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651篇
  免费   1077篇
  国内免费   1427篇
测绘学   636篇
大气科学   617篇
地球物理   753篇
地质学   2611篇
海洋学   655篇
天文学   73篇
综合类   312篇
自然地理   498篇
  2024年   23篇
  2023年   101篇
  2022年   232篇
  2021年   307篇
  2020年   220篇
  2019年   246篇
  2018年   272篇
  2017年   268篇
  2016年   234篇
  2015年   280篇
  2014年   281篇
  2013年   322篇
  2012年   349篇
  2011年   325篇
  2010年   317篇
  2009年   310篇
  2008年   344篇
  2007年   317篇
  2006年   287篇
  2005年   255篇
  2004年   183篇
  2003年   104篇
  2002年   124篇
  2001年   142篇
  2000年   121篇
  1999年   59篇
  1998年   18篇
  1997年   18篇
  1996年   19篇
  1995年   10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10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9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7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4篇
  1981年   1篇
  1979年   1篇
  1977年   2篇
  1976年   2篇
  1958年   1篇
  1957年   1篇
  1954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615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01.
土钉支护结构的优化设计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根据复形优化原理,提出了基于Bishop法的土钉支护结构的优化分析方法,编写了优化分析程序。工程实例计算表明,该方法是进行土钉优化设计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02.
北京一次大风和强降水天气过程形成机理的数值模拟   总被引:23,自引:5,他引:23  
利用3维强风暴冰雹分档模式(IPA—HBM)对2001年8月23日北京的一次伴有大风、暴雨和冰雹的强对流天气过程进行模拟和分析,并与部分观测资料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表明,该模式对此次强风暴的生命史、降水分布、降雹的大小等要素做了较好的模拟,并能够模拟出伴随强风暴过程所产生的强下沉气流和及地面强风速切变(下去暴流)。从云微物理学角度分析了此次局地性大风的形成原因,认为由高空冰雹粒子的拖曳产生的负浮力作用是促发强下沉气流产生的主要原因,其次是冰雹的融化和雨水蒸发冷却对下沉气流起加速作用,冰雹的拖曳和融化作用对下沉气流具有决定性作用。强风暴所产生的爆发性强下沉气流最终导致了局地大风的形成。  相似文献   
103.
提出了国家地理空间信息基准框架内改进与更新原有的大地坐标基准、高程基准和重力基准的建设道路及解决原则。  相似文献   
104.
矩形高层建筑扭转动力风荷载解析模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通过研究不同长宽比、高宽比的矩形棱柱体在边界层风洞中典型攻角下的扭矩,提出了矩形高层建筑扭矩功率谱密度、均方根扭矩系数和Strouhal数的经验公式,并对相干函数作了一定的探讨,建立了完整的扭转动力风荷载解析模型。该模型和试验结果吻合较好,证明它是合理有效的,可在此基础上建立高层建筑扭转动力响应频域计算方法。  相似文献   
105.
利用地震层析成像数据计算地幔对流新模型的探讨   总被引:5,自引:3,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假设地幔地震层析成像数据对应的地幔横向不均匀结构是地幔热对流的结果. 将地震层析成像数据转化为地幔温度(或密度)不均匀分布,考虑热流体动力学的三个基本方程,顾及热输运方程中的非线性项,直接将地震层析成像转化的地幔温度不均匀分布作为内部荷载引入基本方程, 反演计算地幔对流. 本文在利用地震层析成像数据计算地幔对流模型的新理论和方法的基础上,用SH12WM13地震层析成像模型数据,计算了全球地幔对流格局. 结果表明,对流格局不仅依赖地震层析成像数据,而且在很大程度上受地幔动力学框架、热动力参数和边界条件的所确定的系统响应函数的影响. 显示了地幔中复杂的对流格局,特别是区域性层状对流以及多层对流环可能在地幔中存在的现象.  相似文献   
106.
本文依据对新疆洛浦县阿其克和巴楚县小海子剖面牙形石动物群研究,详细探讨了塔里木盆地西部石炭-二叠系界线的划分和克孜里奇曼组、南闸组和康克林组上部地层的归属问题;指出从牙形石的发展和演化看,上述地层应属于下二叠统。  相似文献   
107.
中国西部地区全新世自然环境演变序列与特征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根据湖泊、山地冰川、黄土与古土壤序列、泥炭及沙漠演变等多种地质记录的综合对比分析,重建和恢复了我国酉部地区全新世以来的自然环境演变序列及特征。全新世期间我国西部地区环境演变存在着以水热配置关系不同为突出特征的两种不同的演变模式:即以新疆北部地区为代表的西风型和以青海湖及青藏高原为代表的季风型模式。其成因同区域性特征及大气环流形势密切相关。并划分出我国西部地区全新世自然环境演变过程中的几个重要时间界线,即距今12ka或10ka、9ka、3ka和0.5ka。众多地质记录间良好的对比关系对于深入理解我国西部全新世气候环境的演变过程,预测其变化趋向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08.
概述了同位素封闭体系内的矿物氧扩散和同位素交换机制及其在地质速率计上的应用。火成岩从高温冷却或变质岩从高峰主质温度冷却过程中,由于冷却速度不同,扩散作用导致的矿物晶体内部及晶粒间氧同位素再平衡也有所不同。通过实测岩石中各组成矿物氧同位素比值,模式含量和颗粒半径,据矿物氧扩散和同位素交换模型,可以估算出岩石的冷却速率。  相似文献   
109.
地震荷载下莫高窟围岩动态损伤特性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以敦煌莫高窟为研究对象,阐述了地震荷载下洞窟围岩动态损伤的影响因素;采用动力有限元法。从地震动特性入手。分析研究了地震作用对洞窟围岩及其附属构筑物可能造成的损坏,为石窟物地震安全评估及防灾对策研究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10.
冲绳海槽地区地壳结构与岩石层性质研究   总被引:9,自引:4,他引:9       下载免费PDF全文
用冲绳海槽地区地质、地球物理、地球化学数据与资料,对横跨大陆边缘—大洋板块的中国东部—冲绳海槽—琉球岛弧地区进行综合研究. 根据地震体波、面波成像结果,空间与布格重力异常及磁力异常的综合解释等结果,利用调和系数法对该研究区的地壳厚度进行了计算,并对地壳属性进行分析. 同时,选择中国东部东北地区的宽甸、华北地区的汉诺坝、华南的闵溪和台湾海峡的澎湖列岛与冲绳海槽和日本岛弧的新生代玄武岩开展元素—同位素对比研究. 结果认为冲绳海槽岩石层明显减薄,上地幔低速层已达到莫霍面,在地幔中已形成交代软流层. 元素—同位素研究表明:它不同于中国东部,与琉球岛弧地区的特点也不相同. 综合分析认为:冲绳海槽地壳属于过渡型地壳,与大洋地壳的许多特点颇为相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