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18篇
  免费   122篇
  国内免费   291篇
测绘学   65篇
大气科学   55篇
地球物理   86篇
地质学   437篇
海洋学   135篇
天文学   1篇
综合类   96篇
自然地理   56篇
  2024年   7篇
  2023年   13篇
  2022年   39篇
  2021年   32篇
  2020年   48篇
  2019年   23篇
  2018年   32篇
  2017年   22篇
  2016年   28篇
  2015年   47篇
  2014年   55篇
  2013年   51篇
  2012年   41篇
  2011年   42篇
  2010年   57篇
  2009年   49篇
  2008年   47篇
  2007年   57篇
  2006年   43篇
  2005年   50篇
  2004年   20篇
  2003年   32篇
  2002年   20篇
  2001年   16篇
  2000年   19篇
  1999年   10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3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2篇
  1974年   1篇
  1965年   2篇
  1964年   1篇
  1958年   2篇
  1943年   1篇
  1940年   2篇
  1937年   1篇
  1933年   7篇
  193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93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1.
富营养深水水库底栖动物群落与浮游生物相关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底栖动物和浮游生物通过食物网发生复杂的交互作用,是水库生态系统物质循环的重要组分.南湾水库和汤浦水库均为存在富营养化现象的深水水库,具有较长时间的水温分层期.本文选取这两座供水水库为对象,比较其水体营养状态、底栖动物的群落结构、现存量和多样性.通过群落状态指数(IICS)定量评估底栖动物群落状态,并采用PLS模型、Spearman秩相关以及回归图探讨浮游生物各类群密度与IICS的关系.研究结果显示,南湾水库富营养程度高于汤浦水库,寡毛类在南湾水库占据优势地位,摇蚊类在汤浦水库数量上占优.南湾水库以收集者为主,其数量占比远高于汤浦水库.深水水库通常存在较强的热分层,富营养化会加重水库底部的缺氧或厌氧状态,导致底栖动物遭受周期性的缺氧扰动,影响种类多样性和现存量,改变浮游生物类群与底栖动物群落的相关性,因此底栖动物群落与浮游生物的相关性能够提供判断水库富营养化程度的重要信号,进而为水库管理方提供更多有价值的参考信息.  相似文献   
912.
赵霞  周小潭  池营营 《华南地震》2020,40(2):125-130
办好一本优秀的科技期刊,离不开青年专家的支持。一支年龄结构合理、工作职能明确的编委会队伍对期刊的可持续发展发挥着积极的作用。通过一项问卷调查,对30~50岁的青年专家进行了重点关注,获得了他们参与期刊工作的心理活动和行为模式,探讨了其转化为青年编委需具备的素质,提出要建设青年编委队伍,结构合理是基础,期刊平台是关键,专家的责任感和奉献精神是开展期刊工作的长远保障。  相似文献   
913.
城市景观格局的大气环境效应研究进展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城市规划不仅需要适应区域气候,更需要通过城市自身的合理空间配置来缓解因城市化引起的城市大气环境问题,因此,加强城市景观格局大气环境效应的研究对于提高城市规划的水平具有重要的意义。从城市下垫面的大气环境效应、大气数值模式、遥感应用技术以及城市规划的气候适应性等方面综述了城市景观格局的大气环境效应的研究进展,并分析了城市景观格局的大气环境效应应用于城市规划面临的主要问题。尽管城市景观组分的大气环境效应已经得到充分认识和应用,但是景观组分的空间组合,即城市景观格局对城市大气环境的影响及其应用研究仅仅处于起步的阶段。为了推动城市景观格局的大气环境效应研究并应用于城市规划之中,除了需要深入研究“格局影响过程”的机制外,还需要重点解决2个问题:一是寻找能够用来研究城市景观格局与大气环境相互作用的格局参数;二是确认具有一般意义的理想城市景观格局模式。  相似文献   
914.
铂族元素在地壳、岩石和沉积物中的分布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迟清华  鄢明才 《地球化学》2006,35(5):461-471
随着20世纪90年代铂族元素分析测试技术的突破性进展以及大量可靠的岩石和沉积物铂族元素含量分析数据的积累,引用20世纪80年代前发表的有关铂族元素的地壳丰度和岩石、沉积物中的平均含量作为衡量标准已不适宜。根据近15年来获得的大量的有关铂族元素含量的可靠数据,综合给出了铂族元素在地壳、岩石、土壤和沉积物中的丰度。这种对地壳、岩石和沉积物中铂族元素丰度值的新认识,对理论地球化学、勘查地球化学甚至铂族元素矿产勘查工作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915.
钻孔柱状图中缓冲线绘制技术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介绍了基于钻孔资料的柱状图自动成图技术,阐述了应用数据库方法对钻孔资料进行管理和钻孔柱状图自动成图系统的总体功能、设计思想、实现方法、关键算法及其特点.重点对钻孔柱状图成图过程中绘制缓冲线的关键算法做了详细的叙述.软件实现了对钻孔资料的管理和自动成图,同时以福建省漳州某第四系钻孔的岩性数据为例,说明该系统绘制出的具有缓冲线结构的钻孔柱状图既美观又实用.  相似文献   
916.
基于二维水动力模型,在仅考虑潮流作用条件下,通过计算欧拉余流和拉格朗日余流并结合粒子追踪方法研究了辽宁大连—朝鲜龙渊郡连线北侧的北黄海北部海域的潮余流结构和粒子运移的趋势。结果表明:欧拉余流和拉格朗日余流流速整体较小,呈现由南向北的流向,但在獐子岛及长山群岛的附近岛屿和朝鲜半岛沿岸的海域欧拉余流和拉格朗日余流流速较大。对比粒子追踪计算的结果与欧拉余流和拉格朗日余流的结果表明,流向与粒子运移路径基本一致。该海湾的余流及粒子运动规律特点对辽东半岛东岸及朝鲜半岛西侧海域的排污及污染控制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917.
采用对比分析方法,观察了曼氏无针乌贼的繁殖习性,比较了不同产卵附着物的附卵效果,选择典型产卵场(中街山列岛海区)进行附着物的调查。结果表明,曼氏无针乌贼有较高等复杂的性行为,有显著的求偶、争偶及雌雄搏斗现象,乌贼交配对其它乌贼交配有诱导作用;乌贼对附卵基有严格选择,没有充足适宜的附卵基,不仅使乌贼产卵时间延迟、数量减少,而且易被水流冲散、沉入底部致受精卵大量死亡,是影响乌贼繁衍的重要因素;附卵基附卵效果依次为聚乙烯(PE)绳、聚丙烯(PP)绳、钢筋、竹子、木头,颜色依次为黑色、蓝色、红色、黄色,形状依次为圆柱体、正三棱柱体、正长方体、扁长方体,粗度以直径0.25—0.50cm为宜,此外附卵基间应有适当空隙;目前,中街山列岛海区柳珊瑚(Plexaauraa sp.)生物量为0.15—0.64棵/m2,平均生物量为0.32棵/m2,资源数量趋于恢复,但远不能适应乌贼资源修复需要。增殖放流试验表明,修复乌贼资源的可能性很大,但在加大增殖放流工作的同时,必须尽快开展产卵场生态环境修复尤其是产卵附着物修复工作。  相似文献   
918.
中国“数字海洋”原型系统构建和运行的基础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张新  刘健  石绥祥  董文  池天河 《海洋学报》2010,32(1):153-160
1 引言 "数字海洋"伴随"数字地球"战略的提出应运而生,是"数字地球"十分重要的组成部分,是"数字地球"理论和技术在海洋工作领域的体现和再创新[1-5].国外与"数字海洋"相关的研究主要包括全球海洋观测系统(GOOS)、基于遥感技术的全球海平面上升研究、区域性海洋观测如信息服务系统等,比较典型的有GOOS,美国的改善海洋观测系统(IOOS)、澳大利亚的BLUELINK等系统[6-9].  相似文献   
919.
采用线粒体DNA细胞色素氧化酶亚基I(COI)基因序列测定技术分析了中国沿海重要经济头足类长蛸7个野生群体的种群遗传结构及其变异。结果表明,我国长蛸资源存在相对丰富的遗传多样性,635bp长度的核苷酸片段共检测到74个多态位点,多态位点比例达11.7%,检测的108个个体中共获25个单倍型,单倍型多样性指数(H)达0.342—0.934,平均核苷酸多样性指数(Pi)达0.0008—0.0055,高于多数海洋头足类的遗传变异。对7个群体的遗传结构进行检测表明,我国的长蛸群体间存在显著的遗传分化(P0.05),遗传结构基本符合脚踏石模型。7个群体可明显聚类为3个类群,类群间分化系数Fst达0.8858(P0.01),基因流大大小于1;AMOVA检测和单倍型网络关系图也证实了上述类群的分化。遗传距离分析表明,由厦门群体组成的类群与其它2类群间的遗传距离达到0.086—0.098,可能达到了亚种的分化。  相似文献   
920.
城市地域空间扩展情况是衡量城市化水平的重要测度指标。利用陆地卫星MSS影像、TM(或ETM+)影像、灾害监测星座数据和“北京一号”小卫星数据,对1973—2005年北京市建成区的扩展过程、面积变化和土地利用影响进行了监测分析。结果表明:32年间,北京市建成区面积净增加超过1000km2,2005年达到1209.97km2,相当于1973年的6.58倍,年均扩展32.07km2。北京市建成区的扩展基本上呈现出以旧城区为中心向四周扩展的方式,并未在某一方向表现出特别明显的变化,但在不同时期内的扩展速度差异非常明显。北京市建成区的扩展面积中,54.34%来自于农村居民点和独立工矿用地及其他建设用地,43.57%来自于水田、旱地等耕地。人口增长对北京市建成区的扩展有显著的刺激作用;经济增长是城市变化的主要动力之一;交通的发展促进了城市用地的扩展,是城市扩展的牵引力,对城市空间扩展具有指向性作用;而政策与制度因素则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北京市发展和扩张的宏观格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