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630篇
  免费   968篇
  国内免费   1296篇
测绘学   624篇
大气科学   836篇
地球物理   930篇
地质学   2232篇
海洋学   811篇
天文学   185篇
综合类   592篇
自然地理   684篇
  2024年   18篇
  2023年   77篇
  2022年   214篇
  2021年   276篇
  2020年   228篇
  2019年   260篇
  2018年   297篇
  2017年   265篇
  2016年   295篇
  2015年   228篇
  2014年   362篇
  2013年   343篇
  2012年   322篇
  2011年   323篇
  2010年   332篇
  2009年   329篇
  2008年   273篇
  2007年   299篇
  2006年   253篇
  2005年   208篇
  2004年   148篇
  2003年   133篇
  2002年   111篇
  2001年   140篇
  2000年   154篇
  1999年   167篇
  1998年   118篇
  1997年   115篇
  1996年   95篇
  1995年   87篇
  1994年   94篇
  1993年   73篇
  1992年   52篇
  1991年   42篇
  1990年   25篇
  1989年   17篇
  1988年   23篇
  1987年   17篇
  1986年   21篇
  1985年   13篇
  1984年   6篇
  1983年   4篇
  1982年   9篇
  1981年   6篇
  1980年   3篇
  1979年   6篇
  1976年   4篇
  1974年   2篇
  1958年   1篇
  195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689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50 毫秒
81.
The Xiangxi River is the first middling tributary of the Changjiang River near the Three Gorges Dam. The River is subject to phosphorus pollution mainly from industrial wastewater. As the water quality of the Xiangxi River could directly influence the water quality of the Three Gorges Reservoir, the research on phosphorus levels and its change in the sediment profile of the Xiangxi River could provide useful information in the dynamic changes in the system, thereby offering options for mitigative measures. Water and sediment samples from lower reaches of Xiangxi River were collected and the different forms of phosphorus in sediments of the Xiangxi River were studied. The concentrations of total phosphorus in sediment ranged from 757.67 to 1438.54 mg/kg. Inorganic phosphorus concentrations ranged from 684.63 to 1055.58 mg/kg. Phosphorus contamination was serious in some parts of the Xiangxi River. With an average concentration of 635.17 mg/kg, calcium-bound phosphorus is the main form among different inorganic phosphorus forms. Labile phosphorus and iron/aluminum-bound phosphorus measured 3.40, 0.05and 35.28 mg/kg, respectively. The mobilization potential of phosphorus of sediments was studied through adsorption and release experiments. The equilibrium concentration of phosphorus adsorption and release was around 0.1 mg/L. The initial concentrations of phosphorus in the overlying water and the sediments have obvious effect on phosphorus mobilization potential. In addition, the release rate of phosphorus in sediment increased with water depth.  相似文献   
82.
西北地区的自然环境类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自然环境区划是国土规划的重要基础,是自然环境综合特征的基本反映.以西北地区的气候分区、地貌分区、植被分区(生态分区)为基础,将西北地区的自然环境类型划分为5个自然分区:阿尔泰-准噶尔区,塔克拉玛干-毛乌素沙漠区,青藏高原东北缘区,黄土高原区,秦巴山地与汉水谷地区.这5个区有完全不同的自然环境特征和资源优势特征,因而开发对策和环境对策是不同的,应予以分别对待.正确认识各区的自然环境特征,才能实现西北地区社会经济及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83.
滑坡位于石太线下行K135路段右侧偏西,平面上呈近似椭圆形,由原有老滑坡复活而形成。根据滑坡勘察,滑坡所处地貌单元属侵蚀剥蚀低中山区,滑坡区地层组成为第四系松散堆积物下伏晚古生代二叠系石千峰组泥岩、砂岩互层。在分析滑坡几何特征、地质构造特征、水文地质条件及滑坡变形破坏特征的基础上,探讨了滑坡的成因,认为老滑坡的成因以自然形成为主,新滑坡则发育并活动于老滑坡堆积物中,因某部门在老滑坡体前缘修建收费站,进行了大面积不适当的工程开挖,形成临空面,加之降雨的作用降低了土体的粘聚力及抗剪强度,在上覆岩土体的重力作用下形成新滑坡。老滑坡为巨型厚层滑坡,属于自然滑坡,新滑坡为大型中层滑坡,属于工程滑坡。  相似文献   
84.
青海气候条件对牧草再生性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祁如英  汪青春  陈芳 《气象》2005,31(5):21-25
选取1994~2001年河南、甘德两站牧草再生草资料及同期气象资料,通过分析同一地区不同时期及同一时期不同地区气候条件对牧草再生性的影响,建立了牧草再生草产量气候模式,讨论了再生草增、减产的气候条件。研究得出:同一地区不同时期和同一时期不同地区因气候条件不同,割草不一定能增产。  相似文献   
85.
利用土壤水分平衡方程,结合河南省冬小麦和夏玉米的生长规律和1994~2000年冬小麦、夏玉米田实测土壤湿度资料,建立了河南省冬小麦、夏玉米土壤水分预报及优化灌溉的计算机模型。用1998~1999年郑州市麦田实测土壤湿度资料验证该模型模拟结果,未来10、20、30天土壤湿度相对误差分别为-7.3%~7.7%、-8.3%~6.8%、-7.6%~7.7%,表明利用该模型,可以较为准确地预报未来1个月的土壤水分变化,并可根据小麦、玉米不同发育期特点,给出以最高产量和最佳经济效益为目标的灌溉建议。  相似文献   
86.
航空影像分割的最小二乘支持向量机方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将最小支持向量机LS-SVM用于航空影像的分割,讨论了不同核函数对分割结果的影响和稀疏化处理对决策函数的影响。试验表明了LS-SVM方法用于航空影像分割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87.
GIS在统计行业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地理信息系统技术在很多各业获得了成功的应用,但在统计行业中的应用却相对滞后.本文综述了地理信息系统在统计行业中的应用现状、优势及存在的问题,并对统计地理信息系统的解决方案作了简要分析,给出了建立统计GIS的技术方案和统计GIS的总体框架.  相似文献   
88.
方萍  赵卫  陈勇 《现代测绘》2005,28(1):29-30
介绍了利用全球定位系统(GPS)静态定位技术,如何为滆湖公路大桥建立控制网,延伸出时控制网平差方案的确立上,以及如何使控制网中的成果与公路主线控制网中的成果互相兼容,从而为工程的设计与施工提供必要的控制资料。  相似文献   
89.
利用多种气象卫星遥感资料及加工产品,对2003年7月3日产生在皖北的暴雨过程进行了中尺度分析。分析表明:在切变线云带上有11个β-中尺度对流云团发展,水平范围约100km,生命史约5h;其背景场是整个对流云区内具有高湿、正涡度和上升运动的特征,它们促使切变线内高湿斜压不稳定能量释放,促使β-中尺度云团发展,产生很强的降水,云团的水凝物廓线上部的可降水冰和云冰含量很高,最大值达0.8g/kg,最大高度达18km,云顶亮温低于-80℃。  相似文献   
90.
红松、兴安落叶松、红皮云杉苗圃苗木的换床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兴安落叶松、红松、红皮云杉等小兴安岭主要树种不同床高、不同解冻深度裸根苗的生长发育与土壤各层地温、主要气候因子关系的研究,表明:床高30—35cm对换床苗木生长较为有利。兴安落叶松以解冻15cm换床效果较好;红松以解冻25cm换床效果较好;红皮云杉以解冻20cm换床效果较好。气温、相对湿度、降水量、日照时数等主要气候因子对不同床高、不同解冻深度换床苗木生长的影响是多因子综合作用的结果,各气候因子之间相互制约、相互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