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31篇
  免费   114篇
  国内免费   297篇
测绘学   68篇
大气科学   55篇
地球物理   86篇
地质学   437篇
海洋学   141篇
天文学   1篇
综合类   98篇
自然地理   56篇
  2024年   7篇
  2023年   13篇
  2022年   39篇
  2021年   32篇
  2020年   48篇
  2019年   33篇
  2018年   33篇
  2017年   22篇
  2016年   28篇
  2015年   47篇
  2014年   55篇
  2013年   51篇
  2012年   41篇
  2011年   42篇
  2010年   57篇
  2009年   49篇
  2008年   47篇
  2007年   57篇
  2006年   43篇
  2005年   50篇
  2004年   20篇
  2003年   32篇
  2002年   20篇
  2001年   16篇
  2000年   19篇
  1999年   10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3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2篇
  1974年   1篇
  1965年   2篇
  1964年   1篇
  1958年   2篇
  1943年   1篇
  1940年   2篇
  1937年   1篇
  1933年   7篇
  193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94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1.
磷酸甘露糖异构酶基因(phosphomannose isomerase,PMI)编码磷酸甘露糖异构酶(PMI),可逆催化甘露糖-6-磷酸和果糖-6-磷酸之间的相互转化,在GDP-D-甘露糖的合成中起重要的作用,后者是生物体合成糖蛋白和糖脂必需的前体物质。本文根据在Genbank中已经登录的部分藻类PMI基因序列,与部分细菌、真菌、植物和动物的PMI基因序列做比较,研究其进化趋势和规律及其基因结构,为以后在大型藻类中研究该基因奠定基础。系统进化分析表明,藻类的PMI基因有2个进化方向,绿藻类的PMI基因与高等植物的进化趋势一致;而杂色藻类(硅藻和褐藻)则单独形成一个进化分支。多序列比对表明,磷酸甘露糖异构酶蛋白有3个保守区,其中有4个氨基酸残基位点是金属离子结合位点,分别为2个Glu和2个His。对部分藻类的PMI基因进行结构分析表明:在比较低等的藻类中,PMI基因没有内含子插入,而较高等的藻类中则有不同数目和长度的内含子插入。对部分藻类PMI基因的生物信息学分析结果显示,PMI基因编码的蛋白为酸性蛋白,分子量在40到60kDa之间;二级结构中均以α-螺旋和无规则卷曲为主;三级结构与二级结构相吻合。  相似文献   
112.
基于SOA的数字城市公共平台设计与实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丽娜  彭玲  池天河  孙旭 《测绘科学》2011,36(6):230-232,186
针对城市信息化建设中存在的建设周期长、开发成本高、运行维护困难等问题,本文从软件架构、系统功能、服务性能等方面进行研究,设计并开发基于SOA的数字城市公共平台。平台采用松散耦合的WebSer-vices、Ajax等技术,结合数据资源控制访问、平台架构分离等策略,实现对多源异构空间数据的分布式集中管理和授权共享,封装形成统一的服务接口及应用框架,辅助业务系统的快速搭建与无缝集成;并在二维GIS基础上扩展添加三维GIS服务。  相似文献   
113.
渤黄海沿海2月份海平面异常偏高成因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使用1980—2010年的水位、气温、海温、气压和风场资料,对中国渤黄海沿海2月份的海平面变化特征以及异常偏高成因进行了探讨,分析结果表明:近30年,渤黄海沿海2月份海平面呈现明显的上升趋势,2009年和2010年2月份的海平面达到近30年的高值,冬季高海平面导致全年平均海平面偏高。近两年2月份海平面处于多个长周期振动的高位重合期,各振幅叠加的结果近100 mm,对海平面起了明显的抬升作用。高海平面使得辽宁、河北以及山东等沿岸地区的海水入侵距离和土壤盐渍化程度均有所增加,海岸侵蚀加重;上海在2009—2010年连续2年2月份发生了近年较严重的咸潮入侵。2009年和2010年2月份,气压较常年同期显著偏低,冬季季风显著偏弱,是海平面上升的主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14.
一种适合于红藻的总RNA提取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5种红藻(条斑紫菜(Porphyra yezoensis),日本多管藻(Polysiphonia japonica),长心卡帕藻(Kappaphycus alvarezii),扇形叉枝藻(Gymnogongrus ftabelliformis),带形蜈蚣藻(Grate-loupia turuturu))为实验材料,为了获得高质量的总RNA,比较了Trizol法、试剂盒法、CTAB法和Trizol+纯化柱法。结果显示:Trizol+纯化柱法对5种红藻总RNA的提取均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经琼脂糖凝胶电泳检测,所提取的总RNA 28S、18S条带清晰明亮,无降解;A260/A280、A260/A230值均符合要求,表明提取的总RNA质量较好;利用提取的总RNA进行RT-PCR扩增actin基因的保守片段,能够获得约550bp的目的片段,进一步表明Trizol+纯化柱法是适合于红藻总RNA提取的方法。  相似文献   
115.
白秧坪Pb-Zn-Cu-Ag多金属矿集区夹持于金沙江和澜沧江断裂之间,隶属兰坪盆地北部,分为东、西2个矿带。文章采用闪锌矿、方铅矿的Rb-Sr法和成矿阶段方解石的Sm-Nd法,对白秧坪Pb-Zn-Cu-Ag多金属矿床东矿带华昌山和下区五矿段进行了成矿年代厘定,获得方铅矿以及闪锌矿和方铅矿的矿物组合Rb-Sr等时线年龄为(32.8±1.5)Ma,方解石的Sm-Nd等时线年龄为(33.32±0.43)Ma。研究表明,通过对特定矿床的主要矿石矿物采用Rb-Sr法和Sm-Nd法获得的年龄在误差范围内是一致的,从而起到了相互验证的作用,并对矿床的成矿背景具有一定的指示性。通过成矿年龄的探讨,认为东矿带铅锌为主的矿化期主要产生于青藏高原东缘晚碰撞阶段(40~26)Ma,伴随印度-亚洲大陆碰撞造山,形成逆冲推覆构造和赋矿地层,控制了Pb-Zn矿床的形成和发育。该期Pb-Zn矿床与兰坪盆地金顶和西矿带Pb-Zn矿床、囊谦盆地Pb-Zn矿床和沱沱河盆地Pb-Zn矿床具有一定的可比性。  相似文献   
116.
利用卫星遥感资料和地面气象观测资料,基于CASA模型及其他数理方法估算了浑善达克沙地2000-2013年生长季(4-10月)植被净初级生产力(NPP),并对其时空变化特征进行了分析,讨论了气候因子和人类活动对植被净初级生产力的影响。结果表明: 14年间,研究区生长季的植被净初级生产力呈波动中增加趋势,多年平均NPP为239.8 gC·m-2·a-1。整个研究区表现为高NPP值(大于150 gC·m-2·a-1)的植被面积在增加,低NPP值(小于150 gC·m-2·a-1)的植被面积在减少。在空间分布上,研究区的北部、中部和南部边缘区域的植被NPP增加趋势较明显,而东部和西部部分区域未发生明显的趋势性变化。总体而言,研究区植被净初级生产力变化趋势与降水量的关系更密切,其相关系数达到0.86,是驱动植被NPP年际波动的最直接因素。而与温度呈负相关,相关系数为-0.42。综合考虑气候因素和人类活动对沙地NPP的影响发现,温度降低、种饲料面积、年末牲畜存栏头数和羊的数量的减少是NPP值提高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117.
在掌握福州市地面沉降状况及其分布规律的基础上,分析得出引起地面沉降的主要原因是过量开采地下温泉;影响某点地面沉降年变化情况的主要因素有城市降雨量、温泉开采量等。  相似文献   
118.
青藏高原分布有羌塘—囊谦—滇西和冈底斯两条新生代钾质-超钾质火山岩带。羌塘—囊谦—滇西超钾质岩浆活动的峰值时间为40~30Ma,主体岩石具有Ⅰ型超钾质岩的高MgO和低CaO、Al2O3含量特征;30~24Ma期间羌塘中、西部出现Ⅲ型钾质-超钾质岩浆活动,主体岩石以贫SiO2、高CaO、Al2O3和低MgO/CaO为特征。冈底斯新生代超钾质火山岩也显示I型超钾质岩的高MgO和低CaO、Al2O3含量特征,其形成时间为25~12Ma。综合超钾质岩石的实验资料,可知区内I型超钾质岩的源区以富硅、富钾流(熔)体交代形成的金云母方辉橄榄岩为主;Ⅲ型钾质-超钾质岩浆源区则以斜辉橄榄岩地幔为主。囊谦—滇西Ⅰ型超钾质岩带空间上严格受红河走滑构造带所控制,40~28Ma出现I型超钾质岩浆活动,16Ma转变为OIB型钾质火山岩。岩浆源区从岩石圈地幔向软流圈演变,暗示大型走滑断裂引起的岩石圈地幔减薄和软流圈上涌是导致交代岩石圈地幔金云母分解熔融产生区内I型超钾质岩浆的主控因素。羌塘中部35~34Ma有软流圈来源为主的钠质碱性玄武岩岩浆的喷发,30~24Ma转变为以岩石圈地幔为主要来源的Ⅲ型钾质-超钾质岩浆活动,岩浆源区从软流圈向岩石圈迁移,指示软流圈上涌伴随的富CO2流(熔)体活动是导致古交代岩石圈地幔升温熔融产生Ⅲ型钾质-超钾质岩浆的主控因素,软流圈上涌可能是俯冲板片断离或岩石圈地幔拆沉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119.
Abstract

Waquoit Bay, a shallow bay on Cape Cod, Massachusetts, is exhibiting symptoms of eutrophication, largely attributed to septic nitrogen inputs. This study assessed septic nitrogen inputs by linking a three-dimensional ground-water model, a 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 (GIS), and a customized spatio-temporal nitrogen loading program. Owing to the slow speed of ground-water movement, the bulk of septic nitrogen entering the bay lags behind development by nearly a decade. Even if residential development is held at 1989 levels, nitrogen input from septic systems wilt increase by 36% over the current levels. At full residential build-out (i.e., development), septic nitrogen loading will eventually increase to more than twice the current levels.  相似文献   
120.
针对我国特种行业的管理现状,提出一种结合GIS和物联网的特种行业管理信息系统的概念,阐述该系统的体系架构、主要功能模块及系统所涉及的三网融合、室内三维建模、智能GIS分析等关键技术,并重点介绍GIS技术和物联网技术在特种行业自动化、网络化、数字化管理方面的重要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