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4篇
  免费   20篇
  国内免费   22篇
测绘学   7篇
大气科学   20篇
地球物理   9篇
地质学   51篇
海洋学   21篇
综合类   13篇
自然地理   25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11篇
  2022年   33篇
  2021年   18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10篇
  2018年   15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9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3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2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41.
流域氮污染问题是世界面临的共同难题,大型水利水电工程极大地改变了流域氮循环过程。三峡水库作为我国重要的优质淡水资源库,却面临着支流水华频繁暴发的水安全问题。如何有效削减氮污染并维持水库消落带生态系统的稳定性,是三峡水库生态安全运行中亟待解决的实际问题。水库消落带作为邻近水体的“生物地球化学循环热区”,在营养元素循环、面源污染截留、温室气体排放等过程中扮演着重要角色。随着生物信息学、分子生物学等新型研究手段在环境研究中广泛应用,氮循环过程与机理得到了更微观的诠释,氮循环功能微生物的多样性和生态位分化等方面的研究也取得了突出成果。本文基于对三峡水库消落带土壤-植物-微生物作用下的氮循环关键过程所开展的最新研究,结合消落带水陆交错的特殊环境条件,综述水库消落带中氮循环的关键过程和机理,分析水库消落带对流域水环境和温室气体排放的潜在影响,并对未来消落带亟待解决的问题做了进一步展望,以期为大型水库消落带生态系统的综合管理提供科学支撑。  相似文献   
142.
国家辉 《地质与资源》1994,3(4):289-292
本文简要论述了桂西北地区超微粒浸染型金矿类型及成因的标型特征,其中包括热液活动方式和期次及热液蚀变,矿体形态、产状、厚度及品位变化,矿石的岩石学、结构构造、矿物组成、化学成分以及金的赋存状态等。同时还介绍了可作为该类型金矿的寻找和评价依据的找矿标型特征,如石英、黄铁矿、毒砂及碳酸盐矿物——标型矿物组合,毒砂——标型矿物,以及主要矿物石英、黄铁矿、毒砂、辉锑矿的各种标型特征。  相似文献   
143.
本文摘要介绍了桂西北地区区域地质特征、超微粒型金矿典型矿床地质特征,简要分析了该类型金矿的成矿条件,其中包括:矿源层条件、沉积相及建造控制因素、构造控矿条件、成矿物理化学条件及表生氧比淋滤和富集及保存条件。在此基础上探讨了本区该类型盒矿的成矿作用和成矿模式,同时建立了找矿模式,最后进行了不同比例尺的成矿预测,并建立了寻找超大型金矿的思路。  相似文献   
144.
辽宁白云金矿床黄铁矿标型特征及其找矿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铁矿为白云金矿床主要矿石矿物,又是最主要的载金矿物,其结晶习性、颜色、比重等物理性质、主要化学组成和微量元素及硫同位素均显示特有的标型特征,尤其热电性与含金性及标高的关系显示了与众不同的规律。黄铁矿这些独特的特征和规律揭示了白云金矿床形成条件、成矿作用及方式的特殊性,并可作为该类型金矿找矿和评价的依据。  相似文献   
145.
We report the first occurrence of poly-cyclic high-pressure low-temperature (HP-LT) rocks from the easternmost Indus-Yarlung suture zone, formed during subduction of Neo-Tethyan oceanic lithosphere. Petrology, mineral composition and P–T pseudosection modelling reveal two low-temperature eclogite facies metamorphic events with an initial high-pressure P–T condition of 16.4–18.7 kbar and 510–520°C, exhumation to 10.5–12.0 kbar and 580–590°C and a subsequent second high-pressure P–T condition of ~16 kbar and ~560°C and exhumation to ≤9 kbar and ≤600°C. This history implies a complex ‘yo-yo type’ P–T path. In situ monazite dating and textural relationships show that late-stage exhumation, cooling and garnet breakdown occurred at c. ~25–22 Ma. We interpret the first burial event to represent subduction of the Neo-Tethys Ocean at the eastern Indus-Yarlung suture zone. Initial exhumation, reburial and final exhumation represent material transport in a large-scale convective circulation system in the subduction channel. Convective overturn in the subduction channel evidently serves both as a mechanism to produce poly-cyclic metamorphism and to exhume LT eclogite facies rocks.  相似文献   
146.
单机动平台基于时差定位(TDOA)对水下目标定位时,观测平台的航行轨迹对定位精度有很大影响。 针对如何规划航路并提升定位精度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改进动态窗口法(DWA)的单平台航路规划方法。在传统 DWA 算法的评价函数中引入了以水平精度因子(HDOP)最小化为准则设计的定位精度评价子函数。同时考虑到航向角和定位精度评价子函数的权重与观测平台到目标的距离有关,优化了航向角和定位精度评价子函数的权重系数,使其可以动态调整。仿真结果表明:改进 DWA 算法规划的航路能够在避开障碍物的同时提高定位精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