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445篇
  免费   3585篇
  国内免费   5125篇
测绘学   2389篇
大气科学   2536篇
地球物理   2712篇
地质学   8738篇
海洋学   2980篇
天文学   286篇
综合类   1382篇
自然地理   2132篇
  2024年   104篇
  2023年   340篇
  2022年   928篇
  2021年   1161篇
  2020年   966篇
  2019年   947篇
  2018年   984篇
  2017年   904篇
  2016年   917篇
  2015年   1105篇
  2014年   1028篇
  2013年   1249篇
  2012年   1344篇
  2011年   1307篇
  2010年   1261篇
  2009年   1286篇
  2008年   1208篇
  2007年   1023篇
  2006年   1023篇
  2005年   849篇
  2004年   623篇
  2003年   535篇
  2002年   500篇
  2001年   455篇
  2000年   344篇
  1999年   180篇
  1998年   108篇
  1997年   81篇
  1996年   54篇
  1995年   55篇
  1994年   45篇
  1993年   41篇
  1992年   35篇
  1991年   26篇
  1990年   25篇
  1989年   13篇
  1988年   12篇
  1987年   14篇
  1986年   10篇
  1985年   11篇
  1984年   8篇
  1983年   7篇
  1982年   4篇
  1981年   4篇
  1980年   3篇
  1979年   7篇
  1963年   3篇
  1958年   3篇
  1957年   3篇
  1954年   8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1 毫秒
991.
运用块体不连续变形分析方法 ,对利用GPS测量数据解算中国大陆及其周边块体的位移进行分析。结果显示 ,除块体 2、10、13为近东西方向的运动 ,块体 15为近北东向的运动外 ,其余块体均朝南东或南东东方向运动。同时 ,各块体还以各自的角速度绕其重心旋转。整个研究区在南北方向是压缩的 ,所得的最大主应力方向与利用震源机制解与原地应力测量的结果总的来说大体一致。最后 ,对产生中国大陆及周边块体运动与变形的动力源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992.
农田生态系统温室气体排放研究进展   总被引:39,自引:0,他引:39  
自1985年起,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利用自行设计制造的自动观测仪器系统,历时十六年先后对我国四大类主要水稻产区的甲烷排放规律及其与土壤、气象条件和农业管理措施的关系进行了系统野外观测实验,并对稻田甲烷产生、转化和输送机理进行了理论研究,探讨了控制稻田甲烷排放的实用措施,建立了估算和预测稻田甲烷排放的数值模型.在甲烷排放的时空变化规律和转化率研究方面有一系列新的发现,在稻田甲烷产生率、排放率及其与环境条件的关系方面取得一系列新的成果,以充分证据改变了国际上关于全球和中国稻田甲烷排放总量的估算.在对稻田甲  相似文献   
993.
川青块体及其向南东方向运动的新证据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韩渭宾  蒋国芳 《地震工程学报》2003,25(2):175-178,185
根据近二十年地震活动性、震源机制、活断层及深部探测等方面研究进展提供的新证据,进一步论证了笔者(1980)提出的由鲜水河断裂带、舒尔干—花石峡断裂带、岷江断裂带和龙门山断裂带围限的川青地壳块体的存在及其向南东方向运动的合理性。  相似文献   
994.
鄂尔多斯盆地白垩系含水层沉积学初探   总被引:21,自引:5,他引:16  
“含水层沉积学”是沉积学、水文地质学、油气储层地质学、地球化学等相互交叉综合的产物,是以沉积学、水文地质学理论为基础,以沉积含水层为主要研究对象,以查明地下水赋存和循环条件、地下水系统结构特征、地下水水质成因与分布以及地下水富集规律为主要研究内容,最终服务于地下水资源勘查评价的一门边缘分支学科。含水层沉积学及水文地质综合研究表明,受到沉积相类型及其空间展布的明显控制,鄂尔多斯盆地白垩系地下水赋存、循环、富集条件以及地下水水质分布总体具有北好南差、盆地南部具有下好上差的宏观规律。  相似文献   
995.
近44 a中国冬夏气温变率及其对区域变暖性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利用近44a中国85个测站冬夏季逐日平均、最高和最低气温序列,研究冬夏季温度季节变率及其时空演变特征,探讨其对区域变暖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冬季,除高原、西南、东北以外的中国大部分地区,温度的季节变率存在显著下降趋势,是近期变暖的稳定区,其中变暖最为稳定、显著的区域是西北、华北地区,东北北部虽变暖幅度很大,但稳定性最差;夏季,长江中下游及其江南地区温度变率存在显著上升趋势,20世纪70年代后年际变幅明显增大,表明该地区80年代降温的稳定性差。  相似文献   
996.
遥感技术在新一轮国土资源大调查中的进展与作用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遥感技术的应用领域越来越广泛,特别是在国土资源的本底调查、环境评价和科学规划等研究应用中,已成为空间多源信息获取的有力手段,为在国民经济发展中合理开发利用自然资源提供了科学的数据源和信息服务。作者在本文中就近年来遥感技术在遥感数据获取、遥感图像信息提取与分析等方面的进展作了简要阐述,并针对新一轮国土资源大调查的性质和任务,探讨了遥感、地理信息系统在新一轮国土资源大调查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997.
地理坐标下网格化数据等值线的处理及编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分析了均匀网格化数据等值线处理的具体步骤 ,介绍了非均匀网格分布数据的均匀网格化处理中的 3种方法 :按距离加权的最小二乘法 (N— P法 )、按方位取点加权法和加权最小二乘法拟合法 (M— S法 ) ,提供了 N— P法和 M— S法的 C 源程序  相似文献   
998.
在对中国5个重要景观区1:20万金、铜表生地球化学异常特征进行总结、对比,并讨论景观、表生因素对区域异常评价标志影响的基础上,进一步充实、完善了区域异常系统评价体系的思路和评价准则,提出了区域地球化学异常系统评价的量化模型。  相似文献   
999.
高、低空急流中的锢囚锋环流   总被引:5,自引:5,他引:0  
蒋后硕  吕克利 《高原气象》2000,19(3):265-276
利用原始方程模式探讨了高空西风急流和低空南风急流中锢囚锋环流的演变和增强机制。数值结果显示,在干大气中,高空西风急流的存在使锢囚锋非地转环流和锋区上升速度迅速变化、增强,并有利于重力内波的垂直传播;低空南风急流对锋区环流型的变化影响较大,但环流较为平直,对锋区上升速度的增强作用不大,产生的锋区速度比高空西风急流中小得多;高低空急流的同时存在,对锢囚锋环流的作用比较复杂,其影响比高低空急流各自作用的  相似文献   
1000.
喀喇沁玻基橄辉岩中的磷酸盐质熔体及磷灰石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邵济安  王志海 《岩石学报》2000,16(3):449-453
磷酸盐在本文讨论的坡基橄辉岩中以多种形式产生,有早期结晶的磷灰石斑晶;有熔离的磷酸盐质熔浆液滴;也有晚期穿入橄榄石斑晶的磷酸盐质细脉,表明元素磷活跃在岩浆演化的每一个阶段。磷酸盐质熔浆液滴的存在,说明磷酸盐质熔体可能是由于岩浆的熔离作用而形成的。沿着橄榄石晶格生长石出现的磷酸盐质玻璃细脉则进一步证实地幔中含磷流体不但存在,而且具有很强的活动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