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35篇
  免费   166篇
  国内免费   312篇
测绘学   127篇
大气科学   140篇
地球物理   121篇
地质学   468篇
海洋学   177篇
天文学   10篇
综合类   81篇
自然地理   89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21篇
  2022年   60篇
  2021年   70篇
  2020年   40篇
  2019年   53篇
  2018年   63篇
  2017年   46篇
  2016年   50篇
  2015年   62篇
  2014年   46篇
  2013年   59篇
  2012年   63篇
  2011年   96篇
  2010年   67篇
  2009年   64篇
  2008年   53篇
  2007年   56篇
  2006年   70篇
  2005年   50篇
  2004年   39篇
  2003年   18篇
  2002年   17篇
  2001年   19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41.
对我国明代的雹灾史料进行整理和分类,构建了明代雹灾数据库,并根据冰雹的大小和造成的危害程度进行等级划分。利用统计等方法揭示明代雹灾的时间特征和频次规律;通过明代各省区行政区划图展示不同等级雹灾的空间分布特征。结果表明:我国明代共有1 970次雹灾发生,可分为3种不同的等级,其中2级雹灾最多;明代的雹灾具有明显的阶段性和季节性特征,雹灾多集中于明代的中后期且多发于春、夏季节,秋季较少,冬季最少;在空间分布上,明代雹灾多集中于东部,西部少,中部不多,南北少,不同省区雹灾的季节分布也不同。这些研究结论可为雹灾的预测、预防提供历史背景。  相似文献   
942.
基于现场调查、振动台试验及理论计算等结果,由宏观现象定性的分析到理论求解的定量计算,全面、系统地研究坡面角度对岩质高陡边坡的加速度高程放大效应的影响。现场调查结果表明,边坡的失稳破坏主要发生在45°及以上的斜坡,从宏观现象上间接说明了随着坡面角度的增大,边坡的加速度放大效应会逐渐增强;振动台试验和理论计算结果从半定量和定量的角度揭示随着坡面角度的增大,临空面方向、竖直方向峰值加速度的高程放大效应逐渐增强,而在增强的过程中同时存在突然增大的拐点45°和渐趋平缓的拐点50°,即在45°以下加速度放大效应的增长较为缓慢,在45°~50°之间突然增大,在50°以上增长又逐渐变缓,这充分解释了“滑坡灾害主要发生在45°以上的斜坡”这一汶川地震震害现象。边坡走向方向的峰值加速度高程放大效应基本上不随坡面角度的增大而变化,其台阶也相对较为平缓。  相似文献   
943.
博尔塔拉河流域位于中哈边境,其植被和土壤具有十分明显的垂直分布和区域性差异,根据该流域一条自西向东沿着海拔高度从210 m 到3 235 m 长约200多km的样带上所采集的人为干扰较少的49 个表土花粉样品的孢粉组合图式和现代植被样方调查资料,探讨了博尔塔拉河流域植被与表土花粉之间的关系。该区孢粉谱从上至下可划分为6个带,分别对应高山草甸带、亚高山草甸草原带、森林灌丛带、灌丛草原带、荒漠草原带、荒漠植被带。值得注意的是第6个孢粉带因含有具湿地特征的隐域性植被类型花粉组分,故又分成2个亚带,即荒漠植被亚带Ⅵ1和荒漠植被亚带Ⅵ2。森林灌丛植被带上限的云杉花粉含量明显比该带下限的含量高,表明云杉花粉的传播在沟谷地区受山谷风的影响较大。与此同时,将孢粉数据与气象数据相结合,分析结果得出比较有代表性的云杉属(Picea)、桦属(Betula)、藜科(Chenopodiaceae)、麻黄属(Ephedra)等花粉,与降水量和温度的关系较为密切。  相似文献   
944.
近海台风雷达定位方法应用研究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许映龙  矫梅燕  毕宝贵  张涛 《大气科学》2006,30(6):1119-1128
对于近似轴对称与类似兰金涡旋特性的台风近中心环流而言, 其多普勒雷达径向速度场具有相当特殊的偶极型态分布特征.在假设台风环流存在最大风速半径的前提下, 利用多普勒雷达径向速度场的这种分布特性和型态识别技术, 进行近海台风的雷达定位客观方法的应用研究, 并选取两种客观定位方法对台风中心位置进行估计.两种客观方法分别为几何轴对称中心定位法和速度距离方位显示中心定位法, 前者直接应用多普勒径向速度场进行定位估计, 后者则应用观测的多普勒径向速度场与观测点至雷达中心距离的乘积来估计台风中心位置.利用 "兰金" 涡旋模式模拟的多普勒雷达径向速度场和实际观测的台风环流的多普勒雷达径向速度场以及台风年鉴资料, 对这两种定位方法进行模拟和实际测试的结果表明: 模拟测试的定位误差在0.5 km以下, 最大风速半径的误差在0.12 km以下; 而实际测试的定位误差在3~13 km以内, 有些时次甚至在3 km以下.因此, 对近海台风而言, 利用多普勒雷达径向速度场资料进行实时业务定位是可行的, 且其定位结果将对台风实时业务预报和警报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945.
应用地基GPS遥感倾斜路径方向大气水汽总量   总被引:26,自引:2,他引:24       下载免费PDF全文
应用地基GPS沿倾斜路径方向遥测大气水汽总量,是获得测站周围水汽三维空间分布信息(水汽层析)的基础.本文介绍了地基GPS沿倾斜路径方向遥感大气水汽总量的原理和方法;首先用湿梯度、后处理残差联合计算接收机上空不同方位上大气水汽各向异性成分,在此基础上重构倾斜路径水汽总量.为验证GPS观测结果精度,用微波辐射计(WVR)与GPS一起进行了联合观测,不同观测地点和时间的对比结果表明,二者root mean square (RMS)误差小于4mm,证明应用此种方法地基GPS可较精确地反演出倾斜路径方向大气水汽总量,而且这种反演方法适合于近实时大气遥感探测.地基GPS测量具有全天候可连续观测等优点,可以弥补常规观测的不足,为气候研究提供高精度且连续的水汽数据资料;组网观测可以为数值天气预报提供好的初始场,提高模式预报精度.  相似文献   
946.
介绍了田野考古制图信息系统的设计思路和实现过程。针对田野考古的复杂性和多样性,采用基于数字近景摄影测量获取野外数据和GIS开发平台的三种制图方法:即摄影制图、扫描制图和电子制图,得到田野考古所需的各种探方图。其中,摄影制图是利用数码相机获取田野考古的原始影像,然后直接经几何纠正生成的正射影像上数字化得到田野考古所需的各种探方图;扫描制图基本原理与摄影制图相同;电子制图是基于GIS开发平台,在已知野外制图数据条件下的电子制图方式。同时,制定了野外工作规范和流程。实验证明田野考古制图信息系统不仅使考古制图更简单方便,改变了传统纸质保存地图的方式,而且能保证一定的精度。具有较高的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947.
阿尔泰Au元素区域地球化学特征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1:20万区域化探由于采样和分析方法的差异,各图幅间数据中存在着明显的系统误差和随机误差,大范围内的资料研究先要进行误差处理,在消除各种误差对Au元素含量数据影响的基础上,对阿尔泰地区成岩、成矿相关的Au元素地球化学特征信息进行了初步研究。  相似文献   
948.
海南昌江县海滨土地风沙化及其环境整治   总被引:15,自引:5,他引:10  
毕华  刘强 《中国沙漠》2000,20(2):223-228
昌江县海滨土地风沙化主要是由于昌化江、珠碧江两大河流及研究区其它西流水系源头及沿岸森林植被遭到严重破坏,水土流失日趋严重,生态环境恶化;恶劣的气候条件;盲目开发等原因所致。针对上述原因和研究区土地风沙化状况,海南省和昌江县林业部门开展了一系列治沙造林试验研究,主要技术措施是:①先固沙,后造林,为造林幼苗生长创造有利条件;②用木麻黄大苗、壮苗带营养袋深栽造林;③采用"旱天造林"新技术,确保造林质量。该试验研究已取得成功,但还是存在一些问题,如木麻黄枯梢较为严重;垂直于主风方向的露兜行成活率较低;治沙林树种单调;后期管理差等。为此,本文提出了有关解决问题的建议:①造林过程中施加稀土微肥,以增强治沙林的抗逆性等;②增加与主风方向垂直的露兜行行数,提高网格固沙露兜的成活率;③扩大藤本植物种植面积,以增强固沙能力;④尝试引进其它地区固沙效果较好的物种,以增强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⑤在防风林中立体套种适于生长的经济作物,以林养林;⑥加大投入,加强管理,加强环保教育,以确保治沙造林任务的顺利进行和环岛海防林的早日保质保量合拢。  相似文献   
949.
为探索埃尔托霍乱弧菌致病常发区自然水体与其存活的有关因素,于1997年4月~1998年2月在钱塘江河口区霍乱多发地进行了4个季度月的现场生态调查.结果表明: 霍乱老疫区水域和非疫区的对照水域中其生态环境有明显差异.在老疫区水体中浮游植物密度大,其范围在105~107个/dm3,种类也多,仅蓝、绿藻在春季时就有35种;异养细菌数量高,其范围在105~106个/cm3,其中黄杆菌属,假单胞菌属和芽胞杆菌属占优势;弧菌数量在101~102个/cm3.对照水体中浮游植物密度小,在102~103个/dm3,种类明显少,蓝、绿藻只有4~7种;异养细菌数比老疫区水体的数量低2~3个数量级,在102~104个/cm3;弧菌在一年四季均未检出.  相似文献   
950.
非均匀风沙起动规律研究   总被引:10,自引:6,他引:4  
文章将非均匀沙水流起动研究方法中采用的暴露度的概念引入到天然风沙起动的研究中, 对暴露度的统计规律进行了分析。利用风沙颗粒起动时力矩平衡的条件, 建立了天然风沙起动公式, 用风洞试验资料进行了验证。计算结果表明, 在非均匀沙起动粒径与平均粒径相当的条件下, 混合沙的起动风速较小的结论, 与实际情况相符。说明在天然风沙起动研究中采用暴露度来反映风沙不均匀性对起动的影响是合理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