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20篇
  免费   79篇
  国内免费   277篇
测绘学   66篇
大气科学   126篇
地球物理   472篇
地质学   569篇
海洋学   139篇
天文学   76篇
综合类   28篇
自然地理   100篇
  2023年   9篇
  2022年   11篇
  2021年   11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14篇
  2018年   15篇
  2016年   23篇
  2015年   14篇
  2014年   22篇
  2013年   21篇
  2012年   50篇
  2011年   64篇
  2010年   25篇
  2009年   35篇
  2008年   56篇
  2007年   76篇
  2006年   65篇
  2005年   70篇
  2004年   62篇
  2003年   54篇
  2002年   47篇
  2001年   45篇
  2000年   96篇
  1999年   20篇
  1998年   21篇
  1997年   34篇
  1996年   26篇
  1995年   44篇
  1994年   29篇
  1993年   58篇
  1992年   35篇
  1991年   47篇
  1990年   37篇
  1989年   30篇
  1988年   27篇
  1987年   39篇
  1986年   27篇
  1985年   30篇
  1984年   44篇
  1983年   22篇
  1982年   22篇
  1981年   15篇
  1980年   16篇
  1959年   5篇
  1958年   7篇
  1957年   4篇
  1936年   4篇
  1930年   3篇
  1926年   4篇
  1924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7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01.
斯堪的纳维亚大冰盖不仅以规模著称,而且也以蔚为奇观的地貌形态,独具特色的沉积体系及罕见的均衡效应而闻名于世界。研究这些特点,不仅对大陆冰盖的发育过程及相关的古气候、古地理演化是重要的,而且对于比较研究其他地区不同类型的冰川及其相关的古地理演化也有重要参考价值。近年来,作者先后到西德、英国、挪威等大冰盖曾经到达的地区进行冰川及冰川遗迹考察。现就野外观察及部分文献资料作以概括介绍。  相似文献   
102.
这篇文章回顾了在过去和现在的地震学研究中绘制芬诺斯坎以及邻近地区浅部地壳和软流圈横向非均匀性方面所做的工作。这里所获得的大多数的成果是由覆盖于 OSLO 地堑北部的大点距的 NORSAS排列中所得到的高精度的数据推导来的。这一排列所布置的区域已经用了新的 P 波旅行时间和振幅分析技术极详细地绘制了地震剖面图。在 OSLO 地堑区,地震异常曲线同地堑表面的形态并没有显示出明显的相关关系.也没有表现出和有关的重力异常有明显的联系。芬诺斯坎岩石圈的整个特征在地震波速度方面有百分之几的波动。还有某些迹象表明在加里东以前的岩石圈同波罗的海岩石圈比较起来是复杂一些的。我们感兴趣的在斯甚的纳维是在亚南部的浅部岩石圈中发现一个十分显著的地震速度异常,估计该区地壳厚度为250km。在 NORSAR—北大西洋,NORSAR—苏联西部和 NORSAR/联合国—南欧之间的波程上,我们已经观察到了深达500公里以上的地幔的横向的变化。  相似文献   
103.
一、引言近年来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引起气候变化和气候变迁问题,日益引起国际社会的注意。在多种气候变量中,臭氧是人们十分注意的一种,他的自然变化很大,同时人类活动又可能改变它。因为臭氧在大气辐射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因而不只影响生物过程,而且也是控制地球气候系统的重要因素。大气中的臭氧受着它与各种微量成分的化学反应的强烈影响,事实上,它的破坏率就大受这些微量成分的浓度的制约。这方面最重要的化学反应涉及到氢、氨和具有催化性质的氯的化合物。众所周知,臭氧强烈地吸收太阳紫外辐射,主要吸收带(哈特雷带)在200到300nm(1nm=10~(-9)米)。另外,臭氧在红外波段有许多旋转振动吸收带,其中最强的在9570nm附近。由于吸收紫外辐  相似文献   
104.
<正> 本文主要叙述了五年来威特厂的OR-1数控正射像片系统在扫描影像、地图投影变换、建筑物和平坦地区等方面进行纠正的情况。作者介绍了OR-1的特点是:影像的纠正是用光学方法实现的,而纠正过程的全部控制由计算机实现。这种方法在理论上是把像片分解成无限多的线元素,然后对每一线  相似文献   
105.
(译者加)近年来,全球干旱等现象的模拟研究受到广泛的重视,而模拟的结果在一定程度上依赖于GCM中陆地水过程参数化的改进。这种状况促进了陆地水过程参数化的研究。本文对之进行了较系统的评述,首先回顾了GCM中现行的参数化方案,然后讨论了植被覆盖在地-气相互作用中的重要性以及这方面的研究状况,最后叙述了陆地水过程参数化中的主要困难。  相似文献   
106.
三种干旱指标的比较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测试了三种干旱指标,并讨论了它们在描述不同干旱强度的干旱期方面的性能,作了相互比较。这些指标是:雨量距平指标(RAI)、Bhalme和Mooley干旱指标(BMDI)、Palmer干旱指标(PDI)。用内布拉斯加州资料作为例子,结果表明,在检测干旱期方面,这三种指标都是有效的。分析结果认为降水是影响气象干旱的最重要的气候因素。因此,可以得出结论:在进行单站分析时,用雨量这一简单指标和比较复杂的干旱指标,在描述干旱期和干旱强度方面,效果是相同的。  相似文献   
107.
本文介绍的携带式仪器可以在不改变土壤结构的情况下快速地(2到3秒)测量土壤中三种重要的基本特性:温度、导热率和水分。目前已有测量土壤某一特性的方法和一系列仪器,但尚缺乏可同时测量几种特性的仪器。  相似文献   
108.
小笠原岛弧     
小笠原岛弧(Bonin Arc)是一个发育良好的岛弧,与其共生的有一条深海沟、一条活火山链和一个弧后盆地,小笠原岛弧大约有1100km长,南北向延伸,其范围在北纬35°—25°、东经139°—145°之间,前边面临太平洋板块,后边是四国海盆(见图1),在其北端,小笠原弧形成了与东北(Tohoku)弧和Seinan(西南)日本弧之间海沟-海沟-转换断层或海沟-海沟-海沟的三联点的一部分,马里亚纳岛弧沿着小笠原弧线继续向南延伸,小笠原弧和东北弧之间没有明显的地貌界限,但人们凭借相模(Sagami)海槽的凹陷可以推断出来,比起北缘来,小笠原弧的南部边界更不明确。小笠原岛弧作为从北到南的同一形态  相似文献   
109.
本文利用线性弹性饱水多孔介质中平面应变剪切位错以速度V平隐运动时产生孔隙压力的耦合形变-扩散解,研究了与间歇性蠕动有关的井水位变化。对于大的Vr/2c(其中r是距位错的距离、c是扩散率),其解接近于Wesson(1981)分析由蠕动事件引起的水位变化所使用的去耦弹性解的形式。这两个解之间的差在距断层平面10个扩散长度内(20c/V)是显著的。更准确地说,耦合解预示着位错后面的孔隙压力改变符号,并在数量上比去耦解预期的要小的多。对于泊松比是0.3、Skempton系数为0.8以及剪切模量为30GPa的非泄漏介质,在V=1公里/天、C=1.0米~2/秒时,耦合解预示每滑动一毫米,最大孔隙压力变化13.7kPa(173毫巴)。耦合解的频谱被限制在一个中心值与V成正比和与从观测点到断层的距离大约成反比的频带上。因此,接近断层平面,耦合解占用的频带可能超过了水井反应的范围。耦合解能用来解释Johnson(1973)观测到的和由Wesson(1981)用去耦解模拟的同一与蠕动有关的水位变化。尽管在岩石材料特性和蠕动事件速度方面存在着不确定性,但耦合解预报的水位变化在幅度上可与实际观测到的变化相比。  相似文献   
110.
1.引言处理静止卫星地球图象和气象资料的人机对话资料存取系统(McIDAS)于1970年初首先在威斯康星大学的空间科学和工程中心(SSEC)研制出来。此后,McIDAS 系统的硬件和软件不断得到改进。我们可以具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