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102篇
  免费   807篇
  国内免费   1458篇
测绘学   465篇
大气科学   347篇
地球物理   534篇
地质学   2683篇
海洋学   585篇
天文学   65篇
综合类   255篇
自然地理   433篇
  2024年   28篇
  2023年   73篇
  2022年   225篇
  2021年   286篇
  2020年   233篇
  2019年   240篇
  2018年   237篇
  2017年   231篇
  2016年   209篇
  2015年   281篇
  2014年   229篇
  2013年   267篇
  2012年   305篇
  2011年   319篇
  2010年   280篇
  2009年   234篇
  2008年   241篇
  2007年   198篇
  2006年   251篇
  2005年   194篇
  2004年   160篇
  2003年   122篇
  2002年   124篇
  2001年   122篇
  2000年   84篇
  1999年   48篇
  1998年   34篇
  1997年   27篇
  1996年   14篇
  1995年   8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7篇
  1990年   7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4篇
  1982年   5篇
  1981年   4篇
  1979年   2篇
  1978年   3篇
  1973年   2篇
  1964年   1篇
  1963年   1篇
  1960年   1篇
  1947年   1篇
  193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36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熔积岩指的是侵入、混合到未固结或弱固结的湿沉积物中的熔浆分解、原位形成的一类特殊岩石。正确地认识该类岩石,有利于增进人们对岩浆-水(沉积物)相互作用过程的理解,恢复古环境。在青海南部沱沱河地区发现了一套角砾为撕片状、锯齿状及浑圆状的安山岩,胶结物为铁硅质组合的特殊熔积岩。研究表明,该熔积岩的角砾为岩浆遇水后快速淬火、裂解的产物,铁硅质组合为海底喷气沉积形成的含铁建造;且安山岩与含铁建造发生混合时,含铁建造尚未固结。该套熔积岩的发现,改变了长期以来对开心岭铁矿为火山热液交代安山岩而形成的认识,对于在矿区寻找VMS型矿床、区域内寻找海底热水喷流沉积型矿床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2.
单向固结结构(UST)是浅成侵位的岩浆出溶过程中形成的一种特殊结构,一般由梳状石英与细晶(斑岩)岩交互生长而成,少数产于斑岩与围岩接触部位,其内的原生包裹体被认为是初始流体出溶的可靠记录.作者在西藏驱龙铜矿床中首次发现了具有单向固结结构的石英.研究表明,驱龙UST石英存在于后期侵位的二长花岗斑岩与花岗闪长岩的接触部位,部分为高温β石英;UST石英中原生包裹体的成分主要为高盐度液相,除石盐子矿物外,还含有硬石膏等其他子矿物.阴极发光及显微测温结果表明,初始流体的出溶发生在高温(t≥573℃)、高压(P≥150~200 MPa)条件下,出溶的流体为高温、高盐度[w(NaCkeq)为44.5%~58%]流体,同时还具有较高的氧逸度.因形成压力较高,判断UST石英不可能由较浅侵位的二长花岗斑岩岩枝冷凝出溶而形成,从而推测驱龙铜矿床深部存在着孕育成矿斑岩的大型岩基.  相似文献   
13.
汶川大地震(MS 8.0)同震变形作用及其与地质灾害的关系   总被引:12,自引:2,他引:10  
2008年5月12日发生于四川盆地西部龙门山断裂带的汶川大地震(MS 8.0)波及半个亚洲,震撼整个中国。本文通过地震后的实地调查,对发育在龙门山断裂带上的同震地表破裂带的分布、产状、继承性复活与变形特征,以及同震变形与地震地质灾害的关系等进行了初步总结,分析表明这次汶川大地震(MS 8.0)沿北川-映秀逆冲断裂和安县-灌县逆冲断裂同时发生地表破裂,前者产生以高角度逆冲兼右旋走滑为特征的地表破裂带长约275 km,后者产生以缓倾角逆冲作用为特征的地表破裂带长约80 km。汶川大地震的同震地表破裂带分布具有分段性特征,并与地表破坏程度的分带性有着一定的内在联系,详细研究表明,同震地表破裂带的产状直接影响地表破坏程度和地震地质灾害的强度,汶川大地震(MS 8.0)沿呈高角度陡倾的北川-映秀逆冲断裂发育的同震地表变形所产生的地表破坏程度和地震地质灾害的强度比沿缓倾角的安县-灌县逆冲断裂要强。从各种类型的地震断裂来看,具有垂直运动的逆冲型地震断裂所造成的地表破坏程度和地质灾害强度比具水平运动的走滑型地震断裂要强。因此,汶川大地震发生的破裂过程和同震地表变形与地震地质灾害的关系值得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14.
在冈底斯岩浆岩带的羊八井地区,林子宗火山岩系上部出现小规模的粗面质火山岩.岩石学与地球化学研究表明粗面岩与时空密切相关的大体积安山质-英安质-流纹质火山岩属于不同的火山岩系:碱性钾质系列与钙碱性系列.详细的地球化学研究证明林子宗晚期小体积钾质岩具有独立的岩浆源区,而非早期钙碱性系统低压岩浆过程演化的产物.粗面质熔岩SiO2含量为62.91%~64.63%,具有高K2O(7.52%~8.05%)、Al2O3(16.64%-17.35%)、低TiO2(0.59%~0.68%)与MsO(0.15%~0.77%).钾质熔岩富集LILE与LREE,亏损HFSE,具有高Rb/Sr(1.1~2.3)、Th/La(0.59~0.80)、Th/U(6.3~10.9)和低Ce/Pb(4.1~6.2)与Ba/Th(4.3~14.5)比值,其同位素组成变化范围分别是87Sr/86Sr(I)=0.7068~0.7075、143Nd/144Nd(I)=0.51241~0.51252、206Pb/204Pb=18.87~18.95、207Pb/204Pb=15.63~15.70和208Pb/204Pb=39.24~39.68.粗面岩的地球化学与同位素特征表明冈底斯新近纪钾质火山岩来源于角闪岩相的消减沉积物熔融.因此,羊八井新近纪钾质火山熔岩提供了印度-亚洲大陆碰撞早期消减沉积物折返的证据.  相似文献   
15.
川西冕宁-德昌稀土成矿带是中国最重要的稀土成矿带之一,所有稀土矿床均与碳酸岩-正长岩杂岩体有关.前人研究表明,牦牛坪、木落寨和里庄碳酸岩-碱性杂岩体成岩年龄与其相应矿床的成矿年龄基本一致,而大陆槽正长岩年龄与REE矿床的成矿年龄相差甚远.本文对大陆槽碳酸岩、英碱正长岩进行了SHRIMP U-Pb锆石年代学和LA-MC-ICPMS锆石Hf同位素原位测量,它们的形成年龄分别为12.99±0.94Ma、14.53±0.31Ma,表明两者是同时形成的,且与其成矿年龄基本一致.碳酸岩和正长岩的εHf(t)值、Hf模式年龄与它们的εNd(t)值、Nd模式年龄所展现出来的特征一致,说明在其形成过程中有地壳物质的加入.  相似文献   
16.
超低频电磁探测信号能量的计算及其地质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被动式超低频电磁探测技术是一种有效的探测地下地质体和资源的手段,但采用现有的处理方法得到的探测曲线较容易受到各种噪声的干扰,影响了对所获得的探测曲线的解释。笔者将信号能量引入到超低频电磁探测信号的处理中。首先根据信号能量计算原理,计算不同深度的超低频探测信号的能量值.获取能量曲线。同时,根据具体应用目的,分析其曲线特征,并将信号能量曲线与现有的信号曲线,如最大值曲线、最小值曲线等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与现有方法相比,笔者所提出的信号能量曲线方法能更准确地反映地下岩层特征,有利于曲线的地质解译。  相似文献   
17.
在分析研究区地质及水文地质条件的基础上,根据对各类水样资料的研究,发现在都思兔河中段,对于相对惰性的组分,河水的化学成分由湖水与地下水混合形成;但对于易发生化学反应的组分,湖水在向下游运动的过程中,其化学成分明显受到了化学反应的影响。论文使用Cl-质量平衡方法,计算出该段河水中地下水的补给比例在50%以上;并且根据研究区的具体条件及矿物饱和指数的计算结果,确定石膏的溶解、方解石和白云石的沉淀以及CO2逸出是河水化学成分形成的主要化学作用,通过对化学反应量的计算,恢复了湖水与地下水仅发生了简单混合作用的混合水的成分。  相似文献   
18.
采用镍锍火试金法结合ICP-MS分析了12个北大别白垩纪镁铁-超镁铁岩样品的Ir,Ru,Rh,Pt和Pd的含量,结果显示铂族元素(PGE)的含量较低,原始地幔标准化后的PGE分布模式呈正斜率型,PPGE相对原始地幔略微亏损,而IPGE强烈亏损,Pd/Ir值远高于相应的地幔比值。这些镁铁-超镁铁岩中PGE的强烈分异是地幔低程度的部分熔融过程中,PPGE主要受硫化物控制,而Ir则存在于非硫化物相如尖晶石,可能还有合金之中造成的。同时,铂族元素的分布特征表明这些镁铁-超镁铁岩是岩浆结晶分异的产物。  相似文献   
19.
油田注水开发是保持地层能量,提高采收率的有效手段.海拉尔地区由于粘土矿物含量高,在开发过程中储层遇水易泥化、坍塌,严重影响油气的有效开采.通过X射线衍射、偏光显微镜观察和扫描电镜分析,确定了海拉尔盆地贝16断块兴安岭群储层自上而下存在三种粘土矿物组合:蒙脱石 高岭石 (绿泥石)→高岭石 伊/蒙间层 伊利石 (绿泥石)→伊利石 绿泥石 绿/蒙间层 伊/蒙间层.粘土总量在9.1%~69.1%之间,由地层浅部到深部呈现由高到低的变化规律.详细研究了水敏性极强的钠蒙脱石及其间层矿物,认为凝灰物质的水解蚀变以及长石和中、酸性岩屑在成岩过程中的次生变化是造成海拉尔地区粘土含量高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20.
青岛地区太阳紫外线辐射研究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通过对青岛地区2004年全年紫外线观测数据的分析,在预设局地纬度、海拔高度、大气中臭氧量及其分布、空气质量状况、地表反照率等因素基本不变的情况下,总结了青岛地区紫外辐射随与太阳天顶角相关的不同季节和时段、天气状况(云况)的统计性变化规律,以服务于该地区人们日常生活中对紫外线的防护,尤其是为调光生态膜的研制及改善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