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07篇
  免费   110篇
  国内免费   131篇
测绘学   143篇
大气科学   73篇
地球物理   87篇
地质学   257篇
海洋学   121篇
天文学   3篇
综合类   29篇
自然地理   35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25篇
  2021年   22篇
  2020年   23篇
  2019年   14篇
  2018年   14篇
  2017年   26篇
  2016年   27篇
  2015年   28篇
  2014年   24篇
  2013年   41篇
  2012年   40篇
  2011年   57篇
  2010年   46篇
  2009年   41篇
  2008年   45篇
  2007年   37篇
  2006年   44篇
  2005年   37篇
  2004年   25篇
  2003年   18篇
  2002年   25篇
  2001年   30篇
  2000年   13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2年   1篇
  1985年   1篇
  1979年   1篇
  1974年   1篇
  1965年   2篇
  1964年   5篇
  1963年   1篇
  1962年   4篇
  1961年   1篇
  1958年   1篇
  1957年   3篇
  1956年   1篇
  1944年   1篇
  1942年   1篇
  1937年   2篇
  1927年   1篇
  1926年   1篇
  1925年   4篇
  1924年   2篇
  192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74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34 毫秒
741.
居维伟 《江苏地质》2015,39(1):37-45
通过对印尼某矿区磁铁矿矿床区域地质背景、矿床地质特征分析,认为该矿床形成于印支期,其形成与强烈的区域性花岗质岩浆侵位活动有关,成矿物质主要来自花岗质岩浆晚期—期后热液.研究表明,花岗岩浆经过了充分的分异演化,在结晶成岩的过程中,大量铁质从岩浆中分离出来,形成富铁熔浆贯入充填成矿,随着温度的降低,形成的含铁质成矿流体与Pzmm中的碳酸盐层或钙质粉砂岩发生接触交代而形成矽卡岩型铁矿.矽卡岩型是矿区的主要成因类型.  相似文献   
742.
应用单因素试验和三因素正交试验研究了温度、二甲基亚砜(DMSO)浓度及精子密度等因素对九孔鲍(Haliotis diversicolor supertexta)精子短期保存的影响。单因素试验结果表明:DMSO、维生素C、甘油、葡萄糖等添加剂中仅5%和7.5%DMSO有利于精子活力的保持;3个试验温度中28℃精子活力下降速度最快,其次为1℃,最慢是5℃;稀释度越高精子活力下降速度越快。正交试验中,九孔鲍精液分别在25个保存条件下保存96 h,保存期间每隔一段时间取样观察精子活力。25个处理的活力变化数据用生长函数拟合,根据拟合方程计算出精子活力半衰期,并对结果进行直观分析及方差分析。结果表明,较理想的精子保存条件是:温度为7℃,DMSO质量分数为3%,精子密度为7.5×108个/mL;各因素对精子活力半衰期的影响按精子密度、温度、DMSO密度顺序递减;精子密度对精子活力半衰期有显著影响(P<0.05),温度及DMSO浓度的影响不显著(P>0.05)。  相似文献   
743.
两种饵料条件下鮻的碳收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对鮻(Liza haematocheila)进行21 d 的室内模拟实验所得数据, 分析了两种饵料条件(饵料1:高营养价饵料; 饵料2: 低营养价饵料)饲育下鮻的碳循环过程。结果表明: 鮻摄食高营养价饵料后的碳消化率显著低于摄食低营养价饵料。摄入碳量受饵料种类影响, 与饵料营养价值成反比。碳摄入量中用于生长的部分(以比例衡量)不受饵料种类影响, 通过非粪便途径流失量远远高于粪便途径, 约为后者的8~10 倍。转运碳(y)与体质量(x)之间成线性关系为: y=723.13x?62.124(饵料1)与y=718.99x+832.32(饵料2)。鮻的碳收支方程式为100 摄入碳=13.03 生长碳+13.08 粪便碳+73.89 非粪便流失碳(饵料1)和100 摄入碳=12.70 生长碳+8.18 粪便碳+79.12 非粪便流失碳(饵料2)。  相似文献   
744.
为了查清辽宁省海岸的蚀淤等级和分布,从1990年和2007年遥感图像中提取了17年的岸线变化信息,结合辽宁省908专项海岸带海岸侵蚀特征的调查资料,对全省海岸蚀淤情况进行了等级划分,并对其形成原因进行了分析与评价。结果表明,砂质海岸侵蚀较重的区域主要分布在绥中和熊岳一带,黄海岸段的砂质海岸基本稳定,基岩海岸侵蚀较重的区域主要分布在老铁山一带,粉沙淤泥质海岸侵蚀较重的区域分布在庄河一带。摸清辽宁省海岸蚀淤等级分布,对海岸整治与修复、海岸侵蚀灾害的防治与防护以及海岸带管理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745.
为正确评价海岸带开发活动对锦州湾海域产生的影响,从围填海活动和临海工业对海岸带开发活动产生的环境效应影响做了分析,并根据搜集的2004~2008年的水质监测数据对锦州湾海域进行了海洋环境质量评价。研究表明,2000~2009年,锦州湾海域面积减少了约2234ha,自然岸线减少了约2.2km;临海工业的发展及沿岸工厂排放的污染物使锦州湾海域的水质质量下降,主要的污染物为COD和油类,超标的重金属污染物主要为镉、铅、砷。  相似文献   
746.
GIS支持下的海洋光学调查成果专题图编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制作海洋光学数据专题图可以充分展示项目调查成果,为海洋研究者深入了解我国近海水体光学特性提供直观、可靠的依据,因此快速编制高质量的海洋光学专题图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文中分析探讨了利用GIS技术进行专题图制作的过程及关键问题,重点研究了ArcGIS地理统计分析方法及原理,并利用该方法制作了海洋光学调查区块专题图.提出了一个基于GIS的专题图制作基本模式,既提高了制图效率,又提高了现有数据利用率.  相似文献   
747.
随着人类活动在全球范围内的不断增强,水生生态系统的生物多样性丧失,群落结构发生巨大变化。因此,进行准确可靠的生物多样性监测来确定目标区域的物种丰度和群落结构对生态保护和资源可持续利用至关重要。环境DNA技术(eDNA)作为一种非入侵性的新手段,正在迅速发展,然而,eDNA技术易出现假阳性,从而导致实时生物多样性监测不准确的现象仍然普遍存在。与eDNA技术相比,环境RNA技术(eRNA)的快速降解使得它具有减少eDNA监测结果假阳性的潜力。本文概述了eRNA技术在水生生态系统的生物多样性监测中的可行性,主要从eRNA技术在水生生态系统中的可检测性和提高检测分辨率的潜力两个方面来介绍;综述了eRNA技术目前在水生生态系统生物多样性监测方面的研究进展;指出了eRNA技术目前存在的问题并分析了未来的研究方向。本文对未来将eRNA技术实际应用于水生生态系统的生物多样性监测、生态保护和资源可持续利用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748.
南亚热带海岛周边海域富营养化评价及原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南亚热带海岛生态特征及其地理分布,选取九个具有代表性的海岛,采用反映营养盐限制特征的海水富营养化评价模式,评价了南亚热带海岛海水富营养化水平;通过与历史资料对比,分析了富营养化水平的变化趋势。结果表明,南亚热带海岛海域浮游植物生长普遍受磷含量的限制,其中紫泥岛、内伶仃岛、桂山岛、厦门岛和特呈岛海域处于磷限制潜在性富营养水平,南澳岛和上川岛处于磷限制中度营养水平,而湄洲岛和涠洲岛则尚处于贫营养水平;南亚热带海岛海域富营养化水平总体呈上升趋势。南亚热带海岛海域富营养化水平上升主要是由流域污染、城市污水和海水养殖污染等原因造成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