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9篇
  免费   11篇
  国内免费   19篇
地球物理   36篇
地质学   32篇
海洋学   4篇
天文学   5篇
综合类   12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4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10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2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1.
沂沭断裂带垂直形变与断层活动特征分析   总被引:8,自引:8,他引:0  
利用跨断层短水准资料分析了沂沭断裂带断层活动特征,结果表明:NNE向的沂沭断裂带与NW向断裂活动性质有所不同,沂沭断裂带主要为压性逆断活动,北西向断裂带为张性正断活动,与地质考察结果基本一致。此外,沂沭断裂带及北西向断裂带都具有分段活动的特点。  相似文献   
12.
山东小清河流域湖泊的环境变迁   总被引:6,自引:3,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小清河流域为西起济南,东至渤海湾,南缘泰鲁沂山地北麓,北界黄河之间的区域。在史前及历史时期,小清河流域湖泊广布,在地层沉积记录和古文献记载中均得以证明。这些湖泊形成于早全新世,在中全新世达到鼎盛,晚全新世以来湖泊逐渐衰退与消亡,如原来存在的鹊山湖、浒山湖、清水泊等湖泊,这在古文献中也多有记载,现已在平原上消失。本文着重对麻大湖、锦秋湖、白云湖等的历史演变进行了探讨。通过查阅历史文献、地层剖面分析、地名考证等多种途径和方法对小清河流域的湖泊消失的原因进行了研究和分析。认为在气候变干的大背景下,湖泊消失的原因主要有两个:一是黄河泛滥所造成的小清河流域的泥沙淤积;二是疏浚河道、围湖造田、过渡利用水资源等人类活动的影响。研究本区湖泊的形成与消亡,对恢复古环境、探讨其演变过程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3.
岩石材料应变软化模型及有限元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应用弹塑性理论,根据岩石的应力应变关系、峰值强度、残余强度和岩石材料的脆性特性,建立了理想的应变软化模型,并提出了相应的加载准则。文中提出的模型计算方便,所用参数简单,物理意义明确,便于编制有限元程序。  相似文献   
14.
张昭栋  张华 《地震研究》1999,22(1):32-37
地震前兆综合危险度是以系统论为基础的一种综合地震预报的新方法。利用山东省每年年底的地震会商报告给出的地震前兆异常,而不是取震后的震例总结或论文给出的异常,通过“专家系统”的思想,对每一异常事件进行综合评估,计算出无量纲的、归一化的地震前兆综合危险度,分析了1995年9月20日山东苍山52Ms级地震前综合危险度的变化特征。震前综合危险度出现了一次明显的高值异常变化,震后危险度很快下降恢复到正常水平。  相似文献   
15.
山东招远大尹格庄金矿成矿流体特征   总被引:18,自引:13,他引:18  
大尹格庄金矿位于中国胶北地体西北部招平断裂带下盘的蚀变花岗质碎裂岩 (绢英岩 )带中 ,断裂上盘为胶东群变质岩系。金主要产于黄铁绢英岩和黄铁矿±多金属硫化物 石英±碳酸盐脉 -细网脉中 ,构成细脉 -浸染状矿石。对蚀变围岩和金矿石中流体包裹体的研究表明钾长石化岩 (钾长石 -石英脉 )和绢英岩 (第 I和第 II阶段 )的石英中含有丰富的 CO2 -H2 O包裹体 ,而金 -硫化物矿石和石英 -碳酸盐脉 (第 III和第 IV阶段 )中 CO2 - H2 O包裹体数量逐渐减少。显微测温指示 ,钾长石化岩和绢英岩石英中的 CO2 - H2 O包裹体的均一温度范围为 2 80~ 36 0℃ ;而金 -黄铜矿和金 -方铅矿 -闪锌矿矿石中包裹体的均一温度分别为 2 40~ 2 75℃和 180~ 2 5 0℃。显微测温和激光拉曼探针分析表明 ,第 I和第 II阶段的成矿流体含 10~ 2 5mol% CO2 ;而第 III和第 IV阶段的含 <5~ 10 mol% CO2 ,并含少量至可观数量 CH4,H2 S和 SO2 等。广泛的黄铁矿化、碳酸盐化蚀变以及缺乏较高盐度的水包裹体说明金很可能是以硫络合物和碳络合物形式被搬运。金的沉淀与温度下降、由裂隙的(重复 )开放引起明显的压力降低和原始流体的不混溶作用有关 ,具多阶段成矿特点  相似文献   
16.
地震与核爆识别的小波包分量比方法   总被引:25,自引:5,他引:20       下载免费PDF全文
频谱分析法在核爆与地震识别中具有广泛的应用.但是频谱分析方法是稳态方法,即使采用Gabor变换,也因时-频窗口形状不变而分辨串较低.为提高时-频分辨率,本文将小波变换理论用于乌鲁木齐台记录的地震与核爆事件的分析,并提出了识别核爆和天然地震的小波包分量比判据.通过对加拿大黄刀地震台记录的印度地下核爆的分析,进一步验证了小波包分量比判据对核爆和地震的识别具有较高的识别效率.结果表明:对于地震信号,其小波包分量比U03/U1一般都大于1.0,而对于核爆信号,比值U03/U13一般都小于1.0.  相似文献   
17.
厦门地区杂色花蛤的病毒观察与检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厦门海区对虾养殖内外环境中,电镜观察发现了杂色花蛤肝胰腺的一种杆状病毒和两种球状病毒.杆状病毒大小为(85~90)nm×(240~264)nm,有包膜,存在于细胞核中,细胞质可见.一种球状病毒直径为70~80nm,有包膜,存在于细胞质中.另一种球状病毒直径为95~120nm,有包膜,存在于细胞核中.用免疫酶组织化学法检测表明,杂色花蛤所带杆状病毒与BMNV有抗原性正相关,其检出率随季节变化,暗示自然生长且感染病毒的杂色花蛤可能是日本对虾杆状病毒病的传染源.  相似文献   
18.
广州市从化区地质灾害发生的频度和强度日益增高,对其社会经济发展造成了不良的影响,并对当地的生态环境和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构成了严重的威胁.利用野外调查和统计分析方法,发现该区突发性地质灾害以微、小型的崩塌、滑坡为主,主要发生在4—9月份降水多发期,隐患点险情以中型为主,威胁人数较多,潜在经济损失较大.从化区地质灾害孕育...  相似文献   
19.
利用GIS对广州市公园绿地、学校和体育场馆3种应急避难场所资源进行点状缓冲区分析,同时对主要交通干线做线性缓冲区分析,综合评价广州市应急避难场所空间格局。结果表明:公园绿地型应急避难场所资源最多,但由于重叠率过高导致难以覆盖全市;学校型应急避难场所3 000 m缓冲区面积占全市51%,是最重要固定型和紧急型避难场所;体育场馆型避难场所相对比较欠缺。广州市应急避难场所交通区位相对较好,70%应急避场所资源都分布在主要道路500 m缓冲区内,95%以上在1 500 m缓冲区范围内。最后从人口分布、可达性、土地利用和经济发展程度4个角度总结了广州市应急避难场所空间分布的形成机制,提出了改造完善区、补充提升区、配套建设区和集中配置区4种规划策略分区,完善广州市应急避难场所空间体系。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