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8篇
  免费   31篇
  国内免费   35篇
测绘学   24篇
大气科学   51篇
地球物理   22篇
地质学   50篇
海洋学   30篇
天文学   3篇
综合类   3篇
自然地理   1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9篇
  2021年   12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13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9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16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16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16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3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71.
在川东北地区三叠系雷口坡组与须家河组地层界线处首次发现微球粒。这些微球粒呈单球体,形状为实心圆球状,直径3~4μm。微球粒成分为硅质球,可见溶蚀结构,推测研究区在中、晚三叠世之交可能发生过陨击事件,为研究四川盆地三叠纪海陆演变、生物更替提供了一种新的研究思路。  相似文献   
72.
嘉峪关市土地生态安全动态评价及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土地生态安全评价对管控区域生态风险和保障生态安全具有重要意义.基于"数量安全-质量安全-结构安全-保障安全"模型构建指标评价体系,采用相对熵方法进行组合赋权,揭示嘉峪关市土地生态安全的动态变化过程,并运用因子分析法探讨其主要影响因素.结果 表明:(1)2000—2017年,嘉峪关市土地生态安全综合指数呈上升趋势,由20...  相似文献   
73.
Three experiments for the simulation of typhoon Sinlaku (2002) over the western North Pacific are performed in this study by using the Canadian Mesoscale Compressible Community (MC2) atmospheric model. The objective of these simulations is to investigate the air-sea interaction during extreme weather conditions, and to determine the sensitivity of the typhoon evolution to the sea surface temperature (SST)cooling induced by the typhoon. It is shown from the three experiments that the surface heat fluxes have a substantial influence on the slow-moving cyclone over its lifetime. When the SST in the East China coastal ocean becomes 1℃ cooler in the simulation, less latent heat and sensible heat fluxes from the underlying ocean to the cyclone tend to reduce the typhoon intensity. The cyclone is weakened by 7 hPa at the time of its peak intensity. The SST cooling also has impacts on the vertical structure of the typhoon by weakening the warm core and drying the eye wall. With a finer horizontal resolution of (1/6)°×(1/6)°, the model produces higher surface wind, and therefore more surface heat fluxes are emitted from the ocean surface to the cyclone, in the finer-resolution MC2 grid compared with the relatively lower resolution of 0.25°×0.25°MC2 grid.  相似文献   
74.
By using the NCEP reanalysis data set in 1979-1995, the fluxes of the latent heat, thesensible heat and the net long-wave radiation in the South China Sea (SCS) are expanded by meansof EOF in order to discuss the basic climatological features in the SCS. The detailed analysis showsthat the air-sea heat exchanges in different SCS regions have different seasonal variations. Themiddle and the north of the SCS are the high value regions of the air-sea heat exchanges during thewinter and the summer monsoon periods, respectively, the seasonal variations of air-sea heatexchanges in the south of the SCS are small. In addition, the proportions of different componentsin the total air-sea heat exchanges have different seasonal variations in different regions. Theresults show that the SCS monsoon and the air-sea heat exchanges in the SCS region are theaccompaniments of each other, the great difference of the sensible heat flux between the IndochinaPeninsula and the SCS before the SCS summer monsoon onset may be one of the triggers of thelatter. There maintains a high value center of the sensible heat flux before the 13th dekad, itsdisappearing time consists with that of the summer monsoon onset. It means that as far as the SCSlocal conditions are concerned, the northwest of the Indochina Peninsula is probably a sensitiveregion to the SCS summer monsoon onset and the land may play a leading role in the SCS summermonsoon onset.  相似文献   
75.
原位观测是海洋环境观监测与安全保障的基础手段,对提升海洋环境时空变化规律的认识和数值预报水平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但是实施基于原位观测的海洋环境保障措施存在覆盖范围有限、观测成本高昂,以及非常时期实施困难等问题。随着海洋强国战略的深入推进,未来国家海洋利益空间将不断拓展,海洋环境保障的立体性、复杂性、未知性将不断增强,这对系统化、信息化、智能化的海洋环境保障提出了更高要求。当前有效解决方案之一是通过实施环境适应性保障对有限的原位观测资源布局进行优化设计,最大化海洋环境观测网建设效益。本文系统介绍了美国海军在海洋环境适应性保障建设方面的成果与经验,通过海上试验展现了实施海洋环境适应性保障措施的必要性和优越性,随后梳理了高分辨率海洋水文环境数值模拟技术、海洋水文环境适应性观测敏感区诊断技术、无人移动平台协同组网观测技术及无人移动平台观测资料同化技术等海洋环境适应性保障建设涉及的关键技术及其发展现状,最后总结了我国在海洋环境适应性保障建设方面的研究进展。作为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海洋环境适应性保障将有助于颠覆传统海洋环境保障模式,牵引我国海洋环境保障装备发展,推动相关研究领域理论和技术进步,对我国海洋环境保障体系建设产生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76.
首先介绍Geoway ImageStation和SQL Server相结合的新型正射影像生产模式的产生背景,通过对全国第二次土地调查底图生产项目中正射影像制作过程中遇到的若干问题进行阐述,以及对正射影像产品质量进行分析,说明此种生产模式的优势和可行性.  相似文献   
77.
三维城市地质空间数据库数据组织及模式设计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如何建立高效的数据组织以及存储模式是三维城市地质数据库必需要解决的两大基础性问题。本文通过引入基于地学属性的三维矢量数据组织方法以及基于类八叉树的真三维体数据组织方法,解决了传统海量三维空间数据无法在数据库中高效组织和访问的问题,从而在真正意义上实现了三维城市地质空间数据的数据库组织;并在此基础之上,针对城市地质空间数据的特点,提出了元数据驱动的数据存储模式,有效地增强了三维城市地质空间数据库的可扩展性和灵活性。  相似文献   
78.
低空遥感在违法建筑快速监测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低空遥感平台及其数据特点,研究了其检测城市变化的方法,实现了对违法建筑的快速监测。  相似文献   
79.
利用1979—2017年夏季逐日气象数据,使用经验正交函数(Empirical Orthogonal Function,EOF)分解和超前滞后回归方法分析了我国东部地区夏季降水季节内振荡(Intra-seasonal Oscillation,ISO)的时空特征及其与低纬和北太平洋中高纬度低频大气环流的联系。结果表明:EOF分解的第一模态表现为我国东南部地区ISO降水显著偏多,而我国北方地区偏少的空间型,相应的低频向外长波辐射(Outgoing Long wave Radiation,OLR)场表现为我国东南部地区低频对流异常活跃,而北方地区异常不活跃的南北偶极子型分布。位于南海至副热带西太平洋上空的低频对流异常活跃区与低频上升气流和低频水汽辐合带协同北传和西北传,在我国东南部地区ISO降水异常偏多位相峰值之前一周抵达华南上空,我国东部地区ISO降水开始呈现出南北偶极子空间型;与此同时,200 hPa低频经向风在北太平洋中高纬度表现为一个纬向低频波列形式,并向西传播,当低频波列中的低频南风异常西传到东亚—日本岛上空时,与低纬北传的高层异常北风形成经向对比,造成我国东南部地区上空出现强的低频散度异常。以上低纬度低频信号西北传与北太平洋中高纬度低频波列西传的协同作用,使得异常活跃的对流活动、水汽异常辐合区、异常上升运动和高层异常辐散区均锚定在我国东南部上空,形成该地区ISO降水异常偏多位相。  相似文献   
80.
利用 2步 PCR检测技术对湛江和阳西地区的虾苗进行白斑综合病杆状病毒 ( WSSV)检测。在仔虾 2日龄最早检测到病毒 ,有 2 5%的虾苗带有 WSSV病毒。带病毒虾苗和不带病毒虾苗分别在不同养殖模式的养殖过程中跟踪。前者在湛江湖光镇普通虾塘跟踪养殖 ,它们在变化的环境中容易发病 ,p H、盐度和温度是重要的诱发因子 ,在养殖 50~ 60 d时发病死亡 ;后者在高位池和普通池养殖跟踪 ,它们对变化的环境有较大的适应性 ,养殖时间为 80~ 1 1 0 d,在相对优良的养殖技术条件下大部分可望养殖成功。环境中有 WSSV病原传入 ,不带病毒虾苗在养殖后期可以带有 WSSV病毒 ,出现白斑虾。跟踪的普通池有爆发病害 ,但是时间延后 ,跟踪的高位池没有爆发病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