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1篇
  免费   43篇
  国内免费   15篇
地球物理   12篇
地质学   107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0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6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8篇
  1993年   8篇
  1992年   3篇
  1990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2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热忱地庆贺著名古生物学家、古地理学家、地质教育家和《古地理学报》荣誉编委刘本培教授八十华诞暨从事地质教育事业60年!刘本培教授1932年11月出生于上海市松江县,1950年3月以同等学力从上海同济大学附中考入清华大学地质地理系,1952年夏毕业后一直在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地质学院—湖北地质学院—武汉地质学院—中国地质大学)从事地质教育与科学研究工作。20世纪90年代年曾受聘担任石油大学(华东)兼职教  相似文献   
42.
根据三叶虫Acanthometopus obesus、Trianguraspis nodus、Petalocephalus laevis、Taishaniasp.等的发现,将淮北地区捻山剖面原属凤山阶的地层划归长山阶,以Acanthometopus带作为该区长山阶最顶部的三叶虫带,淮北地区凤山阶与长山阶的界线应在Ptychaspis-Tsinania带与Acanthometopus带之间;通过与标准剖面及邻近地区的对比,淮北地区的崮山组应予解体,原崮山组上部与炒米店组岩性一致,应划入炒米店组,其下部岩性与张夏组一致,应划入张夏组,淮北地区无崮山组。淮北地区的炒米店组跨越了整个长山阶和凤山阶中下部,据岩性差异可分为上、下两段;炒米店组在华北地区具有明显的穿时性,其底界从长山阶底界跨至凤山阶顶界。  相似文献   
43.
三维形态结构复杂、分布广泛的Zoophycos一直是众多遗迹学家研究的热点.通过对1855年至2011年发表的具有详细形态描述并配有图版的动藻迹(Zoophycos)文献进行系统整理,基于详实的Zoophycos形态结构特征,系统修订了Zoophycos 属,将Zoophycos主要划分为9个种,即Zoopycos c...  相似文献   
44.
45.
46.
杨雪英  龚一鸣 《地球科学》2011,36(4):643-658
莓状黄铁矿这一奇妙的微晶(0.1~1 μm)矿物集合体(5~50 μm)自科学家首次发现(1923年)和冠名(1935年)至今一直是不同学科竞相研究的热点.主要从莓状黄铁矿的形成机制、莓状黄铁矿与环境的关系等方面回顾了莓状黄铁矿的生物成因说(1923-1969年)、非生物成因说(1969-2000年)和多元成因说(2000-现今)各研究阶段取得的进展和存在的问题,指出莓状黄铁矿作为表层生物圈、深部生物圈和地外环境与生命示踪计具有巨大潜力,提出从地球科学、生命科学、材料科学、化学和纳米科技以及凝聚态物理学融合的角度加强对莓状黄铁矿研究的建议.   相似文献   
47.
地层学与其他自然科学中的时间概念可区分为存在的时间和演化的时间两类,地层学就是依据这两类时间概念和标志构建地质学的时间坐标。选定百万年为地质学的基本时间单位在某种意义上来说是地层学的武断和盲从,它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地质学对精确性、严谨性的不懈追求。地层学完全能够在“存在的时间”和“演化的时间”中,依据自然规律和需要构建地质学的时间单位谱,如天、月、年以及岁差、斜度、偏心率周期等,建立与人类社会接轨的时间单位和地质学时间坐标。地层的形成作用可以区分为垂向加积和侧向加积作用以及它们的复合类型--生物加积和热侵位加积作用。由垂向加积作用形成的地层序列遵循地层学三定律(上新下老;水平叠置;侧向连续),岩性界面通常与等时面平行;由侧向加积作用形成的地层序列遵循瓦尔特相律和岩石地层单位穿时的普遍性原理,岩性界面通常与等时面斜交;而由生物加积和岩浆侵位加积作用形成的地层,其岩性界面与等时面的关系需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  相似文献   
48.
海相遗迹学经历了博物学者时代、藻类时代、大辩论时代、黎明时代,目前正处于现代遗迹学时代。海相遗迹学发展历程中的里程碑事件包括:博物学者对遗迹化石的初步研究、遗迹化石真实属性的确立、德国森根堡海洋研究所的建立、遗迹化石的行为习性分类,以及遗迹相、遗迹组构等重要概念的提出和发展。在系统回顾总结海相遗迹学成就和问题的基础上,着重展示了海相遗迹学发展的3个方向:遗迹化石三维形态重建与形态发生模拟,综合遗迹分类学以及微观手段的运用。海相遗迹学在诠释遗迹化石所反映的生物行为习性以及不同尺度生物—环境相互作用与协同演化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9.
缺氧条件是形成和保存优质烃源岩的重要条件。古氧相的研究对查明海相优质烃源岩时空分布、恢复地史时期古环境演化具有重要意义。泥盆纪时期,南华海受陆内裂陷作用影响,形成台地(滨岸台地和孤立台地)与台沟间列的盆地格局。不同的控制因素控制了古氧相的类型。在台沟和钦防裂陷海槽中,海水分层控制了泥盆纪的古氧相类型和变化。台沟和钦防裂陷海槽以厌氧相与准厌氧相为主。在台地相区,海平面变化控制了古氧相的类型和分布。台地相区的古氧相主要是常氧相和贫氧相。南华海中、晚泥盆世硅质沉积、磷质沉积发育,有机质丰富,形成了有机质-硅质-磷质沉积三位一体的特征,指示上升流作用明显。南华海地区泥盆纪位于赤道附近的信风带,向西的表面洋流越过南华海在西部形成离岸流,海底海水向东补充形成上升的底流,也说明了泥盆纪南华海上升流存在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50.
华南泥盆纪海平面弯化节律及圈层耦合关系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龚一鸣  吴诒 《地质学报》1997,71(3):212-226
在加里东不整合面之上的华南纪盆系中,可识别出20个正层序和相对应的海平面变化旋回,其中下泥盆统9个,中泥盆弦5.5个,上泥盆统5.5个。它们可归并为4个正层序组,最大海泛面分别位于sulcatus带,perbonus带(D^31),中、上varcus带(D^22)和gigas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