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057篇
  免费   2413篇
  国内免费   3036篇
测绘学   2121篇
大气科学   1222篇
地球物理   1788篇
地质学   5905篇
海洋学   1594篇
天文学   83篇
综合类   702篇
自然地理   1091篇
  2024年   81篇
  2023年   249篇
  2022年   587篇
  2021年   745篇
  2020年   574篇
  2019年   646篇
  2018年   599篇
  2017年   638篇
  2016年   543篇
  2015年   687篇
  2014年   672篇
  2013年   769篇
  2012年   849篇
  2011年   832篇
  2010年   783篇
  2009年   756篇
  2008年   776篇
  2007年   688篇
  2006年   656篇
  2005年   584篇
  2004年   433篇
  2003年   287篇
  2002年   312篇
  2001年   282篇
  2000年   220篇
  1999年   85篇
  1998年   37篇
  1997年   23篇
  1996年   17篇
  1995年   10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16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8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7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4篇
  1983年   2篇
  1979年   8篇
  1977年   2篇
  1976年   1篇
  1974年   1篇
  1965年   2篇
  1963年   1篇
  1957年   4篇
  1954年   6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41.
云南六苴铜矿区分布有六苴、凹地苴等典型砂(页)岩型铜矿床。在矿区大比例尺填图的基础上,运用构造成矿动力学的理论和方法,筛选典型断裂进行断裂面力学性质的鉴定,划分构造期次,总结构造体系,对区内不同期次、不同方向断裂的地质特征及其与成矿的关系进行了系统的阐述。认为矿区断裂的发育经历了早期近东西向挤压、晚期北东-南西向挤压和后期近南北向挤压的过程。早期近东西向主应力作用时期是铜富集成矿的重要时期,形成的近南北向压性断裂为成矿提供了有利的场所和必要的条件;晚期北西向压扭性断裂、北东向扭张性断裂促使矿体进一步富集;后期近东西向压扭性断裂开始破坏矿体。将矿体向全浅色砂岩一侧错动。  相似文献   
142.
基于本体的地理空间信息集成框架与实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论述了地理本体的基本概念、结构,介绍了地理本体的建模方法,提出了基于地理本体的空间数据集成框架,包括构建地理本体、数据预处理、概念映射、数据映射和数据抽取与转换5个步骤;设计了基于本体的空间数据集成方案,以数字地形图数据、海图数据向标准本体的集成为例对方案进行验证试验,并取得了初步成果。  相似文献   
143.
基于空间方向相似性的面状矢量空间数据匹配算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数据一致性匹配处理技术是空间数据融合中的关键技术.采用方向关系矩阵模型进行空间方向关系描述,讲座了一般情况下的这间方向相似性计算,提出了基于空间方向相似性的矢量数据匹配算法流程.最后,以面状目标为研究对象,以某地局部地区居民地数据为例,对基于空间方向相似性的矢量数据匹配算法进行了试验与分析.  相似文献   
144.
曲线的弯曲识别方法研究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提出了一新的弯曲识别方法及其相应的算法,实例验证了该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45.
During the Late Carboniferous to Early Permian, a rift was formed by post-collisional extension after ocean closure or an island arc-related basin formed by Paleo-Asian Ocean (PAO) subduction in the Xi Ujimqin area. Nevertheless, the closure time of the PAO is still under debate. Thus, to identify the origin of the PAO, the geochemistry and U-Pb age of zircons were analyzed for the extra-large deep marine, polymict clastic boulders and sandstones in the Shoushangou Formation within the basin. The analyses revealed magmatic activity and tectonic evolution. The conglomerates include megaclasts of granite (298.8 ± 9.1?Ma) and granodiorite porphyry (297.1 ± 3.1?Ma), which were deposited by muddy debris flow. Results of this study demonstrated that the boulders of granitoids have the geochemistry of typical I-type granite, characterized by low Zr + Nb + Ce + Y and low Ga/Al values. The granitoid boulders were formed in island arc setting, indicating the presence of arc magmatism in the area that is composed of the Late Carboniferous to Early Permian subduction-related granitoid in southern Xi Ujimqin. Multiple diagrams for determining sedimentary provenance using major and trace elements indicate that Shoushangou sediments originated from continental island arc-related felsic rocks. Detrital zircon U-Pb age cluster of 330–280?Ma was obtained, indicating input from granite, ophiolite, Xilin Gol complex, and Carboniferous sources to the south. The basin was geographically developed behind the arc during the Early Permian period because the outcropped intrusive rocks in the Late Carboniferous to Early Permian form a volcanic arc. The comprehensive analyses of source areas suggest that Shoushangou sediments developed in a backarc basin in response to the northward subduction of the PAO. The backarc basin and intrusive rocks, in addition to previously published Late Carboniferous to Early Permian magmatic rocks of arc unit in Xilin Gol, confirm the presence of an Early Permian trench-arc-basin system in the region, represented by the Baolidao arc and Xi Ujimqin backarc basin. This study highlights the importance and potential of combined geochemical and geochronological studies of conglomerates and sandstone for reconstructing the geodynamic setting of a basin.  相似文献   
146.
郭辉  张国卿 《北京测绘》2021,35(5):703-705
专业实践教学可进一步巩固学生理论知识,提高学生仪器操作、软件使用、程序编写等实践动手能力,是专业理论知识再认识的重要过程,也是应用创新型人才培养的重要途径.阐述测绘工程专业应用创新型人才培养的背景,分析测绘工程专业实践教学存在的不足,提出测绘工程实践教学进一步优化的举措,并对以"数据流"为中心的实践教学体系进行探讨.通过对实践教学模块、内容、体系及机制的不断完善与优化,以此提高我校测绘工程专业人才培养质量,促进我校测绘工程专业又好又快的发展.  相似文献   
147.
福州古桥素以技术精湛、构造独特、规模宏大以及雕刻细腻而闻名中外.古桥既凝聚了工匠们的劳动创造精神,又积淀了深厚的历史文化,极具学术、文物和旅游价值.目前福州古桥状况堪忧,本文在考察古桥现状特色的基础上,分析面临的问题,提出一些保护及开发利用的建议.  相似文献   
148.
卵砾石地层是钻探工程中常见的一种典型的不稳定地层。通过分析目前在卵砾石地层的钻进方法,并针对这一地层的特点,提出了潜孔锤同心跟管钻具在该地层中应用的可行性,并分析设计了钻具的原理、结构及特点。结合实验结果,认为潜孔锤同心跟管钻具在卵砾石地层中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49.
美国溴产品近况和前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郭如新 《盐湖研究》2006,14(1):66-72
对美国近年来有关溴及其产品的生产研发情况进行了评述。包括原料资源,生产厂家,装置能力,近期统计资料,消耗构成,Albemarle’s真空提溴技术,国际合作项目,溴系阻燃剂,溴系杀生剂,完井液和重点含溴农药等,并展望了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150.
介绍了纳滤膜分离技术原理及其主要应用领域,结合我国盐湖卤水资源的特点与开发利用现状,提出了将纳滤膜分离技术应用于卤水资源综合利用的设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