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334篇
  免费   2025篇
  国内免费   2906篇
测绘学   1247篇
大气科学   1221篇
地球物理   1657篇
地质学   5298篇
海洋学   1648篇
天文学   104篇
综合类   774篇
自然地理   1316篇
  2024年   62篇
  2023年   204篇
  2022年   527篇
  2021年   678篇
  2020年   521篇
  2019年   626篇
  2018年   627篇
  2017年   548篇
  2016年   535篇
  2015年   605篇
  2014年   592篇
  2013年   688篇
  2012年   724篇
  2011年   725篇
  2010年   690篇
  2009年   634篇
  2008年   577篇
  2007年   561篇
  2006年   511篇
  2005年   447篇
  2004年   339篇
  2003年   272篇
  2002年   277篇
  2001年   284篇
  2000年   235篇
  1999年   179篇
  1998年   96篇
  1997年   93篇
  1996年   80篇
  1995年   46篇
  1994年   52篇
  1993年   48篇
  1992年   33篇
  1991年   28篇
  1990年   18篇
  1989年   13篇
  1988年   17篇
  1987年   12篇
  1986年   12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8篇
  1983年   6篇
  1982年   5篇
  1981年   3篇
  1980年   3篇
  1979年   3篇
  1978年   5篇
  1958年   2篇
  1957年   3篇
  1954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991.
Portal water injection sheet pile (PWISP), as a retaining wall, appeared in seashore engineering in 2000. Although there have been many systematic methods addressing the issue, there are very few focusing on the new structure because of the difficulties in defining the earth pressure between the two piles. A new method is proposed in this paper to obtain the earth pressure between the PWISPs. Stability analysis against overturning follows as a consequence. Using Finite Element Analysis (FEA) software ANSYS, both the nonlinear characteristics of the soil and those of the contact elements are taken into account to obtain the earth pressure distribution on the contact surface. Based on the results of the FEA, Rankin's theory and the slip plane theory, the formula of the earth pressure on the inner surfaces between the piles is given. Assuming the PWISP as the analysis object and the earth pressure as an outside force acting upon it, the equation of stability against overturning of the PWISP is presented. Finally, some parameters are discussed about the stability of the PWISP against overturning, such as the embedded depth of the front pile, the distance between the two rows of piles, the internal friction angle and the cohesion of the earth.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increase of the cohesion and the internal friction angle will decrease the distance and the embedded depth, and therefore enhance the stability against overturning. Specifically, when the distance is 1/3-2/3 of the maximal excavation depth, the two rows of piles give the best performance in stability.  相似文献   
992.
对凡纳滨对虾高位养殖池水质环境状况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养殖期间虾池水体透明度前期较高,中后期较低;虾池pH变化在7.89~9.02之间,变化幅度较小。虾池水体悬浮物数量和CODMn随养殖时间延长而持续升高,变化范围分别为18.5~162.3 mg/L和3.52~14.58 mg/L。虾池水体中营养盐各月份波动较大,无机氮的数量变化在0.206~1.621 mg/L之间,含量逐渐升高,磷酸盐数量变化在0.009~0.067 mg/L之间,含量逐渐下降。水环境中N、P比较高,平均为62.7。养殖水体中后期处于严重富营养化状态。  相似文献   
993.
994.
中国大陆及华北地区地震资料的小波分析   总被引:15,自引:8,他引:7  
基于地震活动为多尺度多活动这一观点,运用小波变换方法,以不同的小波尺度分析了中国大陆1900~2001年和华北地区1500~2001年M≥5地震的本尼奥夫应变资料,得到了各种层次地震活跃期和平静期,分析结果可信而又符合实际。对历史地震研究和地震危险性预测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995.
青藏块体及周缘潜在震源与强震关系研究   总被引:7,自引:3,他引:4  
利用1993-1999、1999-2001年青藏块体东北以及1991-2000年中国大陆GPS水平运动年速率资料,基于单一力源模型,反演获得了青藏块体及其周缘地区2000-2001年10次地震的震前资料反映的潜在震源参数,所得力源中心位置距实际震中的距离相对较小,其中2000年景泰5.9、2001年宁蒗5.8、昆仑8.1及格尔木3次5.7、5.8级地震均在50km左右;2000年兴海6.6、2001年年施甸5.9、永胜6.0级地震不到100km;2001年雅江6.0级地震最远(121km)。此外,1999-2001年青藏块体东北缘地区的反演结果表明,沿东昆仑构造带的昆仑山口-达日及库玛断裂向东至甘东南、甘青交界区域,可能仍存在潜在震源。  相似文献   
996.
陕北油气田开发中水资源综合利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对陕北工业用水短缺、大量污水无序排放的调查。研究了造成陕北严重缺水的原因,发现化工废水难以净化后供人们生活使用。但通过去重金属离子后可用于油田注水开发。炼油厂废水与油田产出水按不同比例混合处理后,根据不同油田储层物性进行回注采油。结果表明,处理后的污水适应于不同地质特征的产层。这即解决陕北特低渗油层注水的水敏性问题,同时也使大量污水得到充分利用,具有明显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997.
998.
AN OVERVIEW ON THE URBAN-RURAL INTERACTION IN THE PAST 50 YEARS IN CHINA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1INTRODUCTIONBydefinitionurbanizationistheprocessofruralareaschangingintourbanareasinnatureforasoci-etyitisanaturallyhistoricalprocessofthetransitionfromatraditionalruraloragriculturalsocietytoamodernizedurbansocietyGAO1991.Inbriefitrepresentsa…  相似文献   
999.
本文描述了北京天文台研制的1-2GHz太阳射电动态频谱仪的性能、结构、初步观测结果及进一步改进计划.  相似文献   
1000.
柴达木盆地西部中—新生代沉积构造演化   总被引:15,自引:2,他引:13       下载免费PDF全文
通过柴达木盆地西部茫崖-赛什腾山地表地质、航磁、重力、大地电磁测深和地震资料的综合分析,认为柴达木盆地夹持在昆北地块与赛什腾构造带之间,其中包括柴达木地块与祁连地块南缘2个一级构造单元和昆北地体北缘,柴达木盆地,赛什腾构造带和祁连地块南部的苏干湖盆地等4个二级构造单元。盆地的总体结构表现为东昆仑山和祁连山相向向盆地挤压对冲,盆地中部沉降的构造格局。盆地内部的构造样式以自盆地边缘至中心以此形成背斜构造为显著特征,背斜两翼多发育逆断层,构成“两断夹-隆”的构造格局。挤压应力主要来自南西方向、北东方向起阻挡作用。在两侧造山带的强烈挤压作用下,侏罗纪时期在祁连造山带南缘形成并不典型的前陆盆地,古近纪至新近纪时期则在祁连造山带与昆仑造山带之间形成双侧前陆盆地,第四纪属挤压坳陷盆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