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876篇
  免费   563篇
  国内免费   1058篇
测绘学   787篇
大气科学   441篇
地球物理   421篇
地质学   1729篇
海洋学   517篇
天文学   24篇
综合类   217篇
自然地理   361篇
  2024年   35篇
  2023年   66篇
  2022年   154篇
  2021年   223篇
  2020年   147篇
  2019年   190篇
  2018年   163篇
  2017年   156篇
  2016年   183篇
  2015年   220篇
  2014年   208篇
  2013年   245篇
  2012年   236篇
  2011年   260篇
  2010年   269篇
  2009年   228篇
  2008年   244篇
  2007年   233篇
  2006年   256篇
  2005年   161篇
  2004年   122篇
  2003年   110篇
  2002年   91篇
  2001年   107篇
  2000年   76篇
  1999年   35篇
  1998年   12篇
  1997年   13篇
  1996年   9篇
  1995年   10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9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6年   5篇
  1985年   2篇
  1982年   1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1篇
  1957年   2篇
  195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49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51.
当前各国原油储库主要分为地面储库、地下盐穴储库和地下水封洞窟3种类型.根据我国实际情况分析,这3种类型储库均难以在我国推广.通过分析中国东北地区现有废弃矿山情况,结合地下原油储库的工程技术条件,提出了利用废弃矿山改造地下空间,用以建设战略原油储库的构想.建议尽快开展东北地区废弃矿山地下空间综合调查工作,启动相关地下油气储库封闭实验等测试研究工作.  相似文献   
152.
“十三五”期间,松辽盆地及外围油气地质调查以"开辟新区,探索新层系,联合攻关新类型、新领域,支撑百年大庆油田建设"为目标,紧密围绕"松辽盆地陆相页岩油、外围中小盆地、石炭-二叠系与中新元古界深层系"三大领域,取得了一系列发现与进展:一是以基质型页岩油为主攻方向,实施页岩油参数井获工业油流,揭示松辽盆地陆相页岩油巨大资源潜力;二是阜新盆地辽阜地2井获工业油流,实现久攻不克区勘探突破,为传统煤炭资源枯竭型城市转型发展提供资源保障;三是以深层系、非常规为指导思想,实施石炭-二叠系与中新元古界油气资源调查取得新进展.结合新形势、新需求,提出"全盆地、大地质、多资源"综合调查等下阶段工作方向.  相似文献   
153.
勘查区找矿预测理论与方法体系是基于全国129个典型矿床的深入研究,以及在勘查项目实践验证基础上总结而形成的一种特别适合生产找矿第一线使用的有效方法。该方法以成矿作用内因(元素的地球化学特征)和外因(地质作用类型)相结合的思路,构建以成矿地质体、成矿构造与成矿结构面和成矿作用特征标志为主要内容的找矿预测地质模型。四川会理地区位于扬子板块西缘,区域成矿地质条件优越,经历多期构造事件叠加,形成了一系列独具特色的铁铜矿床。近年来,在拉拉铜矿的深部及外围已取得了重大找矿突破和进展。本文以会理拉拉铜矿为典型实例及深部找矿预测成果示范,阐述该方法在深部找矿预测中的具体应用过程,得出了如下认识:早期成矿地质体为赋矿火山岩(河口群钠长岩类),成矿构造与成矿结构面主要为基(中)性火山岩与沉积岩的界面及可能的喷溢口;热液叠加期成矿地质体推测为深部隐伏岩体,成矿构造与成矿结构面主要为褶皱、断裂和裂隙。在总结成矿作用特征标志基础上,建立了拉拉铜矿勘查区找矿预测地质模型。通过与地质和物探方法相结合,圈定红泥坡南部为找矿靶区,经钻探验证,发现厚大矿体,打开了区域找矿空间。  相似文献   
154.
谦比希铜钴矿床是中非赞比亚成矿带重要的超大型铜钴矿床之一,由主矿体、西矿体和东南矿体3部分组成,赋矿层位主要为下罗安亚群敏多拉组和基特韦组,岩性包括泥质板岩、泥质石英岩、板岩、石英砂岩等。现有资料对于矿床中钴的赋存状态和含钴矿物成因的研究较为薄弱,这也直接制约了对钴矿的成因认识及今后找矿方向。本次研究聚焦谦比希矿床中的富钴矿物,对该类矿物进行电子探针、微区X射线荧光光谱分析和S同位素研究,通过查明谦比希矿床中钴的赋存状态及成因机制,为今后区域上钴资源的找矿勘查提供理论依据。分析结果表明谦比希矿床中钴以独立矿物和类质同象形式存在,其中独立矿物主要为硫铜钴矿和硫钴矿。在热液黄铁矿(Py2)和磁黄铁矿中,钴含量最高分别可达4.9%和1.5%,Co与Fe含量成反比关系且Co富集区域较为均匀地分布在硫化物中,说明Co取代Fe以类质同象方式赋存于黄铁矿和磁黄铁矿中。此外,谦比希矿床热液期黄铁矿-磁黄铁矿的Co-Ni范围不同于夕卡岩型及其他几种成矿类型的黄铁矿和磁黄铁矿,结合前人对热液矿化期流体包裹体的H-O同位素研究,暗示富钴的成矿流体可能并非岩浆热液流体,而是中-高温的变质热液流体。西矿体斑铜矿和东南矿体磁黄铁矿δ34S值分别为6‰~6.9‰和7.2‰~12.6‰,表明热化学硫酸盐还原作用是谦比希矿床还原性硫形成的主要机制,硫化物在经历了变质作用后δ34S值具有均一化。综合本文和前人已有研究,我们认为钴的主成矿期与卢菲利安造山作用密切相关,造山期中-高温变质热液使得钴、铜等金属元素再富集。NE-SW向挤压形成的褶皱枢纽及特定走向断层的交汇处等构造发育部位可以作为钴矿体的有利找矿地段,而热液脉中的黄铁矿-磁黄铁矿组合可作为区域上寻找钴矿体的矿物标志。  相似文献   
155.
线性化物理过程对GRAPES 4DVAR同化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3,他引:5  
线性化物理过程能够改善四维变分同化中极小化收敛的稳定性和增加极小化过程中对大气物理过程和动力更加精确的描述,它是四维变分同化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通过在GRAPES全球模式中研究线性化物理过程,尤其是两个湿线性化物理过程,改善切线性模式预报精度,来提高GRAPES全球四维变分同化的分析和预报效果。线性化物理过程的开发首先需要简化原非线性化物理过程中的强非线性项,然后对线性化物理过程进行规约化,以抑制切线性扰动的异常增长。目前GRAEPS全球模式中的线性化物理过程主要包括次网格尺度地形参数化、垂直扩散、积云深对流和大尺度凝结。线性化物理过程预报精度的检验方法是通过选择合适大小的初始扰动(同化分析增量),来比较非线性模式和切线性模式中的扰动演化的纬向平均误差。然后以绝热版本的切线性模式为基础,通过冬、夏两个个例试验来分别检验4个线性化物理过程的12 h预报效果。试验结果表明,通过添加次网格地形参数化和垂直扩散两个干线性化物理过程方案,可以有效抑制住绝热版本切线性模式低层扰动的异常增长,大幅度改善切线性模式预报效果。通过添加积云深对流和大尺度凝结两个湿线性化物理过程,可以在热带区域和中、高纬度地区提高切线性模式中湿变量和温度变量的近似精度,提高GRAPES全球四维变分同化的分析和预报效果。   相似文献   
156.
作为一种具有价值稳定属性的特殊加密货币,稳定代币不仅能够成为链接区块链加密资产和现实世界资产的桥梁,而且有潜力降低金融行业的中介成本、提高资金转移的效率.自摩根大通、Facebook等国际知名企业宣布其稳定代币计划后,稳定代币成为监管机构、企业界和科研机构的研究热点.本文通过对比法币、加密货币与稳定代币,深入分析了稳定代币的特征,然后从区块链基础设施、价值稳定机制、运营机制3个方面详细介绍了稳定代币的系统架构和运行机制.最后结合稳定代币的技术特点,分析了稳定代币系统面临的缺陷和可能的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157.
158.
159.
李日邦  谭见安 《地理学报》1995,50(3):272-278
本文对云南省牟定县申平村单纯克山病病区和陕北榆林县蟒坑村单纯大骨节病病区的生态化学环境进行了对比研究,表明两地生态化学环境仍处于低Se水平。申平村人群仍有潜在型克山病病例,蟒坑村人群的骨质病变则出现很高的X线阳性检出率,说明两地的致病因子仍然活跃,从生态系物质含Se量看出,蟒坑村的缺Se程度较申平村高。此外,单纯克山病病区申平村土壤,粮食,人发中的As明显高于蟒坑村和非病区。为此,从As与Se具有  相似文献   
160.
根据实际应用中统计预报对相关系数的基本要求,利用相关分析探讨了用赤道东太平洋海温预测西太平洋热带气旋年际变化的可行性。同时,利用谱分析方法探讨了这种预报的有效性和局限性。主要结论是:用区域(5°N—5°S,90—150°W)的平均海温预测西太平洋热带气旋的年际变化,效果比使用赤道东太平洋海温好,用前者可预测西太平洋中区各类热带气旋的年际变化,用后者只能预测西太平洋全区及中区热带气旋总体的年际变化,对达到热带风暴或台风的热带气旋的年际变化则分别是勉强能或不能预测;用赤道东太平洋海温无法预测南海热带气旋的年际变化;用赤道东太平洋海温预测西太平洋热带气旋活动实际上只对年际变化中的ENSO(3—5年)周期及准二年周期有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