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8篇
  免费   28篇
  国内免费   51篇
测绘学   5篇
大气科学   6篇
地球物理   24篇
地质学   109篇
海洋学   1篇
综合类   11篇
自然地理   1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3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27篇
  2006年   10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22篇
  2003年   11篇
  2002年   10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4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7篇
  1991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3 毫秒
121.
黄河三角洲冰携泥现象及其产出的冰成沉积构造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通过野外实地考察、实验模拟,在黄河三角洲发现了一种非常特殊的、冰-(水-)泥共同作用而形成的冰携泥现象。冬末春初,冰雪融化,位于冰层底部的细粒碎屑沉积物质(粉砂或粘土)常被冰向上携起。研究认为,冰携泥的发育过程可以分为三个阶段:沉积物的破碎、冰层底部融化-泥沙被冰垂向搬运及泥沙下落-冰成球粒等的形成。在冰携泥的整个过程中可产出冰劈裂缝、冰成球粒和冰成泥沙片等特殊的沉积现象(构造),它们是冰携泥现象留下的重要的地质记录,对于恢复这一特殊现象及其形成的环境条件具有重要的指示意义。另外,初步探讨了冰携泥现象形成的两种可能机制:毛细作用和冰融水对流作用,并认为在冰融水能及时渗漏或排出的开放系统中,只有毛细作用机制发生作用;在冰融水不能被渗漏或排出的密闭系统中,两种机制共同发生作用。  相似文献   
122.
近年来黄河严重断流,形成了一些异常的沉积构造和沉积体,使河道的垂向发育及演化出现异常。黄河断流使部分河道干涸,河道受到风的作用,形成了一系列风蚀及风积,风蚀作用使河道发育一系列风蚀构造(如风蚀沟槽、风蚀蘑菇等);与此同时,风又将大量的风改造沙搬运到河道中沉积下来,形成特有的风成砂体(砂锥、砂链、砂席等)。再者,黄河断流使某些河道积水成“湖”,“湖”心沉积的低能软泥直接覆盖在河床高能相上。黄河断流后覆水非常浅,在冬季便有可能冻结成冰,并且使其下的河床被冻结,冰融化后便产生塌陷变形,使其中的原生沉积构造被深刻改造,形成特有的冰作用层,使河道发育演化出现异常。此外,黄河断流后河床干涸,如遇黄河下游降水便有可能在河道内形成径流,这种径流一方面冲蚀边、心滩,另一方面又将其冲蚀产物搬运到河床中沉积下来,形成一种非正常河水形成的沉积体,叠加在正常的河床沉积之上,使河床的垂向演化发育出现异常。河道的弱沼泽化也会使河道的演化出现异常。  相似文献   
123.
鄂尔多斯盆地长庆气田靖边区北部奥陶系马五1储层天然气藏因春开采难度较大,被称之为难采区,然其难采程度不一致,且存在较大差异,通过分析天然气难采主控因素-产能的高低及分布状况,进一步了解影响产能的沉积-成岩微相特征、储集物性、岩溶古地貌等因素,将难采程度分为最难采、难采、较难采3类,建立评价标准,并对研究区难采储量区块进行综合评价。  相似文献   
124.
东营凹陷富有机质烃源岩顺层微裂隙的发育与油气运移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根据岩心观察,在东营凹陷沙河街组三段下亚段和沙河街组四段上亚段烃源岩中,发现大量顺层面分布的微裂隙,且大部分为亮晶方解石所充填。裂隙发育段在平面上的展布较广,在纵向上始于2900~3000m左右,与烃源岩成熟阶段对应。岩石学和有机地化研究表明,裂隙一般限于高有机质丰度、纹层理发育的页岩中,而有机质丰度较低、具块状层理的泥岩一般不发育,表现出较强的非均质性。裂隙发育与有机质丰度以及成熟度的关系表明,烃类生成是水平裂隙产生的主要原因。进入成熟阶段的富有机质烃源岩大量生烃,造成孔隙流体压力迅速上升,并最终导致顺层裂隙的产生。由于沙河街组三段下亚段和沙河街组四段上亚段以泥、页岩互层为特征,因而裂隙发育的非均质性造成裂隙发育段与裂隙不发育段的纵向叠置,并决定了其排烃过程以近似于三角洲前缘砂泥岩互层的排烃方式,从而一定程度提高了烃源岩的排烃速率和排烃效率。  相似文献   
125.
东营凹陷北部陡坡带稠油地球化学特征与成因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对东营凹陷北部陡坡带郑家—王庄地区稠油与相对稀油烃类组成进行了定性与定量分析。发现多数原油遭受不同程度的破坏 ,饱和烃、芳烃馏分呈有序缺失 ,于多数原油中检测到生物降解标志物 2 5 -降藿烷系列。地质与地球化学综合研究认为 ,以生物降解—氧化及相关的生化 /化学作用、以水洗—重力分异—轻质组分逸散为主的物理作用是郑家—王庄原油稠化的重要机理 ;东营凹陷北部“有限后退型”盆地边界发育的风化壳潜山、砂砾岩扇体储层孔渗条件好、油藏埋深浅、盖层条件差和不整合面等通道与外界的连通是郑家—王庄及邻区重质油形成的根本原因。提出生物标志物绝对定量可作为识别原油遭受次生改造作用程度、判断不同类型生物标志物抵抗降解能力大小的有效指标。利用生物标志物 ,发现郑家—王庄局部地区原油具有不同降解级别原油相混的混合现象 ,可能反映两次或多次充注。郑家—王庄及其邻区有望获得相对稀油新增储量。  相似文献   
126.
Taken as an example the Upper Permian reef section on the carbonate platformmargin at Ziyun, Guizhou, the paper discusses the missing time of a hiatus surface, an impor-tant problem in chemical sequence stratigraphy, with the concept of cosmic chemistry. Then thepaper proposes a series of new concepts for chemical sequence stratigraphy, including the con-densation surface, relative compaction factor and time missing factor. Finally a quantitativecurve of Late Permian relative sea-level change in the Ziyun area is presented with timecoordinates.  相似文献   
127.
通过对滨县凸起周缘油气成藏条件和油气藏分布规律的研究,总结出滨南地区具有两种成藏模式,即成藏动力学模式与"T-S"成藏模式,以生油洼陷为中心,向凸起依次分布成藏动力学模式内的自源型成藏类型,它源断块、岩性成藏类型,以及压力释放带成藏类型,总体呈带状分布;而在凹陷边缘,油气则按照"T-S"成藏模式,集中在以超剥带或鼻状构造为背景的地层圈闭中,即滨南地区的尚店—林樊家,单家寺,郑家—王庄等正向构造单元附近,形成大型地层超覆油藏。  相似文献   
128.
129.
2010年4月14日青海省玉树发生了7.1级地震,造成了严重的人员伤亡和重大的经济损失。发生该地震的甘孜-玉树断裂是川滇菱形块体的边界断裂,晚第四纪左旋走滑运动强烈。震中所处的甘孜-玉树断裂中段,震前历史地震活动与东南段相比较弱。本文利用玉树地震的基本参数资料和地震破裂反演结果,综合历史地震法和地震矩率法估算出了玉树地震的复发周期约为200年。  相似文献   
130.
分形理论主要是研究为自然界和社会活动中广泛存在的无序(无规则)而具有自相似性的现象.它借助于自相似性原理洞察隐藏于混乱现象中的精细结构,使人们可以从局部认识整体,从有限认识无限.分形理论提供了一种有用的经验公式,提供了对自相似现象进行外推和解释的理性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