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19篇
  免费   87篇
  国内免费   150篇
测绘学   34篇
大气科学   68篇
地球物理   71篇
地质学   228篇
海洋学   71篇
天文学   2篇
综合类   55篇
自然地理   27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13篇
  2021年   12篇
  2020年   23篇
  2019年   21篇
  2018年   10篇
  2017年   13篇
  2016年   16篇
  2015年   17篇
  2014年   17篇
  2013年   21篇
  2012年   35篇
  2011年   33篇
  2010年   27篇
  2009年   19篇
  2008年   28篇
  2007年   22篇
  2006年   36篇
  2005年   27篇
  2004年   34篇
  2003年   19篇
  2002年   26篇
  2001年   22篇
  2000年   18篇
  1999年   9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4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6年   2篇
  198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55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4 毫秒
141.
大地电磁与地震资料仿真退火约束联合反演   总被引:32,自引:11,他引:21  
在对仿真退火算法研究的基础上,将非常快速仿真退火的连续模型空间改为可变的离散化形式,理论模型试算表明,使用本文方法可提高工作效率5-10倍. 为适应联合反演的需要, 对非常快速仿真退火的误差"单判断"检验准则改为误差"双判断"检验准则,避免Metrop olis接受准则的判断失误. 在此基础上,实现了一维及二维起伏地形条件下大地电磁与地震资料多参量信息的联合反演. 理论模型的试算及实例说明了约束联合反演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42.
活动海岭俯冲与岛弧火山活动的热模拟研究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解释活动海岭的俯冲会造成岛弧火山活动的间断这一现象,本文采用有限单元法对活动海岭俯冲的热演化过程进行了模拟计算.一般情况下,摩擦剪切生热使岛弧下100km左右深度形成地温反转,俯冲板片海洋地壳内角门岩等含水矿物脱水,释放的水进入其上覆板块,降低了地幔岩石的熔点,使热的地幔楔状体内发生部分熔融,形成岛弧火山活动.高温的活动海岭俯冲时不再出现这种温度反转,俯冲板片在较浅深度达到较高温度而脱水,水进入上覆相对较冷的地幔楔状体不能造成熔融,因此岛弧火山活动会中断.  相似文献   
143.
造山带构造年代学以研究造山带重大地质事件时代,建立时空格架为目的。其实质是研究同位素体系与变质作用的关系,包括变质过程中同位素体系扰动、同位素平衡、同位素均匀化以及锆石增生和放射性成因铅丢失等方面。并以大别山黄土岭麻粒岩和熊店榴辉岩为例阐述了构造年代学的研究方法和步骤,论证大别古陆老于2 814 Ma,大别山早前寒武纪基底变质事件发生在约20亿年前;大别熊店榴辉岩峰变质年龄为468 Ma。  相似文献   
144.
张赤军  方剑 《地球物理学报》1996,39(Z1):114-120
根据西藏与南亚地区重力大地水准面的分布,对其相应的场源作了分析.其中除分别来自地球表层的地质构造和深部的核幔起伏外,剩下的主要部分可能是由密度较小的地幔热柱所形成,地幔热柱中心位置处于东经82°和纬度0°附近,这和该处的热流密度异常位置十分吻合.所反演的热柱有关参数:上顶深100km,下底深2850km,半径100km,与周围地幔的密度差为30kg/m;另外,还讨论了在对流状态下该地幔热柱引起的动力效应,计算出对流速度和剪切力分别为4.8-48cm/a和11-110MPa,该力对我国岩石层应力场的构成和青藏高原的隆起有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45.
地下目标瞬时散射的时域有限差分法数值模拟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采用时域有限差分(FDTD)法数值模拟电磁脉冲波的入地传输,以及地下二维目标的瞬时散射,详细讨论了FDTD法中主要参数的取值原则.在稳定条件下所取时间间隔随波进入不同煤质而不同,以满足因果律.通过数值计算证明,在无耗空间得到的吸收边界条件也适用于有耗媒质.数值模拟在地面接收到的地下目标的回波响应与有关文献的结果一致.  相似文献   
146.
A uniform catalog of earthquakes for seismic hazard asesment in Iran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AuniformcatalogofearthquakesforseismichazardasesmentinIranNoorbakhshMirzaei1,2)MENG-TANGAO1)(高孟谭)YUN-TAICHEN1)(陈运泰)JIANWANG1...  相似文献   
147.
亚澳季风区水汽收支时空分布特征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用1980~1989年NCEP/NCAR再分析资料计算了亚澳季风区视水汽汇并分析了其水汽收支时空分布特征。结果表明,该研究范围水汽收支的典型空间分布型为南北型,即南半球澳大利亚季风区与北半球亚洲季风区相反的分布形势,而且这种分布形势有明显的季节变化。冬季北半球亚洲季风区为水汽源,110~135 E之间大陆桥附近、80 E附近及40~50 E之间的三支越赤道水汽输送通道将北半球水汽输送到南半球澳大利亚季风区及南印度洋,成为水汽汇,夏季南半球澳大利亚季风区和南印度洋为水汽源,上述三支越赤道水汽输送通道实现与夏季反向的水汽输送,将水汽由南半球输送到北半球亚洲季风区,此时亚洲季风区为水汽汇。春季和秋季赤道辐合带为主要的水汽汇,亚澳季风区无明显越赤道水汽输送。  相似文献   
148.
ENSO 循环各阶段东亚夏季风特征的诊断研究   总被引:2,自引:6,他引:2  
陈月娟  简俊  周任君 《高原气象》2002,21(5):441-446
利用NCEP/NCAR再分析资料和NCAR海温资料及中国测站地温资料,对ENSO循环不同阶段东亚夏季风强弱变化进行了分析.并从此期间的海陆热力差异和季风低压变化来探讨海温异常对东亚夏季风的影响,结果表明:东亚夏季风指数有明显的年际变化和年代际变化,且与赤道东太平洋SST有较好的负相关关系,其中又以与三个月前的海温变化关系最好.在Ninol 2区为冷、暖水之后的三个月中,冷水期对应的东亚夏季风指数大于暖水期对应的东亚夏季风指数,东亚夏季风比暖水期强。赤道东太平洋SST变化期间亚洲大陆的地面温度和地面气压也有明显变化,这是引起ENSO不同阶段东亚夏季风变化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49.
利用1998年5-8月“南海季风试验”期间观测站的探空及地面资料,计算并分析了高原及邻近地区大尺度大气热源和水汽汇的日变化特征及其与高原环流的关系。初步结果表明:中南半岛-高原东部的大气热源在早上弱,傍晚较强;南海北部-华南-华中的热源在早上强,傍晚弱。水汽汇的日变化与热源基本相似。傍晚高原东部上升运动明显增强,高原及其南侧的局地经向季风环流增强;高原东部下游地区傍晚的上升运动减弱或变为下沉,形成一个西升东降的局地日变热力纬向环流。1998年夏季长江中偏上游的致洪暴雨和华南的降水主要集中在夜间至午后。  相似文献   
150.
东亚夏季风环流与ENSO循环的关系   总被引:9,自引:11,他引:9  
陈月娟  周任君  简俊 《高原气象》2002,21(6):536-545
采用NCEP/NCAR再分析资料和NCAR海温资料 ,对ENSO循环不同阶段东亚夏季风环流的变化进行了分析。计算了各年夏季风环流的强度系数及其与多年平均夏季风环流的相似系数和差异系数 ,分析它们与海温变化的关系。结果表明 :东亚夏季风环流强度有明显的年际变化和年代际变化 ,且与赤道东太平洋SST有较好的负相关关系 ,其中又以与三个月前的海温变化关系最好。在春季 (3~4月 )Nino 1+2区为冷、暖水时 ,当年夏季 (6~ 7月 )东亚季风区中 85 0hPa等压面上 >2m·s-1的经向风北伸纬度和东亚季风区的垂直经圈环流都有明显差异 ,在冷水期 >2m·s-1的经向风北伸纬度比暖水期高 ,季风环流圈的上升支北移 ,东亚夏季风环流较暖水期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