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788篇
  免费   769篇
  国内免费   987篇
测绘学   178篇
大气科学   869篇
地球物理   914篇
地质学   2086篇
海洋学   384篇
天文学   260篇
综合类   402篇
自然地理   451篇
  2024年   10篇
  2023年   61篇
  2022年   168篇
  2021年   210篇
  2020年   129篇
  2019年   176篇
  2018年   208篇
  2017年   173篇
  2016年   187篇
  2015年   184篇
  2014年   231篇
  2013年   225篇
  2012年   203篇
  2011年   184篇
  2010年   178篇
  2009年   203篇
  2008年   172篇
  2007年   173篇
  2006年   116篇
  2005年   137篇
  2004年   111篇
  2003年   125篇
  2002年   118篇
  2001年   140篇
  2000年   168篇
  1999年   226篇
  1998年   203篇
  1997年   181篇
  1996年   145篇
  1995年   141篇
  1994年   122篇
  1993年   114篇
  1992年   81篇
  1991年   69篇
  1990年   62篇
  1989年   40篇
  1988年   28篇
  1987年   30篇
  1986年   34篇
  1985年   21篇
  1984年   9篇
  1983年   10篇
  1982年   12篇
  1981年   6篇
  1980年   5篇
  1979年   2篇
  1978年   5篇
  1977年   1篇
  1976年   3篇
  1958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554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It is broadly acknowledged that the precision of satellite-altimeter-measured instantaneous sea surface heights (SSH) is lower in coastal regions than in open oceans, due partly to contamination of the radar return from the coastal sea-surface state and from land topography. This study investigates the behavior of ERS-2 and POSEIDON altimeter waveform data in coastal regions and estimates a boundary around Australia's coasts in which the altimeter range may be poorly estimated by on-satellite tracking software. Over one million 20 Hz ERS-2 (March to April 1999) and POSEIDON (January 1998 to January 1999) radar altimeter waveform data were used over an area extending 350 km offshore Australia. The DS759.2 (5'resolution) ocean depth model and the GSHHS (0.2 km resolution) shoreline model were used together to define the coastal regions. Using the 50% threshold retracking points as the estimates of expected tracking gate, we determined that the sea surface height is contaminated out to maximum distance of between about 8 km and 22 km from the Australian shoreline for ERS-2, depending partly on coastal topography. Using the standard deviation of the mean waveforms as an indication of the general variability of the altimeter returns in the Australian coastal region shows obvious coastal contamination out to about 4 km for both altimeters, and less obvious contamination out to about 8 km for POSEIDON and 10 km for ERS-2. Therefore, ERS-2 and POSEIDON satellite altimeter data should be treated with some caution for distances less than about 22 km from the Australian coast and probably ignored altogether for distances less than 4 km.  相似文献   
32.
钝顶螺旋藻部分原生质体及单细胞的制备与培养   总被引:21,自引:0,他引:21  
于1992年1月-1994年4月,进行超声波处理方法制备钝顶螺旋藻部分原生质体以作为基因工程受体,以及制备单细胞用于固体平板克隆化培养的研究。研究结果表明:超声波以20kHz频率、15W功率作用30s,可使藻丝体断裂成15.0±1.6个细胞长度;延长作用时间,至2-6个细胞长度时,细胞壁结构遭到破坏,形成部分原生质体;继续作用,可形成少量原生质体和大量单细胞。断裂藻丝体、部分原生质体、单细胞以及原生质体均可涂布于固体培养基上再生或生长。以一定密度涂布单细胞与原生质体,能够形成彼此分开的单个克隆,可用于筛选及遗传分析。本文提供了一种节省溶菌酶的制备螺旋藻透性体的方法,超声波作用利于外源基因的导入,而涂布培养利于进一步的筛选和形成克隆。  相似文献   
33.
应用透射电子显微镜技术研究了我国海域耳鲍精子发生的全过程。结果表明,耳鲍精原细胞呈近椭圆形,染色质分布较均匀,线粒体较少;初级精母细胞较大,染色质凝聚成小块状,线粒体增多;次级精母细胞较初级精母细胞小,线粒体较多,部分线粒体发生融合,呈扁囊状。分化早期精细胞染色质凝聚成团块状,多数贴附于核膜内面,胞质中出现前顶体颗粒。分化中期精细胞染色质继续凝聚成较大的团块,线粒体在核的一端融合,形成数量少、体积大的线粒体,前顶体颗粒形成圆形外膜明显的前顶体。分化后期精核由近圆形变成长桶状,核内染色质凝聚并均质化,前顶体泡化发育成顶体,鞭毛形成,精细胞分化成精子。成熟精子为鞭毛型精子,由头部、中段和尾部(鞭毛)3部分组成。  相似文献   
34.
中国近海海水中的锌等微量元素,尚未进行过较为广泛而可靠的分布研究。极为零星的资料,还是近几年来在沿岸进行污染调查时,用陈旧的方法测定的。 世界海洋海水中微量元素的含量,不同文献报道的数据,常有一定的差别。这是自然变化,抑方法误差(包括所测形态),是值得研究的。 本文采用单池示差反向极谱法,比较广泛而可靠地研究了中国近海海水中,锌等微量,元素的离子(和不稳定络合物)的地球化学分布。测定锌、铅、铜、镉时,样品不加任何试剂,因而避免了元素存在形态的转移及被测离子的带入或损失。  相似文献   
35.
中国东南沿海老红砂研究综述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曾从盛  陈居成 《台湾海峡》1997,16(3):363-370
老红砂是中国东南沿海独具特色的第四纪沉积物。本文回顾了老红砂的研究历史,综述了所取得的关于老红砂的成因,年代和红化作用等主要研究成果及其存在问题,并提出了今后进一步工作的意义。  相似文献   
36.
利用多普勒雷达加密资料对发生在闽南的一次台风尾流暴雨进行中尺度分析。结果表明 ,这次暴雨过程由两阶段暴雨组成 :第一阶段暴雨是由海上形成的中尺度气旋造成的 ;第二阶段暴雨是由切变线上的强辐合及切变线上形成的边界层中尺度气旋造成的。暴雨雨带的形成主要与“逆风区”、气流辐合、边界层急流、切变、地形有关。  相似文献   
37.
辽东湾地区下第三系地震速度—岩性预测模型研究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地震速度-岩性预测模型由四个子模型组成:即(1)砂泥岩压实模型;(2)地震层速度转换模型;(3)速度校正模型;(4)砂岩指数转换模型。辽东湾地区的实际资料证明,上述四个子模型不但决定了岩性预测的具体方法,而且严格控制岩性预测的精度。  相似文献   
38.
根据1992年6月-1994年6月国内外发表资料,评述海洋藻类活性物质研究的生物技术及最新成果。认为,海洋生物活性物质研究的重心正转向与海洋生物技术有关的研究。运用生物技术筛选、提取并生产藻类活性物质已经成为这一领域的主流。综合文献表明,藻类活性物质的生物技术正走向成熟,大量的活性物质被发现,光生物反应器将成为主要的下游生产技术,通过藻类基因工程生产药物已初现端倪。  相似文献   
39.
福建晚更新世海侵问题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福建沿海在晚更新世大约距今90—80ka、70—60ka、44—39ka和34—20ka期间分别发生过4次海侵。最末一次海侵(距今34—20Ka)期间有过明显的海面下降波动,时间大约在距今28ka前后。  相似文献   
40.
鲫鱼(Carassius auratus)在微冻保鲜过程中的质量变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该文研究鲫鱼 ( Carassius auratus)在微冻 ( - 3℃ )保鲜过程中的质量变化规律。以感官评价、细菌总数、T- VBN值、p H值、ATPase活性、K值等作为质量指标。实验结果表明 ,微冻可以明显抑制细菌总数的增长 ,维持较低的 T- VBN和 K值。但是 ,微冻条件下鲫鱼的 ATPase活性下降速度较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