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718篇
  免费   994篇
  国内免费   1424篇
测绘学   804篇
大气科学   455篇
地球物理   628篇
地质学   2765篇
海洋学   536篇
天文学   59篇
综合类   308篇
自然地理   581篇
  2024年   34篇
  2023年   84篇
  2022年   218篇
  2021年   299篇
  2020年   229篇
  2019年   254篇
  2018年   237篇
  2017年   228篇
  2016年   228篇
  2015年   263篇
  2014年   264篇
  2013年   350篇
  2012年   324篇
  2011年   353篇
  2010年   372篇
  2009年   326篇
  2008年   345篇
  2007年   330篇
  2006年   309篇
  2005年   274篇
  2004年   224篇
  2003年   156篇
  2002年   139篇
  2001年   112篇
  2000年   88篇
  1999年   30篇
  1998年   11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8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3篇
  1990年   9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2篇
  1983年   1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3篇
  1976年   1篇
  1957年   2篇
  195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613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天然水体中汞形态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简要归纳了天然水体中汞形态分析的分离(萃取、吸附、电化学分离、色谱)及检测技术(分光光度法、原子光谱法、质谱法、电化学分析法),指出了未来针对痕量超痕量汞形态分析新技术主要集中在样品前处理和便携式在线现场分析,着重推荐高效、经济并具有广阔应用前景的液相色谱-氢化物发生原子荧光光谱( LC - HG - AFS)用于痕量超痕量汞形态分析.  相似文献   
992.
论桐梓上升——志留纪埃隆晚期黔中古陆北扩的证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黔渝川边区16个县、25个志留系兰多维列统剖面的岩石、生物地层、沉积构造、风化壳及其黏土矿物成分证实,在石牛栏组最上部沉积期间(埃隆晚期),上扬子海域南部海水曾一度退尽并遭受风化剥蚀,使黔中古陆范围明显扩大。埃隆晚期全球海平面处于上升期,而研究区却出现海平面下降、基底隆升并露出海面,笔者将这次地表升隆事件命名为桐梓上升。它的风化剥蚀过程是短暂的(可能不超过0.1Myr),但海底升隆过程漫长(可能超过2Myr)。扬子区在兰多维列世发生的上升事件(宜昌上升、桐梓上升和扬子上升)均受到华南大地构造活动的控制,这些活动深深地影响了扬子海域古地理变迁。相对而言,桐梓上升的范围最窄、规模最小、时限最短,在区域地层对比意义较大。志留纪可能在埃隆晚期之后,上扬子海域海水从黔东北向南,先到达黔中贵阳和黔东南凯里一带,后侵漫到黔东南三都和独山地区。分析表明,志留纪华南大地构造活动并非处于匀变状态下,而具有强弱不等的幕式活动阶段,反映了华南大地构造运动对上扬子海域影响的时间点与强度。  相似文献   
993.
华南西部新元古代中期沉积盆地性质及其动力学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桂北,新元古代丹洲群出露在九万大山至越城岭一带,为一套角度不整合在中——新元古界四堡群变质岩系之上,整合于南华冰期沉积之下的浅变质/未变质沉积岩夹火山岩组合。本文通过对罗城黄金丹洲群剖面的沉积相及沉积序列研究表明:白竹组至合桐组为冲洪积相(移地滨岸相)、三角洲相、浅海陆棚相、碳酸盐缓坡(台地)、深水陆棚相(或欠补偿盆地相)等沉积组合,拱洞组为深水浊积岩、浅海陆棚相沉积组合,晚期为滨浅海相或三角洲相组合。综合剖面沉积相、沉积层序以及其中多幕式的火山—岩浆活动等沉积记录分析,作者认为与新元古代新生沉积盆地开启相伴的双模式的、同期的、一系列大火成岩省的形成,沉积盆地早期的海侵上超和饥饿沉积,晚期差异沉降和快速充填,以及与盆地演化阶段相伴的幕式火山岩浆活动等一系列事实与弧陆碰撞模式是相矛盾的,丹洲群及其相当层位地层应为裂谷盆地充填序列,其盆地演化的阶段性可能是地幔柱幕式活动的沉积响应。  相似文献   
994.
西秦岭楔的构造属性及其增生造山过程   总被引:27,自引:17,他引:10  
西秦岭楔是叠置于早古生代造山作用基础上形成的并插入祁连和昆仑早古生代造山带内部的楔形地质体,以大面积出露三叠系并发育多条蛇绿混杂岩带、大型韧性剪切带、中生代火山-岩浆作用和斑岩-矽卡岩型矿床为典型特征,具有增生造山作用的典型特征。这些蛇绿混杂岩带和岛弧钙碱性火山-岩浆岩的形成时代均具有向南逐渐变年轻的空间演化特征,显示了特提斯洋演化过程中海沟具有向南撤退的基本特征。砂岩碎屑组成以及源区特征研究结果表明,西秦岭楔三叠系形成于活动大陆边缘,其碎屑沉积物来自于古特提斯洋北侧的增生杂岩及岛弧。丰富的岛弧钙碱性火山-岩浆岩和沉积组合以及赋存的斑岩-矽卡岩型矿床,均与东昆仑及南秦岭相一致,呈现出相似的岩石组合类型以及岩石地球化学和同位素地球化学特征。这些事实表明,三叠纪时期,东昆仑、西秦岭以及祁连造山带是一个有机整体,自西向东存在一条三叠纪增生岩浆弧。锆石Hf同位素及岩石地球化学成分结果则表明,该增生岩浆弧部分岩浆来自于俯冲增生杂岩的部分熔融。  相似文献   
995.
尼日尔三角洲深水勘探研究面临的挑战及其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面对深水勘探开发钻井和工程难度大、经济投资成本高的特点,针对深水区复杂油气藏,本文首先在深水研究区从深水重力构造形成机制和深水沉积储层研究入手,创新了深水研究区成藏规律认识。在深水重力构造研究方面,发现其由陆向海的演化模式,按演化和特征分成3种类型,建立深水沉积和重力控制下的构造模式;在深水沉积研究方面,以刻画深水沉积特征为基础,分析了海平面升降影响和重力流密度对深水沉积的控制作用,建立了两种深水沉积模式;然后通过研究重力构造、深水沉积与油气成藏三者的关系,确立了重力构造对深水油气成藏的主控作用,以及深水沉积储层与油气富集规律的关系,建立了深水油气成藏模式。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以断层为线索,落实构造,追踪油气,以沉积为单元,计算储量和资源量,进行深水高效勘探评价的新方法。并将上述思路应用到深水复杂油气藏勘探研究中,取得了较好的实际效果。  相似文献   
996.
海底可控源电磁采集站的低时漂技术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陈凯  邓明  伍忠良  景建恩  罗贤虎  王猛 《现代地质》2012,26(6):1312-1316
海洋可控源电磁方法要求位于海底的多台可控源电磁采集站对微弱的电磁信号进行长期同步连续观测,对各台采集站的时间一致性严格要求。为解决海底无法进行GPS授时这一技术难题,提出了以高稳OCXO(恒温晶体振荡器)与精确授时GPS结合为硬件基础,形成通过下水前对钟、出水后对钟以及时漂补偿等组成的低时漂技术。通过室内及海洋试验,实现了多台海底可控源电磁采集站同步观测,显著降低数据同步误差。  相似文献   
997.
黄勇  郝家栩  邓贵标  白龙  黄喆 《地质通报》2012,31(203):314-320
施甸地区的卧牛寺组玄武岩分布广泛。通过近年的野外工作,发现施甸地区的卧牛寺组玄武岩中缺乏沉积夹层,其岩石学特征和地球化学特征均与峨眉山玄武岩相似,具有大陆溢流相喷发的特点。  相似文献   
998.
针对汉剧在文化全球化冲击背景下逐渐失去其影响力的问题,以武汉市为研究区域,汉剧剧场为研究对象,运用地理信息系统的方法对已有文字资料进行数据挖掘和可视化分析,探究近代武汉市汉剧剧场的空间分布规律,分析时空演变等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在研究时段内,武汉市汉剧剧场从数量上呈现增多、减少、再增多的趋势;大革命到抗战胜利时期以及新中国成立后,剧场呈现聚集分布,其他时间分布较为离散;随着时间发展,汉剧剧场分布中心从长江北岸的汉口区逐渐趋向长江,最终移动到长江南岸;分布范围随武汉城市空间扩展而扩大.该研究直观表现了汉剧在武汉市的发展过程,可以为其他传统戏曲和民间文化的定量化研究提供一定参考.  相似文献   
999.
时空一体化框架下时空异常探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提出一种时空一体化的时空异常探测方法,首先基于时空统计学与聚类分析构建一体化时空邻近域。进而, 发展兼顾时空相关与异质性的时空异常度量方法。最后,采用一种3步骤的策略探测时空异常。应用本文方法探测中国 陆地区域33年(1970年—2002年)的年平均气温时空数据中的时空异常,探测结果具有较好的可靠性,反映时空数据的时 空一体化特征。同时,对时空异常的产生机理与实际意义进行分析和解释。  相似文献   
1000.
分析POS数据存在系统误差的主要原因,推导基于POS的立体像对相对定向模型,建立POS系统误差回归补偿模型。三个不同比例尺测区试验数据的结果表明:POS系统提供的外方位元素中角元素误差是引起模型上下视差的主要误差源;利用回归补偿模型对POS数据进行改正后模型上下视差明显减小;在无需区域网平差的情况下,直接通过相对定向消除POS系统误差,定位精度有较大提高,从而证明该补偿模型的正确性与可行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