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571篇
  免费   3287篇
  国内免费   4720篇
测绘学   2666篇
大气科学   2144篇
地球物理   2265篇
地质学   8019篇
海洋学   3120篇
天文学   203篇
综合类   1185篇
自然地理   1976篇
  2024年   95篇
  2023年   336篇
  2022年   854篇
  2021年   1024篇
  2020年   891篇
  2019年   889篇
  2018年   836篇
  2017年   783篇
  2016年   825篇
  2015年   958篇
  2014年   917篇
  2013年   1182篇
  2012年   1250篇
  2011年   1210篇
  2010年   1204篇
  2009年   1129篇
  2008年   1208篇
  2007年   1067篇
  2006年   1181篇
  2005年   863篇
  2004年   651篇
  2003年   414篇
  2002年   490篇
  2001年   468篇
  2000年   319篇
  1999年   152篇
  1998年   61篇
  1997年   44篇
  1996年   28篇
  1995年   27篇
  1994年   25篇
  1993年   15篇
  1992年   21篇
  1991年   12篇
  1990年   9篇
  1989年   4篇
  1987年   17篇
  1986年   9篇
  1985年   10篇
  1984年   14篇
  1983年   13篇
  1982年   8篇
  1981年   3篇
  1979年   9篇
  1978年   3篇
  1976年   3篇
  1964年   3篇
  1957年   5篇
  1954年   11篇
  1928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43 毫秒
981.
Aerosols in the atmosphere not only degrade visibility, but are also detrimental to human health and transportation. In order to develop a method to estimate PM_(2.5) mass concentration from the widely measured visibility, a field campaign was conducted in Southwest China in January 2019. Visibility, ambient relative humidity(RH), PM_(2.5) mass concentrations and scattering coefficients of dry particles were measured. During the campaign, two pollution episodes, i.e., from 4-9 January and from 10-16 January, were encountered. Each of the two episodes could be divided into two periods. High aerosol hygroscopicity was found during the first period, when RH was higher than 80% at most of the time, and sometimes even approached 100%. The second period experienced a relatively dry but more polluted condition and aerosol hygroscopicity was lower than that during the first period. An empirical relationship between PM_(2.5) mass concentration and visibility(ambient aerosol extinction) under different RH conditions could thus be established. Based on the empirical relationship,PM_(2.5) mass concentration could be well estimated from visibility and RH. This method will be useful for remote sensing of PM_(2.5) mass concentration.  相似文献   
982.
资源与环境信息系统中模型方法元数据及其集成   总被引:9,自引:3,他引:6  
资源与环境信息系统中数据的元数据标准业已产生 ,并在数据的组织与管理中发挥重要作用 ;但对于数据使用十分重要的模型方法元数据尚未有完整的描述 ,难以对现有的数学模型与方法进行查询、检索 ,从而限制了应用 ;通过对资源环境信息系统进行研究 ,提出元数据应包括数据元数据 (狭义元数据 )、模型元数据与方法元数据 ,提出并分析了模型方法元数据的概念与内容 ,提出了一套适用于资源环境系统的元数据库结构 ,以实现对模型与方法的有效管理 ;最后提出模型方法元数据同资源环境信息系统的集成方法 ,及其在该系统中的应用和发展方向 ;并得出基于元数据来实现模型和方法的集成管理与共享是切实可行的。  相似文献   
983.
山东省各岩石磁性及密度参数基本可分为高、中、低 3类。山东省磁性结晶基底为泰山岩群、荆山群、胶东岩群、胶南岩群。以沂沭断裂带为界 ,山东省区域地球物理场分为鲁东区和鲁西区。鲁东区进一步划分为 3个次级区 ,即北部区、中部区和南部区。鲁西区进一步划分为 5个次级区 ,即鲁北重磁缓变区、鲁西南重高磁高区、中部弧形重磁场区、鲁西中部重低磁高区、鲁中南条带状重磁场区。各区地球物理场由于地质原因各具特点。山东省莫氏面总体呈东浅西深的缓变带 ,在该缓变带的背景上 ,呈周边地区条带状幔隆、中部幔坳的特征。山东省居里面呈近南北向带状分布 ,有德州聊城菏泽隆起带、滨州淄博滕州深坳带、蓬莱海阳千里岩响水隆起带。鲁中隆起北部碰撞带为山东省特殊的构造地带 ,其特征为侵入岩体沿该带断续出现、岩体围岩或岩体内铜及多金属矿化较为普遍、地热田沿该带时有分布、地形上为南部山区和北部平原的分界地带。胶莱盆地内 ,蓼兰—高密缺失莱阳群层位 ;中生代早期 ,盆地东北部与西南部是盆地的沉积中心 ,至晚期盆地中心北移 ,第三纪沉积中心则为平度蓼兰附近 ;盆地较深部位位于诸城凹陷、平度凹陷。胶莱盆地的次级构造单元可划分为 11个 ,七级镇构造带控制了胶莱盆地的成生和发展。山东省岩浆岩通常表  相似文献   
984.
世界应力图2000版( WSM2000)介绍及使用说明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全球地壳应力状态对于地学及相关领域科学研究意义重大,因此测量全球地壳应力并绘制全球地壳应力图一直受到国际地学界广泛关注.1986年开始实施的世界应力图计划(WSMP:World Stress Map Project,以下简称WSM)经各国专家多年合作和努力工作,现已出版了最新WSM2000版本应力数据库.该数据库在WSMl997版基础上新增收录了4216个观测数据,使其总共包含了全球10920个可靠应力测量数据,并绘制了全球应力图和部分地区的局部应力图,为地质地球物理研究提供了准确详细的应力数据.本文结合WSM官方网站的资料从数据库结构、数据来源、数据质量、数据摘要描述等方面介绍WSM2000数据库,以使国内研究迅速利用此宝贵的数据资源.  相似文献   
985.
4颗卫星情况的几何优化法修正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在GPS定位与导航中,用户可以通过选择至少4颗可见卫星的观测,得到测站位置和站钟差信息,卫星相对于测站的几何关系直接影响到定位和导航的精度,考虑用4颗卫星进行定位,在当前有一定的现实意义,在KihaLra等人工作的基础上对四面体的性质进行了深入讨论,推导了4颗可见卫星构成四面体体积的计算公式,实例分析证明该计算公式更合理、更精确。  相似文献   
986.
地质旅游资源是以地质遗迹为依托的旅游资源 ,开发地质旅游资源可以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 ,促进经济发展。必须实行“在保护中开发 ,在开发中保护”的总原则 ,实现地质旅游资源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987.
根据“三个代表”的思想 ,社会主义宪法应该代表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中国的宪法发展说明 ,什么时候代表了中国先进社会生产力发展的要求 ,什么时候中国宪法就能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988.
目的:探讨螺旋CT双期或多期扫描技术对肝内小于3cm或CT表现不典型的肝小血瘤的诊断和鉴别诊断的意义。方法:采用双期或多期全肝和局部动态扫描。结果:直径小于3cm的肝小血管瘤增强表现复杂,呈多样化的影像。结论:肝小血管瘤的鉴别诊断的正确率与CT扫描技术密切相关,而观察延迟和扫描病灶密度的充盈程度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989.
利用高频地震波检测混凝土构件完整性的方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大型混凝土构件(如高层建筑基础的地梁,桩承台等)在施工过程中可能造成局部松散,空洞,蜂窝或离析等质量问题。为检测混凝土构件的的完整性,采用地震勘探方法中的地震映象法(又称地震共偏移距法)。通过在模拟裂缝,空洞模型上的试验,获得了存在异常体时,地震映象时间剖面的波形特征;测得偏移距,点距等参数变化时,对地震映象时间剖面的影响。模型实验和实测工作证明;在合理选择震源各种测量参数条件下,高频地震映象方法可有效检测混凝土构件完整怀,实现对混凝土构件质量新的监测。  相似文献   
990.
莺歌海盆地海相生物气特征及生化成气模式   总被引:11,自引:2,他引:9  
黄保家  肖贤明 《沉积学报》2002,20(3):462-468
莺歌海盆地浅层第四系-上新统存在丰富的生物气资源,已发现生物气的组成以甲烷和氮为主、干燥系数高达0.99,甲烷碳同位素轻(-65.57‰~-63.14‰)尤其是氢同位素偏重(-172.1‰~-108.5‰)是该区生物气的重要特点.研究表明,该区第四系-上新统海相沉积有机质是生物气的基质,这套源岩的平均有机碳含量约0.4%,有机质中细菌可利用基质以粗纤维、半纤维素和蛋白质为主,特别是有机质生化代谢过程中的中间产物-氨基酸、乙酸含量异常高,揭示其正处在活跃的生化成气时期;根据模拟实验结果结合本区的地质条件,初步确定生物气生成的主带在35~65℃之间、生化成气下限深度约为85℃(对应井深约2000 m,实际埋深1900 m左右),进而建立了海相生物气的形成演化模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