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814篇
  免费   1596篇
  国内免费   2133篇
测绘学   871篇
大气科学   1018篇
地球物理   1338篇
地质学   4047篇
海洋学   1393篇
天文学   84篇
综合类   617篇
自然地理   1175篇
  2024年   44篇
  2023年   157篇
  2022年   378篇
  2021年   464篇
  2020年   393篇
  2019年   438篇
  2018年   491篇
  2017年   435篇
  2016年   438篇
  2015年   459篇
  2014年   500篇
  2013年   511篇
  2012年   522篇
  2011年   537篇
  2010年   491篇
  2009年   495篇
  2008年   450篇
  2007年   477篇
  2006年   417篇
  2005年   376篇
  2004年   300篇
  2003年   261篇
  2002年   283篇
  2001年   272篇
  2000年   207篇
  1999年   171篇
  1998年   83篇
  1997年   92篇
  1996年   79篇
  1995年   49篇
  1994年   47篇
  1993年   48篇
  1992年   31篇
  1991年   29篇
  1990年   20篇
  1989年   12篇
  1988年   17篇
  1987年   11篇
  1986年   13篇
  1985年   6篇
  1984年   8篇
  1983年   5篇
  1982年   5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2篇
  1979年   3篇
  1978年   3篇
  1963年   2篇
  1958年   2篇
  1957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应用绥化自动气象观测站和气象航空报资料以及MICAPS相关资料,对2008年8月6日绥化市一次大雾天气过程,从环流形势、影响系统、水汽条件和层结稳定条件等方面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这次大雾主要是平流造成的;深厚而稳定的暖性西北太平洋副热带高压是主要影响系统;低层湿度场和风场的适当配合,提供了充足的水汽条件;中低层深厚的暖平流为产生稳定的逆温层提供了有利条件;交替型逆温结构即有利于层结稳定,阻碍水汽的垂直交换,又有利于水汽凝结成水滴形成雾.  相似文献   
992.
CO2 efflux was estimated using different regression methods in static chamber observation from an alpine meadow on the Qinghai-Tibetan Plateau. The CO2 efflux showed a seasonal pattern, with the maximun flux occurring in the middle of July. The temperature sensitivity of CO2 efflux (Q10> was 3.9, which was at the high end of the range of global values. CO2 emissions calculated by linear and nonlinear regression were significantly different (p<0.05). Compared with the linear regression, CO2 emissions calculated by exponential regression and quadratic regression were 12.7% and 11.2% larger, respectively. However, there were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in temperature sensitivity values estimated by the three methods. In the entire growing season, the CO2 efflux estimated by linear regression may be underestimated by up to 25% compared to the real CO2 efflux. Consequently, great caution should be taken when using published flux data obtained by linear regression of static chamber observations to estimate the regional CO2 flux in alpine meadows on the Qinghai-Tibetan Plateau.  相似文献   
993.
一次强风切变过程的分析及成因讨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慕熙昱  徐琪  夏文梅  徐芬 《高原气象》2010,29(5):1289-1296
2006年6月21日09:04南京禄口机场监测到较强风切变。龙王山(南京)多普勒天气雷达观测图上显示,此时恰有一直径为50 km的对流云团自西向东经过禄口机场。南京市地面自动气象站的观测也表明,此时在南京地区近地层气流出现急剧变化。利用多普勒天气雷达资料对风暴进行立体结构分析,并结合地面自动气象站资料分析得知,这次过程在3 km以下的低层有水平方向的风切变,在1 km高度处有垂直方向的风切变。从多普勒天气雷达的垂直积分液态含水量产品能够更直接地看到对流云团的发展过程,这有助于预报风切变发生的位置。这次雷暴系统中宏下击暴流引起的高空气流下沉,至地面后向两侧辐散,造成水平方向及垂直方向都有强风切变存在。  相似文献   
994.
利用1988—2006年20景LandsatTM和ETM+数据分析了北京市城市热岛的季节变化特征。通过反演地表温度,建立统一的城市和农村区域,计算了城市热岛强度,并采用多项式拟合获取了城市热岛强度的季节变化曲线;同时,分析了热岛强度季节特征与气候因子的关系。另外利用4景2005—2006年不同季节Landsat TM影像,分析了不同季节城市热岛的空间变化特征,并选择穿越北京城区的两条不同方向剖线(SE-NW和SW-NE),分析了沿剖线方向城市热岛与地表类型的关系。结果显示,北京城市热岛具有明显的季节变化特征,与总云量的季节变化关系显著。最大热岛强度出现在夏季,呈现片状发散和零星热岛并存的空间分布特征。冬季为冷岛特征,其空间分布与夏季热岛一致。春秋两季热岛强度最小,但春季热岛空间差异较大。在相同季节,城市热岛强度和空间尺度在不同剖线方向具有明显的差异,这与不同地类的空间分布有关。  相似文献   
995.
2008年初湖北省低温雨雪冰冻天气温度平流配置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利用NCEP/NCAR再分析资料,对2008年1月11日-2月1日湖北省低温雨雪冰冻过程进行温度平流空间分布诊断分析。结果表明:低温雨雪冰冻期间,湖北省近地层不断有弱冷空气补充和渗透;中层暖平流、低层冷垫和南方沿冷垫向上爬升的暖空气是湖北省降雪最基本的条件,而湖北省东部出现强降雪的另一个更重要的原因就是低层偏东回流带来的暖平流;当冷空气充斥湖北省上空整层大气时,则预示雨雪将减弱停止。  相似文献   
996.
气象数据文件快速下载服务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有效地为专业和业务用户提供快速批量下载气象数据服务,需要一种新型数据服务系统,以弥补现有气象数据共享服务系统的不足。该文在分析气象资料服务系统发展阶段和技术特点的基础上,根据业务需求设计了一个基于元数据技术的、针对专业和业务用户的、能快速批量下载数据的新型气象资料服务系统。该系统基于前台应用系统和后台管理系统实现了批量下载、文件目录导航、数据同步更新、多线程断点续传、安全管理和灵活配置等功能。该系统是对气象资料服务方式的一种全新设计,系统发布后得到专业用户的肯定,具有广泛的推广价值,对气象数据服务系统的技术开发有较好的参考作用。  相似文献   
997.
随着经济的发展,我国对高层建筑,以及智能建筑物的防雷很重视,具体的防雷措施也做的很到位.但相对于一些古建筑物来说,特别是砖木,砖石结构建筑,在防雷方面却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现阶段能够大量保存的砖木、砖石结构建筑大部分都是具有重要历史、艺术、科学价值的革命遗址、纪念建筑物、古文化遗址、古城址、古窑址、古墓葬、古建筑、石窟寺、古民居、石刻等文物,因此对这些建筑的防雷措施应该更加重视.本文做了关于砖木、砖石结构建筑闪电分流系数研究,仅供参考,希望对砖木、砖石建筑物雷电防护工作起到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998.
同其它分析时变信号的方法相比,S变换具有独特的优点.但是S变换的时窗函数形式固定,限制了其在信号分析和处理中的应用.针对这一问题,本文对S变换进行了改进和推广,在S变换的时窗函数中引入调节参数,同时将低通滤波函数融入其中,提出了一种广义S变换.通过调节参数大小来调节广义S变换的时间分辨率和频率分辨率,从而使该变换具有很强的适用性.本文使用该变换对实测探地雷达数据进行了层位识别研究,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999.
基于SVD和修正Z指数的汛期旱涝预测及其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奇异值分解(SVD)方法、500hPa高度场、太平洋海温场和降水资料,建立起汛期降水的预测方程;经过适应本地化的Z指数修正,将预测结果转化为旱涝等级;将SVD技术与修正的Z指数结合起来,实现旱涝的气候预测;将研究成果推广应用到气象、防汛抗旱部门。结果表明:1)影响江淮分水岭地区汛期降水的因子有5个,分别是太平洋地区2个,印度半岛附近2个,欧洲地区1个;2)理论上的Z指数等级不符合江淮分水岭地区的实际状况,因而必须对Z指数进行修正。经过修正后的各个旱涝等级的划分概率较为合理,说明Z指数的5级指标是可靠的;3)利用5个影响因子可以建立汛期降水量与影响因子之间的预报方程,在共计8年的旱涝滚动预测和实况检验中,等级相符的有7年,只有2003年的预测试验相差一个等级,5级的预测准确率达到87.5%;4)经过气象、防汛抗旱部门2008年的应用,旱涝等级的预测意见和实际基本吻合,说明预测技术的应用情况良好。  相似文献   
1000.
东亚大气环流由冬向夏的转变时间及其特征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利用NCEP/NCAR再分析数据集及CMAP降水资料分析了东亚大气环流由冬转夏的可能时间及其特征。结果表明,3月底4月初,东亚与西太平洋对流层纬向热力差异由东暖西冷转为东冷西暖,对流层低层大陆高压东移,使得纬向气压梯度发生逆转。与此同时,对流层低层偏南风建立,经向垂直环流也发生季节逆转。同时,3月底4月初华南已出现持续性降水雨带。所有这些特征都表明东亚大气环流可能在3月底4月初已经由冬季型开始转为夏季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