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6篇
  免费   42篇
  国内免费   38篇
测绘学   21篇
大气科学   15篇
地球物理   38篇
地质学   64篇
海洋学   29篇
天文学   6篇
综合类   5篇
自然地理   18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11篇
  2021年   13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13篇
  2018年   9篇
  2017年   9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12篇
  2014年   12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12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16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11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4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91.
液N2等气体辅助煤层气压裂的常规机理已较为清楚,但其低温特征对煤层物性的影响以及对压裂效果的改善机理尚未引起重视,缺乏理论认识.归纳总结了低温气体对煤岩的冷冲击作用机制,评价了地层水的结冰条件和低温气体的热物性,通过室内实验和数值模拟等手段验证和预测了液N2对煤岩及近井煤层的冷冲击效果,并进行了冷冲击机理应用潜力分析.研究结果表明,煤层气压裂过程中注入N2等低温气体对煤层进行冷冲击,可引起煤岩基质收缩和地层水结冰膨胀,使煤岩产生大量微裂缝和力学强度降低(10%~30%),有利于实现冰晶暂堵和改善煤层气压裂效果.以沁水盆地樊庄区块3#煤层为例,当液N2注入总量为30~120 m3时,可在近井周围3~5 m内形成低温区(<-20 ℃),煤层孔隙度将平均增大约1.5倍,渗透率增大4倍,还可造成煤岩的拉伸和挤压破坏.利用低温气体的冷冲击机理及其产生的冰晶暂堵可以作为改进煤层气和页岩气压裂工艺的新方向.   相似文献   
192.
目前城市核心区交叠紧邻的隧道群大量涌现,其抗震安全性问题日益突出,但近邻隧道之间以及与地层的动力相互作用机制尚不清晰.本文针对饱和地层浅埋平行隧道,基于Biot两相介质理论,采用边界积分方程法分别建立了饱和地层水平和竖向双线隧道动力作用分析模型,并与典型算例精确解对比验证了本模型的有效性;在此基础上,研究了SV波入射频...  相似文献   
193.
PDC钻头对岩屑录井的影响及对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PDC钻头对地层独特的切削及研磨作用,使返出地面的岩屑极为细碎,代表性差,对传统的岩屑录井提出了挑战,目前尚无很好方法来克服这些困难。在濮深6井实际岩屑录井中,我们通过与邻井同层段地层对比,取心井段对照检验,PDC钻头与牙轮钻头交替使用等方法,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94.
本文用能量天气学方法分析了1999年8月11日--12日发生在鲁东南的特大暴雨天气过程。分析发现:能量锋区产生在高低空干冷空气与暖湿空气的交汇处。特大暴雨产生在能量锋区的右侧高能舌附近,此处是位势不稳定能量的大值区,由云图和雷达回波可以看出也是水汽聚集和上升运动最强烈的地区,且位势不稳定能量中心的移动对未来12小时暴雨落区有较好的指示性。  相似文献   
195.
Landsat ETM数据在黄土丘陵区对浅层地下水信息的提取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本文利用热红外遥感技术在对影像进行几何校正、数据融合等预处理工作的基础上,进行主成分分析、最优化密度分割等处理,有效提取了研究区的浅层地下水信息,并结合资料分析和野外实地勘查,验证了结果的正确性,同时也为快速、宏观地寻找地下水资源提供了技术和方法参考。  相似文献   
196.
新疆地处欧亚大陆中心,自然环境复杂,生业经济形式多样,东西方文化交流频繁,是了解欧亚大陆古代人类活动和文化发展的重要区域.从新石器时代至青铜时代在该区域出土了丰富的石制品,但对其功能的研究较少,尤其是一些中国内地不常见,而与中亚、欧亚草原类型相似的石器.本文对新疆伊犁地区青铜时代吉仁台沟口遗址(82.77°E,43.84°N;3600~3000 cal.a B.P.)出土的具有安德罗诺沃文化特征的长条形石磨盘、石杵和饼形石器的表层残留物进行了淀粉粒和植硅体分析,为这些石器的功能研究提供了直接证据.分析结果显示,石器表面的淀粉粒来自禾本科小麦族(the tribe Triticeae)和某些块根块茎类植物,而石器表面发现的775粒植硅体中,粟类作物稃片植硅体占9%,其他类型的植硅体以早熟禾亚科(Pooideae)型和棒型为主,另在石杵上发现栝楼属(Trichosanthes)植物果皮植硅体及植物组织.结合遗址中大植物遗存证据,研究结果表明:石磨盘曾用于研磨麦类作物种子和某些块根块茎类植物,石杵亦用于麦类作物研磨,但也对粟类作物进行脱壳以及加工栝楼属植物果实.用于分析的饼形石器有两种类型,第一类为打制饼形石器,残留物中的植物遗存显示可能与石磨盘组合用于加工植物的块根块茎;第二类为磨制饼形石器,其表面发现极少量粟类稃片植硅体,推测其可能用于粟类作物脱粒.研究结果为新疆伊犁地区考古遗址出土安德罗诺沃文化石器的功能、农作物加工过程,以及古代社会生计模式的认识提供了依据;石器残留物中块根块茎类淀粉粒以及农作物植硅体的发现,是对已有大植物遗存分析结果的进一步补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