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8篇
  免费   45篇
  国内免费   33篇
测绘学   93篇
大气科学   12篇
地球物理   51篇
地质学   99篇
海洋学   10篇
天文学   7篇
综合类   28篇
自然地理   6篇
  2015年   2篇
  2013年   2篇
  2011年   44篇
  2010年   27篇
  2009年   24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15篇
  2006年   23篇
  2005年   33篇
  2004年   48篇
  2003年   19篇
  2002年   24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10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4篇
  1993年   3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0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We conducted comprehensive receiver function analyses for a large amount of high-quality broadband teleseismic waveforms data recorded at 19 China National Digital Seismic Network (CNDSN) stations deployed in Northeast China.An advanced H-κ domain search method was adopted to accurately estimate the crustal thickness and vP/vS ratio.The crust has an average thickness of about 34.4 km.The thinnest crust occurs in the central region of Northeast China,while the thickest crust is beneath the Yanshan belt.The v...  相似文献   
62.
末次冰消期以来东海内陆架沉积速率及其气候环境响应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位于东海内陆架浙-闽沿岸泥质带的EC2005孔岩性、粒度以及AMS14C年代进行了分析,着重探讨了研究区自末次冰消期以来的沉积速率变化,划分出4个大的沉积阶段和4次快速沉积事件.千年时间尺度上大的沉积阶段主要受控于物源供应、海平面变化以及可容空间的大小.百年时间尺度上揭示的4次快速沉积事件主要受控于东亚冬季风的增强或...  相似文献   
63.
对测井信号的特征提取采用非线性分析方法。利用非平稳信号分析方法——游程检验法,分析松辽盆地某井储集层测井数据的非平稳特性;在此基础上,采用非线性混沌方法对测井数据进行最大Lyapunov指数提取。结果表明:储集层测井序列具有非平稳特性;最大的Lyapunov指数大于零,表明了储集层测井序列具有混沌特征。为此,储集层测井信息的提取可采用非线性混沌理论方法,以便更有效地描述测井信息特征。  相似文献   
64.
基于广义逆和奇异值分解理论,研究核磁共振T2谱反演的截断法和阻尼法。首先给出反演问题的M-P广义逆解;然后对系数矩阵进行奇异值分解求其M-P广义逆,对奇异值进行截断或者加阻尼,保证解的稳定性兼顾其分辨率;最后利用迭代技术实现解的非负约束。数值仿真实验和岩心T2谱反演表明:对于双峰谱,在信噪比SNR≥10时,截断法和阻尼法反演T2谱的分辨率和稳定性都很高;截断法截断因子选择范围小,在SNR<10时解的分辨率和稳定性差;阻尼法阻尼因子选择范围大,在SNR<10时解的稳定性好,但短组分分辨率低,长组分分辨率高。对于三峰谱,当SNR≥20时,截断法和阻尼法反演的T2谱光滑连续,具有三峰结构;当SNR<20时两者均不能反演出与构造谱接近的三峰谱。因此,2种方法可应用于SNR≥10的双峰谱和SNR≥20的三峰谱反演;从分辨率和稳定性、平滑噪声及截断和阻尼因子的选取上,阻尼法略优于截断法。  相似文献   
65.
利用Scripps海洋研究所0—400m上层海洋热含量资料和美国环境监测中心/国家大气研究中心(National Centers for Environmental Prediction/National Center for Atmospheric Research,NCEP/NCAR)的再分析资料,运用经验正交分解(empirical orthogonal function,EOF)等统计方法,研究在有ENSO影响和去除ENSO影响的情况下,前期春季印度洋热含量如何影响南海夏季风爆发。结果表明,在没有扣除ENSO信号的情况下,热带印度洋热含量EOF分解第一模态呈东西相反变化的空间分布。印度洋东部热含量为正(负)异常、西部为负(正)异常时,南海夏季风爆发较早(晚),印度洋上层热含量主要通过影响热带印度洋上空大气的垂直运动和高低层辐散辐合,进而影响季风纬向环流的强弱,来影响南海夏季风爆发的早晚。在扣除ENSO信号的情况下,印度洋热含量CEOF(conditional EOF)第一模态的空间分布类似于EOF第一模态的空间分布;第二模态表现为除小部分海区外,热带印度洋热含量呈一致变化的海盆模态。这两个模态对南海夏...  相似文献   
66.
地震波传播的褶积微分算子法数值模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信富  李小凡 《地球科学》2008,33(6):861-866
为了解决地震波场数值模拟中的速度与精度的匹配及局部信息与全局信息的耦合等问题, 该文借助新推出的基于Forsyte广义正交多项式的褶积微分算子, 将计算数学中的Forsyte多项式褶积微分算子应用到地震波传播的数值模拟中.复杂非均匀介质模型数值模拟结果说明了该方法的可行性和优越性.该方法同时具有广义正交多项式褶积微分算子的高精度和有限差分短算子算法的高速度.通过对算子长度的调节及算子系数的优化, 可同时兼顾波场解的全局信息与局部信息.   相似文献   
67.
东营凹陷负反转构造样式及其运动学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新生代强烈的负反转作用是东营凹陷构造演化的一个重要特色.为了解负反转构造对东营凹陷中、新生代盆地形成过程中的意义, 以高分辨率三维地震资料解释为基础, 详细刻画了东营凹陷负反转构造几何学样式, 并综合运用计算断层活动速率和负反转率以及编制地层位移-距离曲线等方法, 对东营凹陷负反转断层运动学特征进行了系统的定量研究.结果表明, 东营凹陷J3-K1和Ek-Es4两期盆地的主体均是印支期逆冲断层发生负反转作用所致, 总的负反转率约为3.367~8.3, 其中J3-K1时期负反转率为1.388~3.904;负反转构造最终定型于Es3-Es2时期; 负反转作用在空间上呈现出SW至NE逐渐增强的演变规律.东营凹陷负反转构造的研究对于盆地内部深层油气藏的勘探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际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68.
数据中心集成开发技术: 新一代GIS架构技术与开发模式   总被引:22,自引:16,他引:6  
吴信才 《地球科学》2009,34(3):540-546
解决分布式异构多源空间数据共享、不同厂家的功能共享和合作开发是当前GIS开发和应用领域的难题.提出了数据中心集成开发模型框架, 并基于该框架提出了新一代GIS架构技术和开发模式, 介绍了数据中心的核心技术——数据仓库技术、功能仓库技术、搭建与配置技术等, 同时给出了国土数据中心的应用实例, 为基于数据中心大型信息化系统解决方案的实现提供了一种新的模型.   相似文献   
69.
江国明  赵大鹏  张贵宾 《地球科学》2009,34(6):1001-1011
双差分地震定位法采用了一维射线追踪法和直角坐标系, 不适合于复杂速度模型中的地震定位.本研究采用三维射线追踪技术和球坐标系改进了双差分定位法, 扩大了它的应用范围.为了检验新方法的可行性和准确性, 以日本海地区下方的深发地震为研究对象, 通过对比4种复杂速度模型中双差分定位结果, 分析速度结构对双差分定位的影响.结果表明, 改进后的双差分定位法受速度结构变化的影响较小, 而且当震源区的速度模型越接近真实速度结构时, 定位结果的精度越高, 这为利用深发地震研究地球深部构造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70.
The Dempster-Shafer theory has been successfully applied to mineral resource potential mapping in G1S environmental. In this applied form, basic probability assignment and combined basic probability assignment are applied to measuring map pattern and map pattern combination, respectively; and the environment composed of the only two singleton sets (deposit set and non-deposit set), is used for expressing the entire map area. For a subarea in which the certain map pattern combination exists, the combined basic probability assignment corresponding to the map pattern combination existing in this subarea, expresses the belief of inferring the subarea belonging to the deposit set from the evidence that the corresponding map pattern combination existing in the subarea. Thus, it may be served as a statistical index measuring the relative mineral resource potentials of the subarea. And it may be determined like 1) dividing the map area into a series of small equal-sized grid cells and then select the training sample set composed of the well-known grid cells or the entire grid cells; 2) estimating the basic probability assignments corresponding to each map pattern from the training sample set; 3) determining the map pattern combination existing in each cell, and then appling the Dempster's Rule of Combination to integrating the all basic probability assignments corresponding to the map patterns existing in the cell into the combined basic probability assignment. Mineral resource potential mapping with the Dempster-Shafer theory is demonstrated on a case study to select mineral resource targets. The experimental results manifest that the model can be compared with the weights of evidence model in the effectiveness of mineral resource target selection.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