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5篇
  免费   29篇
  国内免费   50篇
测绘学   20篇
大气科学   25篇
地球物理   20篇
地质学   62篇
海洋学   15篇
综合类   25篇
自然地理   17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9篇
  2020年   12篇
  2019年   11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10篇
  2016年   12篇
  2015年   12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13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10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1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81 毫秒
81.
基于扩展集合操作的频繁项集挖掘算法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传统集合操作进行了扩展,提出了基于扩展集合操作的最大频繁项集生成算法FIS-ES,并从理论上对算法的复杂度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实验表明,在最小支持度较小的情况下,FIS-ES算法比Apriori算法具有更快的挖掘速度、更少的空间占用等优点,与Apriori有很好的互补性。  相似文献   
82.
基于范例的GIS中文查询的SQL推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已有的中文查询语句机器理解中语义分析复杂和空间属性表名难以确定的问题,研究了推理机制的范例库建立规则和范例的目标相似性、结构相似性和个体相似性,设计了范例推理算法,实现了中文查询语句的SQL转换。测试结果表明,其设计思想正确,推理机制可行。  相似文献   
83.
选取2016年7月—2017年12月16次降水过程,利用厦门双偏振雷达的偏振参量资料及区域自动站小时雨强资料,统计分析不同降水强度下的偏振参量的值分布,并且对5种测雨方程的测雨效果及误差进行分析,主要得到以下结论:1)Z_(DR)、K_(dp)只与粒子形状、取向和相态有关,随着雨强的增大,雨滴粒子增大,Z_h、Z_(DR)、K_(dp)总体趋势均是不断增大的,ρ_(hv)相差不大,基本在0.9以上;2)测雨方程R(Z_h)、R(Z_h,Z_(DR))的估测降水对实况降水严重低估,而方程R(K_(dp),Z_(DR))会高估实况降水,方程R(K_(dp))与R(Z_h,K_(dp),Z_(DR))的估测降水与实况降水最为接近;3)方程R(Z_h)、R(Z_h,Z_(DR))对小/中雨量级的降水估测效果较好,方程R(K_(dp))、R(K_(dp),Z_(DR))、R(Z_h,K_(dp),Z_(DR))对小/中雨量级及大雨量级的降水估测误差较大,而对暴雨以上量级降水的估测效果则有明显的改善,特别是方程R(K_(dp));4)从5种测雨方程的稳定性来看,在小/中雨量级的降水中测雨方程的稳定性均较差,而在大雨以上量级的降水中稳定性明显改善,其中方程R(Z_h)、R(Z_h,Z_(DR))更加稳定一些,但与其他3组方程相差不大。  相似文献   
84.
Liu  Qiang  Tang  Aiping  Huang  Ziyuan  Sun  Lixin  Han  Xiaosheng 《Natural Hazards》2022,113(2):887-911
Natural Hazards - This study reported an application of the tree-based models to landslide susceptibility. The landslide inventory and ten conditioning factors were first constructed, based on data...  相似文献   
85.
苏德辰  吕洪波  章雨旭  孙爱萍  朱晓青  贺静  袁效奇 《地质论评》2022,68(4):2022082016-2022082016
北京地区中元古界雾迷山组主要由燧石条带白云岩、燧石结核白云岩、叠层石白云岩和少量含陆源粉砂质碎屑的白云岩组成,广泛出露于北京山区,厚度2000~3500 m。以雾迷山组为代表的大量中元古代硅质沉积物的物源和形成原因,一般教科书均认为层状燧石为生物成因,结核状燧石为成岩交代成因。笔者等在北京西山等地多次野外考察发现,剖面上的硅质条带或硅质结核(下一般称燧石席或硅胶席)。 燧石席内部常包裹或胶结有下伏白云岩的砾石并且因混有有机质等,表现为各种暗色或杂色。硅胶席在上覆白云质沉积物堆积之前与其周围的白云质灰泥和粒屑几乎同时形成,燧石透镜体与白云质沉积物之间存在着相互穿插、包裹的关系,但彼此之间边界清晰,无论是白云石粒屑还是硅胶席都没有任何被交代痕迹。因此,笔者等认为:燧石“结核”是硅胶聚集成席,再经压实、固化的结果,其浑圆状边缘是水下硅胶与沉积介质的相变面。硅胶固化作用是雾迷山组中原生燧石的唯一成因。在成岩重力压实过程中,连续分布的原生硅质沉积物会形成布丁或“结核”构造。白云质灰泥和粒屑的胶结速度与硅胶的固化速度之间存在着明显的差异,遇地震等外力作用,软的硅胶席会沿着弱固结的白云岩裂隙向上侵入或向下挤入,形成硅质脉。遇有后期的岩浆侵入或热变质作用的改造,硅质条带和硅质结核的成分和颜色会发生相应的变化,质地变纯,颜色由深变浅,但是仍然保留原生的层理或纹理,容易被误认为是成岩期或成岩后硅质交代碳酸盐矿物而成。  相似文献   
86.
北京地区中元古界雾迷山组主要由燧石条带白云岩、燧石结核白云岩、叠层石白云岩和少量含陆源粉砂质碎屑的白云岩组成,广泛出露于北京山区,厚度2000~3500 m。以雾迷山组为代表的大量中元古代硅质沉积物的物源和形成原因,一般教科书均认为层状燧石为生物成因,结核状燧石为成岩交代成因。笔者等在北京西山等地多次野外考察发现,二维剖面上的硅质条带或硅质结核在三维实体上实际上是透镜状或席状(下一般称燧石席或硅胶席)。 燧石席内部常包裹或胶结有下伏白云岩的砾石并且因混有有机质等,表现为各种暗色或杂色。硅胶席在上覆白云质沉积物堆积之前与其周围的白云质灰泥和粒屑几乎同时形成,燧石透镜体与白云质沉积物之间存在着相互穿插、包裹的关系,但彼此之间边界清晰,无论是白云石粒屑还是燧石席都没有任何被交代痕迹。因此,笔者等认为:燧石“结核”是硅胶聚集成席,再经压实、固化的结果,其浑圆状边缘是水下硅胶与沉积介质的相变面。硅胶固化作用是北京西山中元古界雾迷山组中原生燧石的唯一成因。在成岩重力压实过程中,连续分布的原生硅质沉积物会形成布丁或“结核”构造。白云质灰泥和粒屑的胶结速度明显快于硅胶的固化速度,遇地震等外力作用,软的硅胶席会沿着弱固结的白云岩裂隙向上侵入或向下挤入,形成硅质脉。遇有后期的岩浆侵入或热变质作用的改造,硅质条带和硅质结核的成分和颜色会发生相应的变化,质地变纯,颜色由深变浅,但是仍然保留原生的层理或纹理,容易被误认为是成岩期或成岩后硅质交代碳酸盐矿物而成。  相似文献   
87.
The Habo deposit is a typical porphyry Cu-Mo deposit in the Ailaoshan–Red River metallogenic belt. Ore minerals in the Habo deposit typically occur as veins in the monzonite porphyry. Zircon U-Pb dating suggests that the monzonite porphyry formed at 35.07 ± 0.38 Ma. The monzonite porphyry is characterized by high SiO2, Al2O3, K2O and Na2O contents, with A/CNK ratios ranging from 0.97 to 1.02. All samples exhibit fractionated REE patterns, ch...  相似文献   
88.
1992年10月在“珠江口航道整治规划”研究中应用中子活化示踪沙技术对矾石浅滩抛泥区泥沙的运动规律及其对航道的回淤影响进行了现场测验,就该抛泥区的合理性进行了分析。该抛泥区所抛泥沙主要沿矾石浅滩南移沉积,另有一部分西行进入伶仃航道,为减少航道的淤积,该抛泥区应适当向东迁移。  相似文献   
89.
核电工业的发展和布局,与国际气候变化谈判、地缘政治和国家安全、以及国家竞争优势等密切相关,对全球核电工业空间格局演变及国家核电产业竞争力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与实践意义。基于世界34个核电国家和198座核电厂数据,本文首先梳理了世界核电工业的发展阶段和空间布局;进一步运用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弦图、网络拓扑关系图,从产业链和贸易网络角度综合评价国家核电产业竞争力,从而对世界核电工业地理格局进行了多维度剖析。结果表明:核电在发达国家能源生产中的比例总体呈下降趋势;核电工业宏观布局现以欧美为主,但亚洲正成为全球核电工业布局的重心区域;全球核电厂微观区位布局主要靠近电力需求集中的人口和经济密集区;国家间核电产业竞争力差异显著,国家地位呈现明显的等级体系和中心-外围结构,地缘邻近性和集团化特征明显,美国、俄罗斯等核电强国居垄断地位。本研究以期为中国核电产业发展提供国际经验借鉴,并从增强核电产业链核心环节竞争力的角度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90.
利用ERA-5再分析资料、日本葵花8号卫星黑体亮温资料以及中国气象局上海台风研究所台风最佳路径集资料,对2020年第6号台风“米克拉”(2006)近海强度急剧增强进行诊断分析。(1) 比常年偏暖的29~30 ℃的南海东部海温是“米克拉”急剧增强的有利下垫面条件;200 hPa加强东移的南亚高压、500 hPa加强西伸的副高、低层加强的偏南-西南急流是主要影响系统;相对比深层和高层大气,持续低于4 m/s的低层大气垂直风切是重要因子。(2) “米克拉”的增强主要体现在对流层低层动能的不断增强,在台风急剧增强过程中,中低层的气旋性涡度、低层辐合强度、中高层辐散强度以及上升运动均明显加强;对流层中高层动能在台风急剧增强前的减小可能与增强的高空出流相关。(3) 在“米克拉”急剧增强前,深对流云系强度不断增强,但覆盖面积变化不大;在急剧增强阶段,深对流云系组织的更加紧实集中,覆盖面积明显增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