩型Be-Nb-Ta稀有金属矿的发现,极大地丰富和扩展了北喜马拉雅带稀有金属的成矿类型和成矿潜力;同时在摸清我国关键矿产资源家底、提高关键矿产资源战略统筹能力、发挥其作为大国博弈的重要利器作用等方面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  相似文献   
997.
溜砂坡具有突发、不易预测,且产生危害大的特点。文章对拉萨市周边实地调研测量收集数据,采集了12组具有代表性的溜砂坡灾害点数据集合,运用贝叶斯网络与粒子群算法相结合,并利用算法更新公式弥补单一算法的不足,引入信息熵分析了降雨量、坡度、坡高和植被覆盖率在算法中的权重,以及各因素对溜砂坡稳定性的影响,并对溜砂坡的稳定性进行了等级划分,实验证明该方法有效,对溜砂坡稳定性评价具有一定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998.
基于机器学习的数值天气预报风速订正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对风速进行准确预测是精细化天气预报服务(如风能发电、冬季奥运会赛场条件保障等)的重要环节。本文基于三种机器学习算法(LASSO回归、随机森林和深度学习),对数值天气预报模式ECMWF预测的华北地区近地面10 m风速进行订正。首先利用LASSO回归算法提取对10 m风速有重要影响的气象要素特征集,将其作为三种机器学习算法的输入,建立相应模型对ECMWF预测的风速进行订正。用提取后的气象要素特征集建模有助于减少计算量和存储开销,并减小模型的复杂性,从而提高模型的泛化能力。将订正结果与传统订正方法模式输出统计(model output statistics,MOS)得到的订正结果进行对比。结果表明,三种机器学习算法的订正效果均好于MOS方法,显示了机器学习方法在改善局地精准气象预报方面的潜力。  相似文献   
999.
在全球变暖背景下,全面掌握甘肃省霜冻日期的变化规律,有利于提高霜冻灾害的预警能力,保护区域环境,促进气候资源合理开发。使用0 cm地面最低温度资料,采用线性倾向估计法得到霜冻日期的气候倾向率,利用Mann-Kendall法和滑动t检验法探测霜冻日期的突变时间,构建霜冻站次比表征霜冻的影响范围,利用标准差方法计算霜冻日期的稳定性,采用Hurst指数法预测霜冻日期的未来趋势,结合相关系数法分析霜冻日期的影响因素。研究表明:(1)初霜冻日期、终霜冻日期、无霜冻日数发生突变的年份分别为2002,1996和1999年。(2)霜冻日期年际变化幅度为无霜冻日数>初霜冻日期>终霜冻日期;河西变化幅度整体高于河东,对全省霜冻日期变化的贡献较大。(3)全省霜冻日期稳定性顺序为初霜冻日期>终霜冻日期>无霜冻日数,河西霜冻日期稳定性好于河东。(4)初霜冻日期、终霜冻日期、无霜冻日数分别遵循"北早南迟,西早东迟"、"北迟南早,西迟东早"、"北短南长,西短东长"的空间分布规律。(5)在未来,初霜冻日期推迟,终霜冻日期提前,无霜冻日数延长,但变化幅度略有差异,无霜冻日数>终霜冻日期>初霜冻日期;河西终霜冻日期提前达到全省平均水平,无霜冻日数或超过河东。可知,霜冻日期的迟早、长短、稳定性,是由初、终霜冻日期、海拔以及经、纬度综合作用的结果,主导因素显著性差异较大。无霜冻日数的延长,是由初、终霜冻日期稳定性变差所致。  相似文献   
1000.
利用NCEP/NCAR逐日再分析资料和辽宁省逐日站点降水资料,分析了2015年初夏辽宁降水异常偏少的大尺度环流特征。结果表明:2015年初夏是1962年以来辽宁同期降水最少的年份。2015年初夏辽宁降水异常偏少的大尺度环流特征并不是共性,高空急流、西太副高的强度和位置以及是否有西南暖湿气流输送在6个典型少雨年里各有不同。大尺度环流系统的异常配置是导致2015年初夏辽宁降水严重偏少的主要原因,高空急流较气候平均偏南偏强,辽宁位于急流轴以北,高层辐合不利于上升运动发展;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较气候平均偏东偏南,冷空气位置偏北,辽宁缺少冷暖空气交绥;低空急流较气候平均偏东偏南,辽宁缺少暖湿水汽输送及低层辐合上升运动。2015年初夏辽宁降水异常偏少与北太平洋海表面温度"东高西低"导致的大规模上升和下沉运动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