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32篇
  免费   658篇
  国内免费   1223篇
测绘学   61篇
大气科学   271篇
地球物理   654篇
地质学   2197篇
海洋学   227篇
天文学   27篇
综合类   285篇
自然地理   91篇
  2021年   1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14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17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185篇
  2010年   110篇
  2009年   164篇
  2008年   45篇
  2007年   125篇
  2006年   225篇
  2005年   281篇
  2004年   554篇
  2003年   348篇
  2002年   276篇
  2001年   219篇
  2000年   126篇
  1999年   103篇
  1998年   115篇
  1997年   153篇
  1996年   85篇
  1995年   58篇
  1994年   47篇
  1993年   147篇
  1992年   179篇
  1991年   82篇
  1990年   12篇
  1989年   42篇
  1988年   6篇
  1987年   36篇
  1986年   18篇
  1984年   3篇
  1982年   3篇
  1981年   1篇
  1978年   3篇
  1977年   4篇
  1976年   2篇
  1962年   1篇
  1952年   1篇
  1943年   1篇
  1937年   3篇
  1933年   2篇
  1931年   1篇
  192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8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991.
宁夏中南部中新世构造活动的地质证据及其意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张进  马宗晋  肖文霞  任文军 《地质学报》2006,80(11):1650-1660
通过区域性新生界的对比及不整合面分布的研究,发现宁夏地区中新世曾发生过两次构造运动,一次发生于早中新世,另一次发生于中中新世晚期,但以后者明显,分布也最广。其中前者集中在六盘山以西地区,后者分布在查汗布拉格—三关口—青铜峡—固原(查-固)断裂沿线。宁夏中北部大部分红柳沟组是在受中新世构造运动影响的环境下沉积的。发生于早中新世的构造运动集中体现在六盘山以西的地区和甘肃部分地区,该期运动使渐新统清水营组变形,由于这些现象多发生于海原断裂附近,因此推测在早中新世海原断裂就可能已活动了。而发生于中中新世晚期的运动体现在如下几个方面,在贺兰山中南段西侧发现了中中新世晚期的逆冲推覆活动,堆积了厚度较大的同构造沉积(红柳沟组);在查-固断裂沿线发现了由于中中新世晚期的构造活动而形成的红柳沟组与清水营组之间的角度不整合面,这些说明在该期青藏高原的变形前锋已到达查-固断裂,也就是鄂尔多斯西缘地区,早新生代盆地因此解体;与此同时盆地内部红柳沟组向上逐渐变粗,也说明中中新世晚期较强烈的构造运动已影响到了该区,香山地区开始隆起并分割了早先的盆地,使之成为背驮盆地。宁夏中南部并入到青藏高原东北缘逆冲构造楔之中,该逆冲构造楔中新世向北东扩展的原因可能是由于高原北部在同期显著的隆升运动使得逆冲楔顶角超过临界值,而向前扩展的,查-固断裂是早期类似于目前海原断裂的青藏高原变形前缘,整个高原东北部的扩展并不是前展式,而是一种没有特定顺序的变形。上述这些现象否定了前人认为宁夏地区第三系的变形发生在上新世末期—更新世以后的观点。  相似文献   
992.
LA-ICPMS Zircon U-Pb dating is applied to volcanic rocks overlying and underlying the Salamander-bearing bed in the Daohugou beds of Ningcheng in Inner Mongola and Reshuichang of Lingyuan and Mazhangzi of Jianping in western Liaoning. The results indicate that the youngest age of the rocks in Daohugou of Ningcheng is 158 Ma, and the oldest one is 164 Ma. Synthesized researches indicate that the salamander-bearing beds in Daohugou of Ningcheng, Reshuichang of Lingyuan and Mazhangzi of Jianping were developed in the same period. The Daohugou beds were formed in the geological age of 164-158 Ma of the middle-late Jurassic. Whilst, the Daohugou beds and its corrdative strata should correspond to the Tiaojishan Formation (or Lanqi Formation) of the middle Jurassic in northern Hebei Province and western Liaoning Province, based on the disconformity between the Daohugou beds and its overlaying beds of the Tuchengzi Formation of Late Jurassic and the Jehol Beds of early Cretaceous, and the disconformity between the Daohugou Beds and its underlying Jiulongshan Formation, which is composed of conglomerate, sandstone, shale with coal and thin coal beds.  相似文献   
993.
天然气水合物是一种新型清洁能源,赋存在多年冻土区和海洋沉积物等低温高压环境中。青藏高原多年冻土面积占高原总面积的一半以上,是可能的天然气水合物赋存区。根据青藏高原多年冻土条件和天然气水合物形成的热力学条件,讨论了多年冻土地温梯度、冻土厚度与天然气水合物形成的热力学条件之间的关系和青藏高原存在天然气水合物的可能性。结果表明,青藏高原多年冻土区基本具备形成天然气水合物的热力学条件,最适宜的热力学条件是多年冻土地温梯度接近或略大于多年冻土底板附近融土的地温梯度,且融土地温梯度越小,越容易形成天然气水合物。估算得到天然气水合物最浅的顶界埋深为74m左右,最深的底界埋深达上千米。  相似文献   
994.
研究区早石炭世经历了中天山古陆北缘被动陆缘向活动陆缘沟弧盆体系演化的全过程。阿齐山-雅满苏岛弧带于维宪期发育在广宽陆棚海之上。岛弧为大型背形结构,雅满苏断裂带为火山喷发的主要通道,弧前盆地生成于弧沟间隙部位。晚石炭世早期,弧后区发生扩张作用而塌陷形成向形的边缘盆地。晚石炭世末,北侧康古尔洋区以弧弧对接方式关闭,弧区伴有深成花岗岩浆侵位。早二叠世早期进入松弛阶段,在弧间及弧后南缘产生上叠断陷盆地。晚二叠世右旋走滑变动席卷全区,最后大型造山带与地块之间发生块体右旋滑移错位,由此奠定了现今的盆山构造格局初貌。  相似文献   
995.
在青海南部扎河地区通天河蛇绿混杂岩带(东段)中新发现一套泥质-硅质岩地层,为甘孜-理塘结合带西段的组成部分。首次在硅质岩中发现放射虫化石PseudoalbaillellalongtanensisShengetWang,Cauletellidaegen.etsp.indet.,Entactiniidaegen.etsp.indet.,地质时代为中二叠世。表明甘孜-理塘结合带西段中二叠世深水沉积盆地的存在。  相似文献   
996.
西藏羌塘北部松西地区分布有白云母二长花岗岩,岩石以高Al、K和低Fe、Mg组分为特征,ANKC值平均1.16,大于1.1,属典型的过铝质花岗岩类。CaO/Na2O在0.257~0.516之间,平均0.386,地球化学特征显示其是泥质岩局部熔融所形成的。40Ar-39Ar年龄为101.42Ma±0.18Ma,形成时代为早白垩世晚期。它的出现标志着班公湖-怒江结合带闭合后继续向北发生陆内俯冲,是后碰撞构造环境形成的花岗岩。  相似文献   
997.
西藏地区孕育了如地貌、水体、地质构造、地层剖面和地质灾害遗迹等种类繁多的地质遗迹资源,使得西藏发展地质旅游成为可能。在概述西藏地质旅游资源的基础上,论述了开发西藏地质旅游资源对西藏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改善西藏投资环境和提高招商引资环境容量的重要意义,提出了在开发过程中应遵循“在保护中开发和在开发中保护”的总体原则及几点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998.
柴达木盆地是中国七大含油气陆相盆地之一,油气资源总量丰富,勘探潜力巨大。柴达木盆地油气资源战略调查及评价项目研究工作开展2年以来,取得了重要的成果和认识:德令哈断陷内大面积分布中—下侏罗统烃源岩;盆地东部石炭系具有生烃能力;盆地北缘东段红山地区地震勘探采集到较好品质的资料;狮子沟地区天然地震勘探得到初步成果;综合应用地震、钻井等资料,确定了狮子沟构造的深层构造。下一步工作的重点是进一步加强盆地东部石炭系评价的力度,深化狮子沟、红山、德令哈等地区深层构造的研究及圈闭资源量评价工作。  相似文献   
999.
大庆探区外围盆地中、新生代地层对比及四大勘探层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庆外围盆地的区域对比与组合规律研究,对于揭示东北中、新生代盆地演化规律和拓展油气开发思路具有重要意义。利用岩性特征、古生物化石组合、同位素等资料,对大庆探区外围盆地中、新生代地层进行了对比,总结了地层发育的宏观规律,提出了中—上侏罗统、下白垩统、上白垩统和古近系四大勘探层系,为大庆探区外围盆地进一步的沉积、构造演化及石油地质研究提供了可靠的依据。  相似文献   
1000.
地球化学填图与地球化学勘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谢学锦  刘大文 《地质论评》2006,52(6):721-732
在中国与西方国家,地球化学填图的目的与做法并不相同,西方的地球化学填图是由研究机构开展的,使用等离子焰光量计、X射线荧光光谱仪等大型仪器进行多元素分析,目的是取得多种元素在地球表层分布的基础性资料。地球化学勘查则由矿业公司主要分析少量成矿元素,目的是为了找矿。而中国的地球化学填图计划却做出了巨大努力,使地球化学填图取得的资料既有学术价值又对矿产勘查具有重大的实用意义。本文详细讨论了西方国家与中国地球化学填图与地球化学勘查的思路、方法与技术的演变,并瞻望了地球化学填图在21世纪的巨大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