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7篇
  免费   28篇
  国内免费   59篇
测绘学   8篇
大气科学   22篇
地球物理   39篇
地质学   149篇
海洋学   25篇
综合类   28篇
自然地理   23篇
  2015年   2篇
  2013年   2篇
  2011年   41篇
  2010年   32篇
  2009年   29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11篇
  2005年   21篇
  2004年   49篇
  2003年   30篇
  2002年   15篇
  2001年   14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3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1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9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21.
Through the systematic investigation of nitrogen isotope composition (δ15N) in modern plants in Dongling Mountain in Beijing,the characteristics of δ15N in plants,the differences of δ15N among plants with different functional types,and the altitudinal trends of plant δ15N values revealed the environmental effects on δ15N.Our results are:(1) the values of δ15N of plants in Dongling Mountain range between -8.0‰ and 14.0‰,with an average value of -1.03‰;(2) δ15N values are variant among different plant functio...  相似文献   
122.
湖北清江和尚洞滴水微生物群落随空间和季节的变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考察现代微生物群落对环境因子的响应关系及其在古气候重建中的应用潜力, 利用微生物学传统的培养计数、荧光染色总菌计数和BIOLOG的ECO微平板等技术对湖北省清江和尚洞内不同地点的滴水由内至外进行了空间和季节性的动态监测, 4个滴水点由内向外编号依次为1D、3D、4D和5D.结果证实湖北清江和尚洞洞穴滴水中存在一定数量的微生物.不同样点微生物的代谢活性不同, 1D样品中的微生物群落代谢活性最高, 3D表现出与1D相似的代谢特征, 但平均颜色变化率(AWCD: 微生物对碳源的利用程度, 颜色变化率越高, 表明微生物代谢越旺盛)较1D小, 4D和5D样品在接种24h后平均颜色变化率(AWCD)基本保持不变.对微生物代谢较为旺盛的1D、3D两个样品中不同时间内微生物群落的多样性指数进行分析, 表明洞穴滴水中微生物多样性相对稳定, 随采样季节的变化不大.相对于3D、1D的4个不同季节(采样时间)微生物群落对碳源种类的利用上存在一定差异.1D水样在2006秋季(2006年11月份)、2007春季(2007年5月)和2009年夏季(2009年7月份)微生物群落利用碳源种类上比较接近, 而在2008年初秋(2008年9月)碳源利用种类与前三者的差异明显.与1D相比, 3D的4个不同采样时间的滴水微生物群落在主成分1和主成分2的得分系数比较接近, 群落碳源代谢功能多样性差别不大.这种变化可能反映了不同季节滴水中可溶有机质成分(DOC)的变化及微生物群落成分的变化, 暗示了微生物群落结构变化在指示气候变化应用中的巨大潜力.但微生物群落多样性与代谢功能多样性与气候因子之间的关系尚需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123.
石鸡河一带是近年新发现的北祁连山多金属成矿带, 气侯和自然条件恶劣, 研究程度很低.该区地层岩性为阳起石岩、角岩和细碧岩; 岩石地球化学和Nd同位素数据显示岩石来源于亏损地幔, 具有N-MORB洋脊玄武岩特征; Sr同位素特征显示地层Sr同位素组成的改变是蚀变引起, 而不是由地壳物质加入引起的.Sm-Nd等时线年龄为481±20 Ma.提出了石鸡河地区地层形成于早奥陶世, 成岩环境为北祁连洋扩张环境, 而非区域资料上显示的残留海盆封闭、大陆碰撞造山环境.   相似文献   
124.
杨雪英  龚一鸣 《地球科学》2011,36(4):643-658
莓状黄铁矿这一奇妙的微晶(0.1~1 μm)矿物集合体(5~50 μm)自科学家首次发现(1923年)和冠名(1935年)至今一直是不同学科竞相研究的热点.主要从莓状黄铁矿的形成机制、莓状黄铁矿与环境的关系等方面回顾了莓状黄铁矿的生物成因说(1923-1969年)、非生物成因说(1969-2000年)和多元成因说(2000-现今)各研究阶段取得的进展和存在的问题,指出莓状黄铁矿作为表层生物圈、深部生物圈和地外环境与生命示踪计具有巨大潜力,提出从地球科学、生命科学、材料科学、化学和纳米科技以及凝聚态物理学融合的角度加强对莓状黄铁矿研究的建议.   相似文献   
125.
王河煤矿矿井涌水量数值模拟及预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岩溶充水矿井涌水量数值模拟中边界条件概化和非均质性刻画难题,采用分别建立区域模型和局部模型的方法解决边界概化问题,运用信息复合技术刻画岩溶介质的非均质性.以具有完整水文地质边界的荥巩矿区为计算区建立区域模型,以区域模型计算出的流量作为边界条件建立王河煤矿矿井涌水量模拟模型(局部模型).在充分分析钻孔、构造、突水、物探等资料的基础上,运用信息复合技术对煤矿充水含水层进行垂向和平面参数分区.在此基础上,利用GMS建立了精细的王河煤矿涌水量模拟模型.利用该模型预测了不同开采工作面的矿井正常涌水量和最大涌水量.结果表明,开采111070、113090、113110、113120工作面时,正常涌水量分别为490、350、560、590 m3/h,最大涌水量分别为690、490、790、830 m3/h.预测结果可为矿山设计部门确定开采方案、布置排水设备和制定防治水措施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26.
魏玉香  童尧青  银燕  陈魁   《大气科学学报》2009,32(3):451-457
利用南京市2002—2006年大气监测资料,分析了南京市大气中SO2、NO2、PM10年变化趋势及月季规律,评价了南京市空气质量状况。结果表明:5a来,SO2质量浓度呈显著上升趋势,NO2质量浓度缓慢上升,PM10质量浓度明显下降;南京市首要污染物是PM10,SO2、NO2污染较轻;3种污染物质量浓度均以夏季最低。进一步研究不同气象条件下污染物质量浓度发现,污染物质量浓度与风速反相关,且东南风时浓度最高;降水对污染物有清除作用;雾、霾天气下污染加剧;气象能见度与PM10、NO2的质量浓度反相关;污染物有明显的"周末效应",周末质量浓度值较低。  相似文献   
127.
This paper introduced the first hand investigation results of the risk and treatment measures for the barrier lakes triggered by the earthquake of Wenchuan.Characteristics of 10 barrier lakes were investigated and analyzed;procedure and methods for barrier lake treatment were brought forward.The dams of the barrier lakes can be classified as two classes:block rock in the south and loose deposit in the north.All the barrier dams were stable at the time of investigation,but water drainage channel needed to...  相似文献   
128.
通过分别对辽东半岛东侧大洋河平原中部的D65孔岩心做连续的硅藻分析,以及对辽东半岛西侧的长兴岛八岔沟古泻湖平原B3孔、下辽河平原的机械钻孔X33及手动钻孔X11和X21等钻孔岩心做连续的粘土混浊水电导率测定,得到各岩心的硅藻图谱/或粘土混浊水电导率图谱。显示出在这些海岸平原均有厚度在6m以上的海相层存在。表明全新世海侵时海水达到并长期占据这些海岸平原。同时还显示在这些海相地层的5~7m深处,普遍存在一层陆相或海陆交互相地层,通过对各地点已有的14C年代数据分析,推测这层陆相层或海陆交互相地层应该形成于全新世海面上升的早全新世—中全新世时期。表明全新世海进期当中,辽宁沿海普遍存在一次海退地质事件。从下辽河平原样品的14C测年数据,推测这次海退时期大致在9300~8000aB.P.(校正年)。  相似文献   
129.
穿云飞机电磁噪声的实验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利用高灵敏度和高时空精度的三维雷电观测系统LMA(Lightning Mapping Array)分析穿云飞机的观测资料,发现这一系统在地面可探测到穿云飞机产生的60~66MHz带宽内的电磁辐射,其强度在1W~10kW之间,甚至更高,且与所探测到的辐射源数成线性反比,辐射是由飞机上的尖端放电产生的. 穿云飞机在10~12km高度上产生的辐射最强,且在靠近发生闪电的对流区比远离这一区域强. 飞机穿过不同云系时,辐射强度不同,其中穿过层状云系时,辐射最弱.  相似文献   
130.
The object of this paper is to develop a suitable statistical procedure to evaluate clean-up standards athazardous waste sites.Under the assumptions that contaminant masses at a site follow a gammadistribution and that the data from the pre-remediation baseline sample as well as from the interim orfinal sample taken after a certain period of operation are both distributed as gamma with the same shapeparameter but different scale parameters,we derive a uniformly most powerful unbiased test of thehypothesis that a specified percentage of contaminant mass has been reduced.A large-sampleapproximation of the exact test procedure and a comparison with the likelihood ratio test are provided.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