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689篇
  免费   547篇
  国内免费   774篇
测绘学   208篇
大气科学   580篇
地球物理   651篇
地质学   1380篇
海洋学   420篇
天文学   68篇
综合类   332篇
自然地理   371篇
  2024年   15篇
  2023年   53篇
  2022年   144篇
  2021年   173篇
  2020年   134篇
  2019年   151篇
  2018年   170篇
  2017年   145篇
  2016年   189篇
  2015年   159篇
  2014年   218篇
  2013年   161篇
  2012年   157篇
  2011年   164篇
  2010年   179篇
  2009年   159篇
  2008年   137篇
  2007年   116篇
  2006年   121篇
  2005年   93篇
  2004年   81篇
  2003年   112篇
  2002年   172篇
  2001年   129篇
  2000年   87篇
  1999年   90篇
  1998年   80篇
  1997年   87篇
  1996年   56篇
  1995年   52篇
  1994年   40篇
  1993年   46篇
  1992年   26篇
  1991年   17篇
  1990年   16篇
  1989年   10篇
  1988年   15篇
  1987年   10篇
  1986年   8篇
  1985年   11篇
  1984年   8篇
  1983年   5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4篇
  1980年   3篇
  1977年   1篇
  1975年   1篇
  1958年   2篇
  195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0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按照国家政策和技术要求,根据地质资料和实地调查,分析了洛阳新一代天气雷达塔楼建设地块的地质情况,得出了本地地质状况对项目建设构不成危害的结论.  相似文献   
992.
近46年洛阳地区气候变化特征分析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根据洛阳地区9个气象观测站1961-2006年的气象资料,统计并分析了气温、降水等主要气候要素近46年来的年变化、四季变化及年代际变化趋势特征,结果表明:年平均气温呈较强增暖趋势,其中冬、春季增温最为明显,秋季气温变化平缓,而夏季气温则呈下降趋势,年极端最高气温下降,年极端最低气温上升,气候由"冬冷夏热"逐渐向"冬暖夏凉"转变;年降水量各年代均有不同,四季旱涝特征是春季干旱加剧,夏季干旱、洪涝均有加强趋势,秋季洪涝减少、旱灾增加,冬季降水变化最不明显.  相似文献   
993.
江苏雷电信息综合处理系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焦雪  冯民学 《陕西气象》2009,(Z1):41-43
随着雷电灾害研究的深入,业务服务领域不断拓展,急需一个集科研、业务、服务于一体的综合性雷电信息综合处理系统.江苏雷电信息综合处理系统主要采用Delphi作为开发工具,并且采用TatukGIS作为辅助平台实现了GIS的功能,将高精度的地理信息与雷电业务相结合,使雷电信息综合业务处理系统成为了可能.  相似文献   
994.
西安地区气温的年代际变化及其受城市化进程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利用西安及周边14个观测站1966~2005年冬季(12~2月)、夏季(6~8月)平均气温及城市化信息的相关统计资料,以各站与14站区域平均气温的差值(空间距平值)反映城市热岛空间分布,以城区站与区域平均气温的差值代表城市影响程度,探讨了城市影响及城市化指数在气温突变和热岛效应中的作用。分析结果表明:1)冬夏季,近城区、平原区、浅塬山区与整个区域平均气温变化一致,表现为大尺度的气候变化特征,而城区和全区变化同步性差,呈现小尺度气候变化特征。2)冬季全区在1977年发生增温突变,这次突变以自然增温为主,与全国(1980年)突变时间基本同步,但略显偏早,比西北区(1984年)偏早7年。夏季全区在1988年发生第一次气温突变增温,比西北区(1993年)偏早5年,偏早原因可能是地形和城市化共同作用。3)冬、夏季平均热岛强度分别为0.65℃、0.46℃,具有典型性。4)城区冬季突变点(1989年)后西安城区的平均气温增加1.3℃,城市影响在气温突变中贡献了0.35℃。夏季突变点(1987年)后平均气温增加了0.4℃,城市影响贡献增温0.39℃,夏季气温突变可能主要是由城市影响造成的。5)城市房屋竣工面积、市区总人口、公...  相似文献   
995.
江苏省雷电分布特征分析   总被引:30,自引:13,他引:17  
冯民学  焦雪  韦海容  殷娴  吴震 《气象科学》2009,29(2):246-251
根据江苏省46a来13个地面观测站的雷暴日资料、4a的电力部门闪电定位资料以及2a的气象部门闪电定位资料,分析研究了江苏省雷电活动的时空分布特点.结果表明,江苏省雷电总的地域分布趋势是,南部比北部多,西部比东部多;丘陵低山地区多于大片的平原地区,陆上大的水体附近也是多雷区,而且江苏省的雷电多发区与经济发达区大体重叠.这些地域应是防雷的重点地区.江苏省的雷暴发生时间主要集中在3-9月,全省雷电多发时段在16-17时,但地域间因地形地貌及雷暴源地的不同,各地日平均逐时分布的差异明显.  相似文献   
996.
一次低涡强暴雨的雷达回波特征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利用大气环流背景及物理量客观诊断和西峰新一代多普勒天气雷达回波资料,对2007年7月24日河套深厚低涡造成的甘肃环县短时强暴雨过程进行了分析,结果得到:河套低涡在铅直剖面上对应有深厚的正涡度场分布;强暴雨前天气雷达强度回波反射率因子大于等于50 dBz,随高度无明显"跃增",回波强中心在0℃层附近;径向速度回波的水平辐合和大于等于±20 m/s的速度中心对在2~7 km高度上活跃;云顶高度"跃升"变化显著;垂直液态水含量大于等于45 kg.m-2大值中心面积迅速扩大,对监测预警短时强暴雨天气和实施人影防雹作业,具有一定指示意义。  相似文献   
997.
基于GRAPES模式模拟强台风“珍珠”数值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以T213L30模式产品及常规观测资料为基础,采用GRAPES数值预报模式对强台风“珍珠”(0601)的演变过程进行了数值模拟。结果表明,GRAPES模式对“珍珠”的加强、移动路径和产生的暴雨都有较好的预报能力,尤其是对“珍珠”南海西行突然顺转90°折向北行异常路径的预报较为理想,且登陆点预报准确。通过对形势场(500hPa高度场、海平面气压场)、物理量场(温度、涡度、垂直速度、散度)、流场的数值模拟分析,认为“珍珠”路径的转折变化与副热带高压的东撤南退、冷空气的变化、越赤道气流的变化、台风的非对称结构有关。  相似文献   
998.
可持续发展背景下的黑碳减排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黑碳气溶胶是环境大气中浓度较低的一种气溶胶粒子组分,因其对光的吸收作用,及其对空气质量和人体健康的影响,而成为当前国际气候变化和环境研究中关注的热点问题之一。本文围绕黑碳的减排问题,介绍黑碳的来源、全球分布,讨论全球温室气体减排和区域空气质量控制对黑碳减排的影响,综述控制和改善燃烧条件、减少开放式生物质燃烧和黑碳封存等减排黑碳的措施。文章还分析了黑碳未能成为全球减排共识的原因,并对中国有关黑碳减排的政策选择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999.
青藏高原内陆封闭湖泊的水体演化是古气候变化的良好地质载体,其中湖泊古湖岸线变迁蕴含了丰富的地质信息,对其识别和研究是认识导致湖泊退缩的气候或构造变化的关键。色林错是青藏高原第二大内陆湖泊,保存了一系列古湖岸线。我们对色林错东北岸保存完好的古湖岸线进行了研究。对这些古湖岸线样品中的石英颗粒使用单片再生法(Singlealiquot regeneration)进行OSL测年,测定年龄分别为12.2±0.8 ka、6.3±0.4 ka和2.3±0.2 ka。表明色林错在约12.2 ka、6.3 ka和2.3 ka±至少出现了3次阶段性湖泊收缩过程。  相似文献   
1000.
位于中国南天山西侧阔克萨彦岭一带的川乌鲁碱性杂岩体,与该区川乌鲁铜金多金属矿床有着直接的成因联系,该杂岩体由早期的辉长岩—闪长岩岩、主期的二长岩—正长岩和晚期的正长花岗斑岩脉组成,各期岩石在矿物组成和化学成分上有明显的变化。从早到晚,SiO2含量增加,变化范围是50.52%~70.64%;全碱含量先增后减,在SiO2含量小于61.69%时,随SiO2含量增加而增加,而当SiO2含量大于61.69%时,与SiO2含量负相关。在AR-SiO2图解上,大多样品落入碱性区间,在A/CNK-A/NK图解上表现出由准铝质向过碱性演化的趋势。微量元素表现为大离子亲石元素相对高场强元素富集,Rb、Ba、Th、Sr等元素的相对富集和Nb、Ta、P、Ti等元素的负异常。稀土元素表现为轻稀土相对富集的特征,其(La/Yb)N为14.13~25.09,具有Eu的正异常或极微弱的Eu负异常。一些元素比值的线性关系暗示了该杂岩体为岩浆混合成因,基性岩浆的源区为富水的岩石圈地幔,而酸性岩浆是中下地壳中性火成岩在含饱和水条件下部分熔融的产物。这些性质指示川乌鲁杂岩体是在后碰撞拉张环境中由岩石圈地幔熔融的基性岩浆的底侵作用导致地壳的熔融以及后期的岩浆混合作用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