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318篇
  免费   2363篇
  国内免费   3626篇
测绘学   1785篇
大气科学   1394篇
地球物理   1666篇
地质学   6312篇
海洋学   1952篇
天文学   142篇
综合类   852篇
自然地理   1204篇
  2024年   60篇
  2023年   248篇
  2022年   591篇
  2021年   780篇
  2020年   659篇
  2019年   694篇
  2018年   656篇
  2017年   564篇
  2016年   607篇
  2015年   715篇
  2014年   680篇
  2013年   867篇
  2012年   877篇
  2011年   882篇
  2010年   869篇
  2009年   825篇
  2008年   779篇
  2007年   675篇
  2006年   699篇
  2005年   600篇
  2004年   474篇
  2003年   350篇
  2002年   298篇
  2001年   316篇
  2000年   237篇
  1999年   97篇
  1998年   35篇
  1997年   33篇
  1996年   29篇
  1995年   12篇
  1994年   7篇
  1993年   12篇
  1992年   19篇
  1991年   6篇
  1990年   7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8篇
  1984年   5篇
  1983年   4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1篇
  1976年   2篇
  1963年   3篇
  1960年   1篇
  1957年   2篇
  1954年   6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141.
血吸虫病的生态防治与抑螺防病林消除钉螺孳生环境机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血吸虫病是发展中国家主要的寄生虫病之一,历史悠久,传播广泛,危害严重。研究表明,血吸虫是血吸虫病的病原体,哺乳类动物(终末宿主)和钉螺(中间宿主)是血吸虫的两个宿主。由于钉螺寄生终末宿主哺乳类动物种类多样,活动区域繁杂,人类难以控制,抑制中间寄主——钉螺的繁生便成了血吸虫病防治的有效对策。钉螺具有水陆两栖特性,其中卵的孵化、幼螺的生长发育离不开水。钉螺分布和数量受土壤和植被环境因素影响,并对栖息地具有严格的选择性。依据钉螺生物学和生态学特性,彭镇华和江泽慧提出通过林业生态工程对血吸虫病进行生态防治的思路——兴林抑螺。参照前人研究结果,综合分析了抑螺防病林改变钉螺孳生环境的机制:(1)在林木个体耗水、林分耗水、小流域耗水和林冠降低径流等方面,抑螺防病林降低了土壤水分含量,使得林地土壤水分无法满足钉螺的生长和发育条件;(2)从林木自身生物化学物质对钉螺外在生存和内部代谢环境影响角度,分析了林木自身代谢产物对抑制钉螺的生存和繁殖的作用及抑螺防病林抑制钉螺生存的生理生化机制。抑螺防病林除了具有抑制钉螺生长发育、控制血吸虫病的功能以外,还兼有人工林的多重效益。  相似文献   
142.
山丘型地区钉螺孳生数量与植被和土壤环境因子的关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研究了四川仁寿山丘型地区钉螺孳生与植被和环境因素的关系。结果表明:(1)草本群落物种丰富度、草本盖度、草本高度影响钉螺的孳生数量,钉螺分布适宜的草本群落的物种丰富度为4~14,草本群落盖度为60%~100%,高度为20~50cm;(2)土壤水分含量、温度和盐分均影响钉螺的孳生数量,钉螺分布最适宜的土壤水分含量为20%~60%,温度为15~30℃,盐分为60~120ms/m;(3)各环境因子和钉螺密度曲线可以看出,物种丰富度、草本高度、草本盖度、土壤水分含量、土壤温度和盐分含量与钉螺密度间均呈现抛物线或抛物线状曲线;(4)在样地和样方水平,土壤水分含量和钉螺密度存在稳定的线性相关关系,表明土壤水分含量是影响钉螺孳生的主导因素。因此,钉螺对各环境因素存在适应范围,表明钉螺对潮湿环境具有严格的选择性和依赖性,这种生态特性和钉螺本身的生物学特征密切相连。  相似文献   
143.
在总结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全面系统地分析了诱发招远市金矿区崩塌的自然和人为因数,然后运用遥感技术对金矿区遥感图像进行处理,提取诱发崩塌的条件因子,聘请有经验的专家对各项诱发因子进行诊断分析,以此作为判断条件,在G IS技术的支持下对诱发崩塌的条件因子进行空间分析,预测出招远金矿区发生崩塌的危害程度,为防治崩塌提供科学依据。预测结果表明,招远金矿区崩塌有进一步发展的可能,其中,高危险区有36820 m2,中易发区有50 610 m2,低易发区有67 200 m2,需要采取有效措施加以防治。  相似文献   
144.
基于ASTER影像的近海水产养殖信息自动提取方法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水产养殖地已经成为海洋环境监测的热点目标之一。采用具有高光谱分辨率和较高空间分辨率(15m)的ASTER遥感影像,以九龙江河口地区为研究示范区,进行近海水产养殖信息的自动提取方法研究。结果表明,利用ASTER影像的光谱信息和水产养殖地的纹理结构信息,可以实现近海水产养殖地的自动提取。先利用监督分类方法提取混淆有其他水体的水产养殖信息,采用邻域分析来增强水产养殖地的空间纹理信息。通过综合监督分类和水产养殖地空间纹理增强的结果,在专家决策分类器中建立决策规则,进行水产养殖地的自动提取,提取的精度达93%。  相似文献   
145.
资源型城市的可持续发展问题一直是学术界的研究热点,但对于森林资源型城市的研究却不多见。本文概括介绍了芬兰的资源和经济发展情况,系统分析了芬兰这样一个以森林起家的经济发达国家的成功经验;并以伊春为例提出了森林资源型城市经济转型和可持续发展可资借鉴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46.
The Xiangxi River is the first middling tributary of the Changjiang River near the Three Gorges Dam. The River is subject to phosphorus pollution mainly from industrial wastewater. As the water quality of the Xiangxi River could directly influence the water quality of the Three Gorges Reservoir, the research on phosphorus levels and its change in the sediment profile of the Xiangxi River could provide useful information in the dynamic changes in the system, thereby offering options for mitigative measures. Water and sediment samples from lower reaches of Xiangxi River were collected and the different forms of phosphorus in sediments of the Xiangxi River were studied. The concentrations of total phosphorus in sediment ranged from 757.67 to 1438.54 mg/kg. Inorganic phosphorus concentrations ranged from 684.63 to 1055.58 mg/kg. Phosphorus contamination was serious in some parts of the Xiangxi River. With an average concentration of 635.17 mg/kg, calcium-bound phosphorus is the main form among different inorganic phosphorus forms. Labile phosphorus and iron/aluminum-bound phosphorus measured 3.40, 0.05and 35.28 mg/kg, respectively. The mobilization potential of phosphorus of sediments was studied through adsorption and release experiments. The equilibrium concentration of phosphorus adsorption and release was around 0.1 mg/L. The initial concentrations of phosphorus in the overlying water and the sediments have obvious effect on phosphorus mobilization potential. In addition, the release rate of phosphorus in sediment increased with water depth.  相似文献   
147.
R&D投入的区位模式与区域经济发展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基于对中国R&D投入的区位模式的实证检验,从投入一产出绩效的角度认为集中投入的区位模式具有较强的适宜性。利用聚类分析技术,按照R&D的投入强度和及其对经济的带动效应、科技化效应、产业化效应将中国各省区划分为6类地区,具有代表性的是科技化模式和产业化模式。其中前者适合于技术存置较高的少数地区,而后者具有较强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48.
文章提出另一类型地质灾害,即化学型地质灾害的定义及其分类。并认为化学型地质灾害不像物理型地质灾害那样发生瞬时灾害,而有一个延缓过程,但是一旦发生,难于挽救。化学型地质灾害体的主体是化学元素,开展地球化学调查,研究化学元素的赋存规律、土壤及沉积物承受各类元素的极限、各类元素活化的条件是揭示诱发化学型地质灾害机理的关键。因此要十分重视与加强化学型地质灾害的调查、研究、监测与治理工作。  相似文献   
149.
根据影响沙漠、沙质荒漠化土地的地质地貌、植被、气候和人类活动等特征,通过确定地域分异、发生学、多级序列等区划原则,建立了以地质地貌类型组合、气候为沙漠、沙质荒漠化土地区(Ⅰ级区)划分和以沙质荒漠化土地类型空间分布特征为沙漠、沙质荒漠化土地亚区(Ⅱ级区)划分的指标体系。采用遥感方法,将中国北方沙漠、沙质荒漠化土地划分为贺兰山以西干旱沙漠、沙质荒漠化区;贺兰山-大兴安岭干旱、半干旱沙漠、沙质荒漠化区和大兴安岭以东半干旱、半湿润沙质荒漠化区等3个区和17个亚区。并对沙漠、沙质荒漠化土地区进行了现状分析。  相似文献   
150.
基于地理信息系统、卫星定位系统、无线接入技术、大型数据库以及网络等技术,建立了一个中铁快运信息监控系统,实现了对快运车辆、人员的监控调度管理及车辆人员与监控中心的互动,形成了中心监控、网络调度和计算机管理的先进中铁快运模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