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6016篇
  免费   4761篇
  国内免费   6319篇
测绘学   1469篇
大气科学   5500篇
地球物理   6595篇
地质学   13176篇
海洋学   2996篇
天文学   1155篇
综合类   2963篇
自然地理   3242篇
  2024年   74篇
  2023年   375篇
  2022年   1043篇
  2021年   1189篇
  2020年   1036篇
  2019年   1145篇
  2018年   1381篇
  2017年   1252篇
  2016年   1503篇
  2015年   1167篇
  2014年   1479篇
  2013年   1490篇
  2012年   1392篇
  2011年   1531篇
  2010年   1426篇
  2009年   1423篇
  2008年   1279篇
  2007年   1240篇
  2006年   1000篇
  2005年   1038篇
  2004年   790篇
  2003年   831篇
  2002年   800篇
  2001年   779篇
  2000年   880篇
  1999年   1311篇
  1998年   1121篇
  1997年   1188篇
  1996年   1041篇
  1995年   891篇
  1994年   768篇
  1993年   685篇
  1992年   518篇
  1991年   408篇
  1990年   304篇
  1989年   246篇
  1988年   250篇
  1987年   167篇
  1986年   145篇
  1985年   97篇
  1984年   82篇
  1983年   61篇
  1982年   56篇
  1981年   37篇
  1980年   48篇
  1979年   36篇
  1978年   17篇
  1976年   11篇
  1975年   15篇
  1958年   20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991.
物探方法在岩溶勘查中的应用综述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简要介绍了岩溶勘察中常用物探方法的基本原理和技术,并举例说明其在岩溶地区进行水利水电工程地质勘察、岩溶地下水寻找、环境保护和溶洞探测时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992.
本文分析了特征点应满足的几种条件,给出了一次范围最小(L1)法,最小二乘法以及粗差探测法进行特征点粗差定位方法,并以模拟实例为例对它们进行了比较,得出了一些有意义的结论。  相似文献   
993.
GIS的功能之一是数据信息的采集与编辑,获取信息的手段有多种,本文着重探讨了利用摄影测量来获取信息的方法,原理及可行性,并取两种主要的数据信息形式获取及建库工作作了探讨。  相似文献   
994.
本文介绍了对钢板桩码头岸壁进行的原体观测试验,通过观测钢板桩的挠度、作用在钢板桩上的土压力以及拉杆轴向拉力,可以了解板桩岸壁在回填土的作用下,其结构各主要部分的受力及变形情况,为今后同类型结构的合理分析和设计以及港口工程技术规范有关条文的编制,提供了实测资料。  相似文献   
995.
塔里木盆地西南缘可划分为喀喇昆仑、西昆仑、塔里木等三个地层区和康西瓦、库地等两个缝合带。自震旦纪以来,该区经历了震旦纪—泥盆纪和石炭纪—第四纪两大构造旋回。对应每一旋回,喀喇昆仑地层区和塔里木地层区发育有被动大陆边缘盆地和碰撞造山两种类型的岩石组合。西昆仑地层区发育了被动大陆边缘盆地、俯冲消减带和碰撞造山等三种类型的岩石组合。康西瓦缝合带是康西瓦洋经历了震旦纪—中泥盆世和早石炭世—晚侏罗世两次开合后的遗迹,它既是喀喇昆仑和西昆仑两个地层区的分界线,又是羌塘和塔里木两个板块的分界线;库地缝合带则是库地洋经历早石炭世—早二叠世一次开合的遗迹,分割了西昆仑和塔里木这两个地层区。  相似文献   
996.
为提高地震短临预测的能力,经过系统研究多种地震活动性方法后发现,1970年以来,华北地区发生的ML≥6中强震前,具有3或4级地震异常条带和孕震空区及信号震配套出现的约占83%,震前有信号震的比例占92%.83%的信号震距主震150km以内,距主震发生时间小于1年的占75%.条带时间形成进程在2年内的约占90%,震前条带形成后到主震发生在5个月内的占83%;空区形成进程在1年半内占83%,空区形成后到主震发生在50天内的占91%,为有意义的地震活动图像短期异常特征.本文还探讨了异常条带图像的定量判别指标及与未来强震的关联,具有一定的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997.
电成像、电测深、电剖面法是目前3种最基本的电阻率探测技术.三维探测的观测系统主要有地表和钻井-地表这两种不同类型的测量.前者的电极阵列成矩形网格状,多采用单极-单极观测装置以增大探测深度,技术难点在于远电极的设置往往会带来难以消除的地电噪音,限制了单点电位测量的精度和应用范围;后者在油田生产的中后期的分层注水以及核废物注浆处理过程中,需要确定流体或者浆片的运移与分布,取深钻井的钢套管作为一个供电电极,形成垂直线电流源,再以钻井为中心对地表的环状网格进行二极或三极测量.可以取得视电阻率和自电位两种测量,得到三维电阻率和异常电荷概率分布的图像.  相似文献   
998.
2003年10月25日甘肃民乐发生6.1、5.8级地震、11月13日甘肃岷县发生5.2级地震,这3次地震均发生青藏块体东北缘区域重力监测网内.流动重力较好地反映了孕震过程中出现的重力前兆信息,并作了一定程度的预测.  相似文献   
999.
长期的地震实践表明,地下流体与地震活动有密切的关系,特别是在地震短期阶段,地震前兆中流体异常表现的最为明显,并且数量最多.由于在地震孕育过程中,能够引起浅层流体异常的动力源机制比较复杂,异常变化形态也复杂多样,这对于有效分析异常产生的机理造成了很大困难.本项研究工作,通过中国大陆和华北、西北、西南等分区研究,认为可以将这些复杂的异常现象归纳为较易识别的转折型(复合型)和单一型两类异常类型,并提出了这两类前兆异常类型的综合特点.  相似文献   
1000.
震后效应是较普遍和复杂的自然现象,各种物理、化学量的变化动态隐含着丰富的地壳活动的动力学信息,对其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际意义.本研究以典型观测井的水位震后效应为研究对象,分析震后效应的动态规律及其与构造应力环境的关系.系统的研究结果表明:①同一口井的震后效应方式与地震的强度和位置无关,对于同一口井不同地震引起的效应总是同向的,即总是上升或下降;②对于水位效应较显著震例,水位变化幅值与震级、距离之间具有很好的统计关系;③井点附近发生强震后的若干年内,井水位无后效,也就是说井水位响应灵敏度要受本地的应力状态的影响而随时间发生变化,本地发生中强以上地震后,响应灵敏度会降低;④对某些特定地区或方位的地震,井水位的后效幅值偏小.这些结果说明,井水位的地震后效除了与震级、距离有关外,更重要的是可能与水井所在地区的应力状态及地震波传播途径的地质背景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