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91篇
  免费   337篇
  国内免费   538篇
测绘学   242篇
大气科学   416篇
地球物理   376篇
地质学   864篇
海洋学   223篇
天文学   78篇
综合类   210篇
自然地理   257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26篇
  2022年   77篇
  2021年   115篇
  2020年   60篇
  2019年   106篇
  2018年   104篇
  2017年   113篇
  2016年   116篇
  2015年   123篇
  2014年   140篇
  2013年   132篇
  2012年   137篇
  2011年   124篇
  2010年   102篇
  2009年   107篇
  2008年   114篇
  2007年   90篇
  2006年   74篇
  2005年   65篇
  2004年   48篇
  2003年   38篇
  2002年   38篇
  2001年   46篇
  2000年   47篇
  1999年   65篇
  1998年   60篇
  1997年   67篇
  1996年   47篇
  1995年   45篇
  1994年   55篇
  1993年   41篇
  1992年   39篇
  1991年   27篇
  1990年   18篇
  1989年   8篇
  1988年   17篇
  1987年   5篇
  1986年   8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2篇
  1982年   3篇
  1981年   3篇
  1979年   2篇
  1977年   1篇
  1976年   1篇
  195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66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帕米尔北缘弧形推覆构造带东段由强烈活动的艾卡尔特弧形活动褶皱-逆断裂带与卡兹克阿尔特弧形活动褶皱-逆断裂带南、北两条巨型边缘弧形构造带及其间的推覆构造构成。每个弧形带分别由多个不同级别的、相对独立的次级弧形构造组成。每个弧形构造实际上就是一个独立的逆冲推覆席体,都有其各自独特的几何学、运动学、动力学特征,但同时又具有自相似性特征。独立地震破裂区或形变带与独立活动的弧形推覆构造可能具有一定的对应关系  相似文献   
52.
This paper focuses on a borehole, Xichen-1 well, drilled on the Chenhang Island, Xisha Islands in the South China Sea. Mineralogical, petrographic, stable isotopic and minor-element data from the Holocene to Pleistocene interval (0–179 m ) in the Xichen-1 well are discussed in detail. The 400-m-long core is divisible into four mineralogical facies: a high-Mg calcitic aragonite facies (0–16.91 m, Holocene), an aragonitic low- Mg calcite facies (16.91–30.60 m, Late Pleistocene), a low- Mg calcitic facies (30.60–179 m, Middle-Early Pleistocene) and a low- Mg calcitic and dolomitic facies (179–400 m, Early Pleistocene–Late Miocene). The Holocene section has much higher whole-rock δ18O and δ13C values and Mg and Sr content than the non-dolomitized Pleistocene limestones (16.91–179 m). The 16.91–165 m interval is characterized by a relatively invariant oxygen isotopic composition and very heterogeneous carbon isotopic composition. Between 165 and 179 m, there is a positively correlated increase of whole-rock δ18O and δ18C with depth, and Mg content also shows a gradual increase with depth. Petrographic data demonstrate that the Pleistocene reef sequence has been extensively affected by meteoric waters. We conclude that the Late Pleistocene section (16.91–30.60 m) and the Middle-Early Pleistocene section (30.60–165 m) have suffered incomplete and complete meteoric diagenesis, respectively, and that the Early Pleistocene interval (165–179 m) was diagenetically altered in a meteoric–marine mixing environment.  相似文献   
53.
锇粉中杂质元素分析方法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孙亚莉  邹晓秋 《岩矿测试》1997,16(4):262-266
利用ICP_MS技术建立了锇粉中痕量杂质元素的分析方法。在浓HNO3介质中,锇以OsO4形式挥发除去,分离锇基体后,可直接测定的痕量元素达50余种。取样量0.1g,测定限为0.2~246ng/g,可实现质量分数w(Os)为99.9999%锇粉中杂质元素测定。结合ICP_AES测定K、Na、Ca、Mg、Al、Fe、Si和P,可实现锇粉原料及产品的纯度分析。  相似文献   
54.
屈文俊  杜安道 《岩矿测试》1997,16(4):289-292
同位素稀释中子活化分析铼与感耦等离子体质谱法测定锇相结合,应用于辉钼矿及铜_镍硫化物矿物的铼_锇年龄测定,取得了满意的结果,扩大了铼_锇测年法的应用范围。  相似文献   
55.
瑞雷波勘探在地下洞穴探测中的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利用瑞雷波勘探方法进行地下洞穴探测,在实际处理过程中,对场地所测得的面波频散曲线进行分类、归纳,并利用动力触探曲线对各种特征曲线所反映的地下洞穴情况进行标定,从而确定整个测区洞穴的空间分布规律。  相似文献   
56.
宁夏盐池县土地沙质荒漠化的发展趋势及其防治   总被引:5,自引:3,他引:5  
曲志正  王峰 《中国沙漠》1997,17(2):173-179
宁夏盐池县是我国北方农牧交错带沙质荒漠化强烈发展的地区之一。通过分析该区土地沙质荒漠化的发展趋势及其成因,认为该区土地沙质荒漠化有日趋扩大、日益严重的发展趋势;在潜在自然因素的基础上,人为因素是造成该区土地沙质荒漠化的主要因素。针对该区土地沙质荒漠化的发展趋势及其成因,结合沙质荒漠化土地的农林牧综合开发,提出了防治土地沙质荒漠化的目标、实施步骤及基本对策。  相似文献   
57.
造山带弧形构造——西昆仑—帕米尔弧及其预测   总被引:16,自引:6,他引:16       下载免费PDF全文
曲国胜 Caner.  J 《地质科学》1996,31(4):313-326
对比利牛斯等造山带典型弧形构造的分析表明,弧形构造是造山带尤其是板内碰撞造山带的普遍特征,可分为挤压逆冲-推覆主动型构造和推覆-滑覆被动型弧形构造。西昆仑—帕米尔是与比利牛斯Basque弧在空间形态、运动学及动力学特征等方面一致的挤压逆冲-推覆主动型弧形构造,推测该弧中部存在一巨大的底部低角度逆掩断层并由根部带向北延伸达100多公里,康西瓦断裂(基底缝合带)可能是主根部逆冲断层带。  相似文献   
58.
应用氢氧同位素研究矿床成因的一些问题探讨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10       下载免费PDF全文
翟建平  胡凯 《地质科学》1996,31(3):229-237
成矿热液的氢、氧同位素组成与其水的类型、水/岩交换的岩石成分和同位素组成、水/岩交换时的温度及水/岩交换程度(W/R比值大小)等诸多因素有关,微生物和有机质也对其有一定的影响。因此,仅通过简单投影的方法将成矿热液的氢、氧同位素值与一些所谓的标准值进行类比,由此就推断出热液中水的来源,这种方法是不可取的;尤其当成矿热液的氢、氧同位素值介于大气降水和岩浆水的值之间时,切忌滥用两种水混合成矿模式,因为实际情况往往并不是这样。本文以胶东乳山金矿床为例,展开了这方面的讨论。  相似文献   
59.
栖霞金矿床成矿流体地球化学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翟建平  胡凯 《地球化学》1996,25(6):568-574
栖霞金矿床是胶东地区产在变质岩中的石英脉型金矿床较典型的代表。该矿床属中低温热液矿床,成矿流体的盐度较低,气相成分以H2O,CO2为主;液相成分中Na^+,Ca^2+和Cl^-的含量料高,相对贫K^+和F^-,流体的成分与大气降水热液的相类似。  相似文献   
60.
右江裂谷区三叠系岩石物性特征及其与金矿化的关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阐述了右江裂谷区微细粒浸染型金矿床控矿层位三叠系百蓬组泥质粉砂岩及砂质泥岩的粒度,比表面、孔隙度及孔隙类型和渗透率等物性特征,讨论了与其成矿流体的循回、水岩反应及其有效浸取围岩矿物质的关系。在此基础邮成矿流体和矿矿物质主要来自于地层;由于热液躲避低势能方向迁移,造成断理解发的盆地边缘区和水下隆起周围的环状断裂带为金矿床沉淀的场所。并通过形成金矿所需热液量的估算得出,该区金矿床的形成,是由于热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