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255篇
  免费   316篇
  国内免费   672篇
测绘学   260篇
大气科学   340篇
地球物理   1121篇
地质学   1507篇
海洋学   459篇
天文学   127篇
综合类   165篇
自然地理   264篇
  2024年   13篇
  2023年   51篇
  2022年   40篇
  2021年   37篇
  2020年   34篇
  2019年   71篇
  2018年   73篇
  2017年   28篇
  2016年   49篇
  2015年   47篇
  2014年   104篇
  2013年   94篇
  2012年   134篇
  2011年   213篇
  2010年   68篇
  2009年   97篇
  2008年   177篇
  2007年   162篇
  2006年   163篇
  2005年   189篇
  2004年   143篇
  2003年   124篇
  2002年   123篇
  2001年   125篇
  2000年   139篇
  1999年   77篇
  1998年   79篇
  1997年   80篇
  1996年   99篇
  1995年   98篇
  1994年   90篇
  1993年   108篇
  1992年   121篇
  1991年   153篇
  1990年   120篇
  1989年   97篇
  1988年   120篇
  1987年   83篇
  1986年   58篇
  1985年   72篇
  1984年   53篇
  1983年   43篇
  1982年   32篇
  1981年   30篇
  1980年   53篇
  1978年   10篇
  1976年   5篇
  1975年   6篇
  1974年   5篇
  1964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424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84 毫秒
91.
自工业革命以来全球大气CH4含量呈快速的增长趋势, 但达索普冰芯记录所显示的北半球中低纬度地区大气CH4增长的启动时间要晚于极地冰芯记录近100 a. 由于受北半球人类活动CH4排放、CH4在大气中的寿命及大气中CH4的传输等过程的影响, 最近150 a以来, 中低纬度大气CH4与南极大气CH4含量在不同的时段表现出不同的净积累量和增长速率, 且20世纪两次世界大战期间达索普冰芯记录明确显示出人类活动排放的减缓使大气CH4呈负增长. 对比研究认为, 到20世纪中叶人类活动的甲烷排放已达到极高值, 中低纬度大气中CH4增长率及年积累逐步趋于平稳且略有降低. 可以认定, 工业革命以来中低纬度地区大气CH4与南极大气CH4含量的变化在不同的时段在受控于人类活动影响的同时, CH4在大气中的行为和传输过程以及东亚中低纬度季风气候的影响决定了两地之间大气CH4含量变化存在显著的差异.  相似文献   
92.
第三纪的板块运动驱动着澳大利亚的气候和植被进行演化。广布的湿润森林区是澳大利亚老第三纪的特征。一直到始新世 ,生物多样性都在不断地提高。毫无疑问 ,这是澳大利亚由高南纬区向北部中纬区运移的结果。从始新世到上新世 ,澳大利亚的气候总体上要比现在湿润 ,但降水量季节性变化的增强推动了中新世以后硬叶植物和旱生植物的发展。上新世晚期似乎与第四纪一样 ,都出现过周期性干旱。这种干旱与冰期条件有关 ,至少由南澳大利亚晚第四纪的记录可以认识到这一点 ,澳大利亚的这段历史与东亚的气候变迁是同步发生的。在东亚 ,印—澳板块的运动致使青藏高原抬升 ,从而引发了区内乃至全球气候的巨变。穿越赤道区的季风和信风的环流格局 ,致使新第三纪和第四纪中国与澳大利亚的气候系统的相关性更强。  相似文献   
93.
山东省矿山地质环境保护战略思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相似文献   
94.
1994年M_W=6.7的阿瑟山口地震的余震分布对于逆冲断层事件是不寻常的,其实际断层面沿NNW方向扩展了12 km,SSE方向扩展了30 km,走向为NE-SW。我们运用几种方法反推此区域的应力场,其中包括大地测量结果、地震震源机制结果,并用P波偏振数据反演了应力张量的方向。反演方法是新的,并不需要所用事件的震源机制,方法中也考虑了库仑破裂准则。所有结果均表明应力场支持走滑断层而不是逆断层。应力场中几乎水平的σ_1和σ_3主轴走向分别为298°和28°。运用位错理论,我们计算了阿瑟山口地震及其最大余震(走滑事件)诱发的应力并叠加到区域应力场中。远离主震断层面的余震位置与最优取向断层面上诱发的库仑破裂应力高值区域有很好的对应关系。然而,有一些高诱发库仑破裂应力的区域缺乏余震。与其他地方的观测一样,倾斜(19°)板块收敛区域的地震滑动可以分解为平行和垂直于板块边界的分量。像发生在太平洋板块和澳大利亚板块边界的右旋阿尔卑斯断层上那样,大部分滑动是平行的。然而,像阿瑟山口地震那样的偶尔的逆断层事件至少可以解释滑动的某些垂直分量和南阿尔卑斯隆起的形成。  相似文献   
95.
加州1992年兰德斯7.3级地震和1999年赫克托矿7.1级地震的接近和相似允许人们对触发地震的假设进行检验,而这在以前是不可能的。赫克托矿地震证实了对兰德斯地震所提出的推断:瞬时、振荡的“动态”形变以地震波的形式辐射,能触发地震活动速率的增加(Hill,et al,1993;Anderson,et al,1994;Gomberg and Bodin,1994;Spudich,et al,1995;Gomberg,1996;Gomberg and Davis,1996)。在本文中,我们对地震活动速率的空间和时间变化(Matthews and Reasenberg,1988)进行了量化。在兰德斯地震的北部地震活动速率增加,而对赫克托矿地震这种增加主要发生在震中以南。我们认为破裂方向性分别使兰德斯和赫克托矿断层的北方和南方动态形变提高,这可以由地震波速度场的不对称性得到证明。对于触发作用,动态和静态应力变化都很重要,距离较远处动态应力变化起主要作用。峰值波速证明了动态触发闽值的存在,并约束了动态触发闽值的范围。在大多数地区,这个阈值依赖当地的条件,从零点几到几MPa变化,超过静态闽值一个量级以上。在某些地点触发过程直到动态形变平息了之后才开始。这些观测现象的物理机制可能与导致液化和循环疲劳的机理相似。  相似文献   
96.
我国实施“天然林保护工程”以来,林区人民积极转产分流,寻找新的就业门路和生计,为走出困境、改善生活做出了不懈的努力。为了进一步开阔视野,拓展思路,借鉴他国的经验,我们选刊了“国际森林趋势组织”的几篇关于寻找新的林区就业渠道和森林环境服务市场开发方面的研究文章,以期对我国的林业改革与建设有所启示。(注:这些文章已经“森林趋势组织”的执行主管Mivhael Jenkins先生同意译成中文在本刊刊登,本刊作了部分删节和改动。原文及参考文献请参阅森林趋势组织的网页:http://www. forest-trends. org)  相似文献   
97.
98.
作为高海拔生态环境的青海北部是青藏高原的重要组成部分。晚更新世晚期以来 ,青海北部气候环境一直处于冷暖、干湿波动过程之中 ,湖泊水域也发生了相应的扩张和收缩 ,成为高原人类迁移和发展的自然背景。约 3 0kaB .P .,在晚期智人出现和迁徙的关键时期 ,青海北部开始有了最早的人类活动 ;更新世末—全新世初 ,气候转暖 ,古人类再次来到青海北部 ;进入全新世中期 ,气候暖湿 ,湖水位回升 ,细石器技术变得十分普通 ,青海北部的人类活动渐趋频繁。  相似文献   
99.
在蒙古南戈壁的Bayan—Khoshuu Ruins剖面原归入到志留系Mandalovoo组尕屋(Gavuu)段的地层中发现了牙形刺Caudicriodus woschimidti woschmidti,这是泥盆纪最早期牙形刺带化石在蒙古的首次发现。尕屋(Gavuu)段的下部属志留系,但其上部,即采集牙形刺样品M-9~M-12的层位肯定属下泥盆统(下洛霍考夫阶),而不是下志留统。Mandalovoo组应当改为Mandalovoo群,它的三个段应提升为三个组。  相似文献   
100.
数字路线地质调查与数字填图方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数字地质填图是基于数字填图系统(RGMAP)进行地质调查的一种新方法.从野外数字路线地质调查的角度,结合150000崇阳县幅数字填图实战经验,探讨了观察路线布置的原则和方法、PRB数字填图技术和PRB过程的基本概念,数字填图的一般工作方法和编录要求等.在此基础上对数字填图方法的长处和局限性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