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06篇
  免费   569篇
  国内免费   803篇
测绘学   281篇
大气科学   465篇
地球物理   370篇
地质学   1351篇
海洋学   299篇
天文学   19篇
综合类   169篇
自然地理   324篇
  2024年   21篇
  2023年   54篇
  2022年   138篇
  2021年   171篇
  2020年   143篇
  2019年   205篇
  2018年   139篇
  2017年   148篇
  2016年   138篇
  2015年   158篇
  2014年   153篇
  2013年   178篇
  2012年   203篇
  2011年   164篇
  2010年   166篇
  2009年   167篇
  2008年   157篇
  2007年   131篇
  2006年   137篇
  2005年   114篇
  2004年   96篇
  2003年   59篇
  2002年   85篇
  2001年   42篇
  2000年   48篇
  1999年   22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3年   1篇
  1979年   2篇
  1976年   1篇
  1957年   1篇
  1954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327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59 毫秒
991.
通过室内水土试验,研究山东高密高氟地区的土壤对氟的动力学吸附特性,并用典型的低氟土试验进行对比。从化学动力学的角度讨论高氟土壤对氟的吸附行为。高氟土壤对氟的吸附有其特殊性;高氟土壤对氟的吸附分为快、慢两个阶段;羟基是影响氟吸附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992.
藏北为干旱地区稀疏植被覆盖度地区,基岩裸露程度较高,干扰因素较少,地质研究程度较低,结合最新时相OLI,通过研究测区各波段的相关系数,总结出了测区7、5、2波段为最佳波段组合。运用边缘增强技术,选择方向滤波增强线性构造,有选择性地增强线性构造体。结合研究区的岩石光谱特征,通过监督分类快速提取了测区侵入岩体信息。运用crosta法通过对(OLI2、OLI4、OLI5、OLI6)和(OLI2、OLI5、OLI6、OLI7)两组主成分分析提取铁质成分和OH^-,CO2^-3蚀变信息。最后对测区地质背景、成矿规律及成矿作用进行综合研究的基础上,总结出一套较科学、快速的遥感找矿模式。  相似文献   
993.
长江中下游成矿带铜陵矿集区,长期以来为国内外研究的热点地区之一,但大都集中于研究Cu、Au、S、Fe等矿产,而铅锌矿的相关报道或科研工作相对较少。铜陵张家冲铅锌矿位于长江中下游成矿带繁昌盆地内,属次火山口控制的铅锌矿,是繁昌火山岩盆地内发现的第一个有色金属矿床,同时也是通过对盆地内硅化带的系统解剖发现的矿床,有着较高的科研和生产价值。笔者近年来组织了对该区的施工,提交(332+333)铅锌矿石资源量675.87×104t,Pb+Zn金属量11.90×104t。本文旨在通过对该区铅锌矿地质特征、矿床成因、找矿标志及成矿规律等进行总结,进一步丰富该地区成矿模式和理论,为本区乃至整个繁昌盆地下步找矿提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994.
辽宁鞍本地区是我国最重要的鞍山式沉积变质型(BIF)铁矿矿集区,弓长岭铁矿是我国唯一的由鞍山式贫铁矿经后期热液改造形成的大型磁铁富矿.本文在前人工作基础上,对比研究了鞍本地区贫铁矿、富铁矿和蚀变围岩的铁、硅、氧、硫同位素组成特征和空间变化规律,结合磁铁富矿的地质特征,对成矿流体的性质、来源、成矿作用和富矿成矿机制提出了新的认识.指出鞍本地区富铁矿的成矿作用与辽东地区古元古代造山运动结束后(1.85 Ga)地壳抬升引发的非造山岩浆侵入和热液活动有关,成矿溶液由大气降水演化形成,而非变质热液或混合岩化热液;成矿溶液淋滤了辽河群蒸发盐地层中富13C碳酸盐、富34S石膏、CH4等成矿物质,成矿溶液具偏酸性弱还原特征;铁质活化再富集是鞍本地区富铁矿形成的重要机制,成矿溶液与贫铁矿及围岩反应使铁质以Fe2+形式活化迁移.温度降低、氧逸度升高或与大气降水混合是溶液中Fe2+氧化形成磁铁矿沉淀的主要原因;在Fe2+被氧化形成磁铁矿的同时,成矿溶液中的CH4被氧化形成石墨,与磁铁矿一起沉淀下来,形成含石墨磁铁富矿;溶液中SO42-被还原形成富34S黄铁矿.  相似文献   
995.
玄武岩分相Sm-Nd内部等时线定年方法流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长期以来,对玄武岩精确测年一直是困扰地质学家的重大科学问题。玄武岩结构和组成特殊,岩石中矿物组成单一、锆石十分稀少,颗粒很细,采用物理方法挑选单矿物和锆石十分困难,很难应用内部等时线法和锆石U-Pb法研究其成岩时代。而全岩样品间因岩浆分异产生的147Sm/144Nd比值差别很小,等时线年龄相对误差较大;Rb含量很低,Rb/Sr比值很小,全岩Sm-Nd法、Rb-Sr法常常不能给出正确可信的年龄。根据内部等时线法原理,本文通过化学方法,采用王水和氢氟酸-硝酸对玄武岩样品进行分步溶解,分别对同一件样品的王水溶解相、王水不溶相和全岩开展Sm-Nd同位素组成分析。结果表明:通过不同酸介质分步溶解,可提取玄武岩中石英、透辉石、长石等矿物组合,该组合与其全岩具有相同的εNd(t)和一致的Nd同位素模式年龄;矿物与全岩构筑的内部等时线中,147Sm/144Nd比值的变化由全岩之间的0.005扩大到0.11,143Nd/144Nd值的变化由全岩的0.512500~0.512547扩大到0.512500~0.513145。通过该方法获得了与已有锆石U-Pb年龄在误差范围内一致的Sm-Nd等时线年龄:t=(991±21)Ma(MSWD=2.1)。通过对比研究,本文认为:玄武岩分相Sm-Nd内部等时线定年方法,适用于前寒武纪及更古老的玄武岩样品的年龄测定。该方法的建立不仅有效提高玄武岩Sm-Nd等时线定年成功率,也为其他隐晶质且不易挑出单矿物样品的年龄测定提供了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996.
段培新  李长民  刘翠  邓晋福  赵国春 《岩石学报》2014,30(11):3189-3202
本文对内蒙赤峰地区金厂沟梁金矿区内的金厂沟梁、西台子、对面沟花岗质岩体开展了相关研究.金厂沟梁岩体岩性主要为片麻状二长花岗岩,LA-ICP-MS锆石U-Pb测年结果为249.9±1.4Ma,为早三叠世.构造环境判别为大陆碰撞造山(CCG).西台子岩体岩性为似斑状二长花岗岩,其LA-ICP-MS锆石U-Pb测年结果为216.7±1.8Ma,为晚三叠世,构造环境判别图解中位于后造山(POG)区域.对面沟岩体为早白垩世,其中心相岩性是石英二长斑岩,边缘相是石英二长岩,在构造环境判别图中均属于火山弧环境.结合区域地质资料和前人研究成果,推测古亚洲洋构造域在晚三叠世已到末期,从而进入大陆碰撞造山的末期陆内造山阶段.本文提出岩基对后期成矿的控制作用,认为早于成矿时期所形成的板状侵入体为后期成矿提供必要条件,较为合理的解释金厂沟梁地区金矿分布的成因,并可能具有普遍意义.  相似文献   
997.
本文概述了珠宝玉石文献的类型及出版量,重点阐述了CNKI、CALIS、NSTL以及中国国家图书馆的收录范围、检索路径以及珠宝玉石文献收藏量,尤其是从字段检索、截词检索、布尔逻辑检索、全文检索的角度阐述了计算机文献检索技术及检索方法.  相似文献   
998.
自然因素或人类活动可使地球表层或内部应力发生变化,进而产生灾害事件。获取灾害事件与灾害过程的关键地学参数对于准确理解灾变过程、科学解释灾变机制、正确拟定应对策略具有重要意义。InSAR技术已广泛应用于自然因素或人类活动导致的灾害事件与灾变过程的参数反演。本文首先介绍了InSAR卫星的发展和地表形变监测的基本原理;然后分析了InSAR地学参数反演在地震、火山活动、地下水抽取、矿山开采、冻土冻融、冰川运动、地下流体迁移等各类潜在致灾事件中的研究现状;最后分析了InSAR地学参数反演存在的主要挑战和问题。  相似文献   
999.
针对桥梁病害检测效率低下、成本高、人为检测范围存在疏漏、人工作业安全隐患等问题,本文基于无人机巡航,设计并实现了一种路桥病害检测系统,拥有自主避障、路桥病害探测及自主巡航定位等功能;同时开发了具有可视化集成功能的桌面端控制系统,与云服务平台有机结合使操作更加直观便捷,从而将监测信息地图化显示并实时更新,为路桥资产管养与病害检测提供了技术基础。  相似文献   
1000.
李晓梅  杨晓琪  段德麟 《海洋科学》2022,46(12):128-137
以龙须菜981品种和其绿色突变型为材料, 运用叶绿素荧光分析技术, 比较低盐胁迫(盐度28和22)下二者光合生理的差异。研究结果证实, 在正常状态下, 龙须菜绿色突变型具有较高的光能利用效率(α)、最大相对电子传递速率(rETRmax)、半饱和光强(Ik)和光性能指数(PIabs), 表明其光合性能优于龙须菜981。在2种低盐条件下培养3 d, 盐度28处理后, 龙须菜981的最大相对电子传递速率下降了20.4%, 而龙须菜绿色突变型无显著变化, 表明盐度28可使龙须菜981的光合活性减弱。在盐度22培养3 d后, 龙须菜981的最大光量子产量(FV/Fm)下降幅度高达16.0%, 而龙须菜绿色突变型的下降幅度为11.9%; 龙须菜981电子传递的量子产额(φEO)下降了20.3%, 而龙须菜绿色突变型则无显著变化; 另外, 盐度22处理后, 龙须菜981的光能利用效率和最大相对电子传递速率分别下降31.5%和22.1%, 下降幅度均高于龙须菜绿色突变型, 这表明龙须菜绿色突变型光合活性对低盐胁迫的耐受性高于龙须菜98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