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62篇
  免费   369篇
  国内免费   434篇
测绘学   190篇
大气科学   148篇
地球物理   290篇
地质学   817篇
海洋学   159篇
天文学   46篇
综合类   84篇
自然地理   231篇
  2024年   7篇
  2023年   33篇
  2022年   92篇
  2021年   103篇
  2020年   65篇
  2019年   83篇
  2018年   79篇
  2017年   85篇
  2016年   71篇
  2015年   84篇
  2014年   88篇
  2013年   95篇
  2012年   128篇
  2011年   130篇
  2010年   113篇
  2009年   112篇
  2008年   88篇
  2007年   84篇
  2006年   90篇
  2005年   66篇
  2004年   55篇
  2003年   38篇
  2002年   42篇
  2001年   34篇
  2000年   28篇
  1999年   14篇
  1998年   8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2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2篇
  1979年   1篇
  1977年   1篇
  1976年   1篇
  1975年   1篇
  1974年   1篇
  1969年   1篇
  1966年   1篇
  1954年   1篇
  192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6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2 毫秒
991.
The foothill belts of Tianshan Mountains are about 280 km long and 60 km wide, and the study area extends from Kuitun city to Fukang city. They are transitional belts between mountains and plains, appearing in three rows of folds with different morphologies and their age becoming younger from south to north. Based on GIS and RS methods, and materials of the previous researchers, this paper deals with the genetics of the foothill belts and their landscape features resulting from folding by neotectonic movements, and also describes their length, width and slope by remote sensing image interpretation.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foothill belts are found to be very important for the surrounding environment by preventing groundwater from flowing into plains, changing groundwater, increasing flow of surface runoff, in addition to their roles in protecting the surrounding environment. The purpose of this paper is to provide an in-depth understanding of the foothill belts and influence on its surrounding environment.  相似文献   
992.
中国东北地区夏季旱涝的分析研究   总被引:30,自引:21,他引:30  
孙力  安刚  丁立 《地理科学》2002,22(3):311-316
利用东北三省及内蒙东北部均匀分布的80个测站40年(1961-2000年)夏季(6-8月)月降水资料以及正态化Z指数变换、小波分析和正交旋转主成份分析等方法,对东北地区夏季降水进行了旱涝等级划分,并探讨了旱涝发生的时间演变规律和空间分布特征。结果表明,东北地区夏季不同级别旱涝出现的几率存在着一定的差异,并且旱涝异常还具有明显的年际、年代际和周期性变化以及阶段性和群发性持征,地理分布上,可将东北地区夏季降分为7个旱涝型(或敏感区),各敏感区内旱涝异常具有相对一致的性质。  相似文献   
993.
全球气候变暖条件下黄河流域降水的可能变化   总被引:32,自引:21,他引:32  
利用最近50年气象站观测的降水量以及根据史料和树轮重建的近400年来的降水量,根据回归分析和合成分析研究了黄河流域降水与全球气温变化的关系及其可能成因。结果表明,全球平均气温偏高(低)与黄河中游地区年降水量偏少(多)存在一定的对应关系。夏末秋初的8-9月是决定全年降水变化的关键时期,全球气候变暖会引起8-9月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增强、扩大,从而有利于东亚夏季风锋面位置北移,进而使东亚夏季风北界南侧黄河中游一带的降水减少。  相似文献   
994.
The foothill belts of Tianshan Mountains are about 280 km long and 60 km wide, and the study area extends from Kuitun city to Fukang city. They are transitional belts between mountains and plains, appearing in three rows of folds with different morphologies and their age becoming younger from south to north. Based on GIS and RS methods, and materials of the previous researchers, this paper deals with the genetics of the foothill belts and their landscape features resulting from folding by neotectonic movements, and also describes their length, width and slope by remote sensing image interpretation.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foothill belts are found to be very important for the surrounding environment by preventing groundwater from flowing into plains, changing groundwater, increasing flow of surface runoff, in addition to their roles in protecting the surrounding environment. The purpose of this paper is to provide an in-depth understanding of the foothill belts and influence on its surrounding environment.  相似文献   
995.
1980年2月16日日全食期间,在云南瑞丽进行了地磁场的正常与快速两种记录,分析了地磁日变化、小扰动和地磁脉动的变化。结果表明:磁偏角偏东(-0.8′±0.2′),水平强度有微小的变化(-2.9γ±1.6γ);地磁小扰动的幅比减小;这与电离层E层的电子密度的变化相对应。  相似文献   
996.
计算了海城大地震前后平均断错F的变化,其结果与邢台地区相似。这表明F值可能做为预报大地震的一种方法。  相似文献   
997.
位于阿拉善恩格尔乌苏蛇绿岩带北侧的珠斯楞-杭乌拉构造带,分布较完整的早二叠世方山口组火山岩,对解析阿拉善地块晚古生代晚期的构造演化具有重要意义。方山口组以灰绿色安山岩、安山质角砾熔岩为主,局部含集块。安山岩SiO 2含量为54.23%~60.81%,Al2O 3为13.67%~15.96%,MgO为4.26%~5.76%,Mg^#值为42~50;Na2O含量(2.21%~3.48%)与K2O(2.51%~3.49%)相当,具较高的TFe2O 3(7.98%~11.24%),低的CaO(2.52%~3.36%)和TiO 2(0.75%~1.32%),为过铝质钙碱性安山岩;安山岩在稀土元素球粒陨石标准化配分图上,轻稀土元素略富集,(La/Yb)N=3.73~9.86,具负Eu异常(δEu=0.52~0.75);在微量元素原始地幔标准化蛛网图上,富集Rb、K,亏损Nb、Ta、Ti等;变化范围非常大的εNd(t)(-4.3^-14.2)、εHf(t)(-19.8^+1.4)。上述特征表明,安山岩属于壳幔物质混合的产物,形成于板内裂谷环境。结合区域地质背景研究资料,进一步指出,恩格尔乌苏蛇绿岩带所代表的大洋在晚石炭世之前已经闭合;晚石炭世-早二叠世北山-阿拉善-内蒙古中部地区已进入板内构造岩浆-沉积阶段。  相似文献   
998.
黔东北地区是中国南华纪"大塘坡式"锰矿重要富集区,而岩相古地理是沉积型锰矿最重要的控矿因素。笔者根据松桃—江口地区南华系各组岩性及碎屑锆石年龄特征对清水江组、两界河组、铁丝坳组及大塘坡组进行细致的地层划分,在建立了本区南华纪大塘坡早期沉积充填序列的同时,将本区沉积盆地划分为4个Ⅱ级盆地、12个Ⅲ级盆地以及11个次级(Ⅳ)聚锰盆地。在不同盆地内的大塘坡一段中识别出14种岩相类型,划分出2类沉积系、10类主要的岩相古地理单元,进而编绘了本区南华纪大塘坡早期岩相古地理图。提出在大陆边缘裂谷盆地的背景下,研究区南华纪大塘坡早期沉积环境应属大陆边缘障壁海岸体系,属于典型的"大塘坡式"锰矿,与障壁后侧迅速沉降的深水局限盆地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999.
全球石油系统概貌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石油地质学中 ,罕见全球石油系统的论述。最早有翁文波阐述了全球石油体系 ,我们在其中注入了陆核和大陆增生的概念 ,引进中新生代以来全球板块演化的资料 ,特别应用了现今全球构造体系的最新成果 ,把全球石油系统概括地看成横向 4个带和纵向 6个带交织的格局 :横向 :北方大陆北带、北方大陆南带、北 /南方大陆中间带和南方大陆带 ;纵向 :则根据大陆中轴构造带把北方大陆分成A ,B ,C ,D ,E ,F 6个带 ;而中间带和南方带则与北方带基本对应。  相似文献   
1000.
1936年中国地磁参考场的冠谐模型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根据1936年中国东部和中部地区的地磁测量资料,以及国际地磁参考场DGRF1935和DGRF1940,用冠谐分析方法计算1936年中国地磁参考场(CGRF)的冠谐模型. 冠谐模型的截断阶数为8,球冠极位于36°N和104°E,球冠半角为30°.CGRF1936比相应的国际地磁参考场能更好地表示中国地磁场的分布,本文计算的冠谐模型的均方偏差分别为104.9 nT(X分量),84.8 nT(Y分量)和121.1 nT(Z分量). 根据地磁场的冠谐模型,绘制1936年中国地磁图(X,Y,Z,F)和异常磁场图(ΔX,ΔY,ΔZ,ΔF).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