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031篇
  免费   2234篇
  国内免费   2959篇
测绘学   1473篇
大气科学   1668篇
地球物理   1922篇
地质学   4996篇
海洋学   1883篇
天文学   202篇
综合类   852篇
自然地理   1228篇
  2024年   67篇
  2023年   185篇
  2022年   499篇
  2021年   627篇
  2020年   517篇
  2019年   623篇
  2018年   543篇
  2017年   521篇
  2016年   561篇
  2015年   664篇
  2014年   642篇
  2013年   741篇
  2012年   788篇
  2011年   780篇
  2010年   778篇
  2009年   770篇
  2008年   745篇
  2007年   761篇
  2006年   671篇
  2005年   547篇
  2004年   390篇
  2003年   325篇
  2002年   319篇
  2001年   328篇
  2000年   225篇
  1999年   153篇
  1998年   87篇
  1997年   80篇
  1996年   52篇
  1995年   42篇
  1994年   36篇
  1993年   32篇
  1992年   37篇
  1991年   14篇
  1990年   9篇
  1989年   7篇
  1988年   8篇
  1987年   8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6篇
  1984年   8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6篇
  1979年   3篇
  1974年   1篇
  1966年   1篇
  1965年   2篇
  1963年   2篇
  1957年   1篇
  1954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3 毫秒
961.
在分析德尔尼矿区试验剖面的基础上,论述了综合物探方法在调查外围隐伏矿体中的应用。激电扫面可快捷有效圈定异常范围,瞬变电磁法、可控源音频大地电磁法可快速判定异常体的位置、深度、倾向。多种方法相互佐证,结合地质资料排除干扰,可有效降低多解性,为下一步地质重点工程提供资料依据。实践表明,研究成果与钻孔资料、已知矿体基本吻合,在此基础上对德尔尼东、西两区提出了后期工作的重点目标靶区,表明在本区利用这些物探方法来寻找以低阻异常为特征的铜钴矿体是行之有效的。  相似文献   
962.
东昆仑祁漫塔格地区位于东昆仑F e-Pb-Zn-Cu-Co-A u-W-Sn-多金属-盐类成矿带中,随着地质勘查进程的不断深入,该区现已成为铁矿、钨锡矿、铜矿、铅锌矿等矿产的矿集区,其地质找矿潜力非常巨大。笔者从成矿地质条件、区域地球物理场、区域地球化学场等角度对鸭子泉—维宝地区的成矿规律进行了剖析,并结合白干湖钨锡矿、维宝铅锌矿等典型矿床的特征对区内的各主要成矿元素的成矿类型、成矿期次进行了较为系统的归纳,认为该区具有寻找岩浆热液型钨锡矿、层控型铅锌矿、矽卡岩型铁铜多金属矿等矿产的有利地质条件,并对以上各类型矿床的产出环境、成矿时代、沉积(变质)建造、岩浆建造、控矿构造等成矿地质条件进行了总结,建立了区域成矿模式。  相似文献   
963.
钟清  方慧  刘畅往 《地质通报》2010,29(5):870-879
简要介绍了措勤盆地的重力、磁力和大地电磁异常特征,针对措勤县北巨厚的大地电磁高阻异常,结合地质、重磁异常和岩石物性进行了综合研究与解释,多方法相互佐证与约束,认为地处裂陷或地堑带的高阻异常是古生代海相碳酸盐岩沉积地层的反映。巨厚古生代沉积地层的存在,表明措勤盆地具有较好的寻找古生界油气藏的前景。  相似文献   
964.
赵兵  刘登忠  陶晓风  马润则  胡新伟  王辉 《地质通报》2010,29(10):1633-1639
在西藏措勤县曲洛乡门缸错地区发现了侏罗纪地层,详细描述了实测的侏罗系剖面,将该套地层暂时命名为曲洛组。讨论了该组的岩石组合特征和沉积环境,认为主要为一套海陆过渡三角洲—滨岸泻湖相沉积。根据曲洛组中的双壳化石、古植物及孢粉组合特征将这套地层的时代确定为早侏罗世。措勤地区下侏罗统的发现为区域地质构造演化研究和矿产资源勘查提供了新资料。  相似文献   
965.
吉林省中部农业土壤中PAHs的分布及风险评价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为了探明吉林省中部农业土壤中PAHs的污染现状,系统地测试了该区土壤中PAHs的含量,对土壤中16 种PAHs的分布特征及其生态风险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吉林省中部农业土壤中PAHs的质量分数为144.5~2 355.0 μg/kg,且水田土壤中PAHs的含量高于旱田土壤中的含量;土壤PAHs的来源既有燃烧源,又有石油类污染源;目前土壤PAHs以轻微污染水平为主,生态风险评价表明土壤PAHs的生态风险较小.  相似文献   
966.
鄂尔多斯盆地东北部是煤炭、石油、天然气、砂岩型铀矿等有机矿产共存的代表性地区之一,煤系烃源岩作为原始物质,在多种能源矿产成藏(矿)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从煤系层序地层格架及沉积体系分析入手,分析了鄂尔多斯盆地东北部侏罗纪煤系烃源岩的种类、岩性、聚积环境、发育程度、时空分布等。结果表明,煤系烃源岩随时间在纵向上的变化与盆地的演化阶段相一致,盆地相对稳定期,烃源岩发育程度最好,初始和退覆充填期次之;空间上总体分布为由北向南,自西向东,层数增多,厚度增大。该区广泛发育的煤系烃源岩为多种能源矿产形成奠定了物质基础,其时空分布对多种能源共存成藏格局具有初始控制作用。  相似文献   
967.
Since the late Quaternary Period, the rapid rising of the northeastern Qinghai-Tibetan Plateau has greatly changed the East Asian climate and formed different regional monsoon climates. Various microstructures of the loess in northern China have formed under a variety of climatic conditions. The 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e (SEM) and energy spectrum analysis are used in this paper to study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indexes of loess microstructures and the forming climates, and the indexes include the diameter of sand grains, Ca/Fe value and the characteristic shapes of the loess from SEM microstructures pictures. In terms of their respective climatic circumstances, the major microstructures of regional loess may be classified into nine categories according to their forms and particle sizes, such as loess formed in near-sand source, loess of granule sand dropping, and loess formed in hot and rainy places, i.e. with the loess SEM pictures, climates of about 15 ka b.p. in different places may be evaluated. In conclusion, the clear and distinguishable loess microstructures and their indexes in the Loess Plateau of China can also deduce the evolution of climate, such as warm or cold and wet or dry, and even sandstorm activities when the loess is deposited.  相似文献   
968.
针对宁波地区降承压水引起的周边环境变形问题,结合宁波地区的渗流特征,建立了深基坑降水三维渗流与沉降模型的数学模型。以宁波市东门口站为例,利用抽水试验期间监测数据对水文地质计算参数进行反演,进而对降水运行期间引起的渗流与地面沉降进行趋势预测,并与实测值对比分析,其结果比较吻合。为类似工程的设计、施工及风险控制提供了依据,尤其是对于宁波地区后续轨道交通线路的建设具有长期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969.
浙北平原区土壤硒地球化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基于嘉善县基本农田质量调查和嘉善县富硒土地资源专项调查中高密度的土壤硒数据及其它测试指标,对浙北嘉善表层土壤硒的含量、分布及影响因素进行了初步研究。分析结果显示,嘉善土壤总量硒平均值为0.33mg/kg,在干窑——姚庄一带存在约57km~2的富硒土壤(Se≥0.40mg/kg);不同土属硒含量差别不大;硒在土壤剖面中分布的总体趋势是硒在表土层聚集;嘉善富硒土壤以有机结合态和腐植酸态两种形态为主,残渣态也占有一定比例。结合全量硒与有机碳的相关性分析和富硒土壤的硒形态分析等结果,本研究认为高硒背景与有机质吸附对嘉善富硒土壤的形成起到了关键作用,改变了嘉善缺硒的认识。  相似文献   
970.
This research investigated eight stations in Clarion-Clipperton Fracture Zone(CCFZ) in the eastern tropical Pacific in 2017 to study the spatial distribution characteristics of nutrients and chlorophyll a(Chl a) concentration,and compared nutrient concentrations and molar ratios with those of other investigations 20 years ago in the same area. The study found that dissolved inorganic nutrient(N, P and Si) concentrations were lowest in the upper layer, and increased from surface to some depths, t...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