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1篇
  免费   43篇
  国内免费   15篇
地球物理   12篇
地质学   107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0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6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8篇
  1993年   8篇
  1992年   3篇
  1990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2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3 毫秒
21.
系统描述了发育于广西六景、贵州独山、贵阳乌当泥盆纪3个浅海沉积区Cruziana遗迹相Chondrites的产出特征,结合华南泥盆纪其他5个浅海沉积区Cruziana遗迹相的Chondrites资料,对Chondtites的寄主岩系颜色分级、遗迹组构、潜穴直径、遗迹属种的综合研究表明,只有寄主岩系为深灰色-黑色,岩性为灰岩、泥灰岩,潜穴直径小于1 mm,无其他遗迹化石共生时,Chondrites才是贫氧环境标志性遗迹化石的新认识,而个体粗大的Chondrites常发育在常氧环境中.  相似文献   
22.
龚一鸣 《沉积学报》1993,11(2):75-83
新疆北部泥盆系火山碎屑浊积岩包括粗粒、中粒和细粒火山碎屑浊积岩三大类,后者尚可进一步划分为粉砂质、泥质和生物成因浊积岩。岩性上以含火山物质有别于陆屑、钙屑浊积岩。在火山碎屑浊积岩中识别出20种层序结构,它们可归并为完整鲍马序列、连续不完整鲍马序列和间断不完整鲍马序列三类。文章认为:间断不完整鲍马序列是多个浊流事件或浊流事件与其他事件相互叠加、干扰的产物,为活动构造环境,特别是火山岛弧海中非单源、单方向浊流沉积或火山碎屑浊积岩或细粒浊积岩的重要特征。  相似文献   
23.
贵州独山的上泥盆统由碳酸盐缓坡和碳酸盐台地两种沉积类型组成,包括13种沉积相和25种微相类型.它们构筑了6个层序,其中3个Ⅰ型层序和3个Ⅱ型层序.与6个层序对应的6个三级海平面升降旋回的速度、幅度和频率显示了不同的特征,第1和第2个旋回呈高幅、低频速进和高频缓退特征.第3个旋回为高幅、高频速进和高频缓退.第4个旋回为低幅、高频的中速进-退特征.第5、6个旋回具中、高幅高频缓进和低频速退特征.本文最后对不同沉积体系域和两种层序界面的成岩特征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24.
25.
一湖南宁远早—中泥盆世陆源碎屑岩地层剖面,位于湖南省南部宁远县半山水库(以下简称半山剖面),厚471.03米,其岩性主要是一套紫红色砂岩、泥质粉砂岩,含植物化石碎片,上部含多层豆状赤铁矿,下部遗迹化石和各种类型的交错危理发育。虽然借助野外的宏观标志和室内分析,某些层位的岩相类型可以比较准确地确定,但对整个剖面在岩相类型和旋回特征上的纵向演化系列很难把握。本文试图用马尔科夫概型分析,以剖面时间序列内部结  相似文献   
26.
广西上泥盆统轨道旋回地层与牙形石带的数字定年   总被引:6,自引:3,他引:6  
轨道旋回地层学的研究表明, 广西上泥盆统弗拉阶-法门阶(F-F)之交盆地相和斜坡相碳酸盐岩地层序列中可分辨出纹层、层束、层束组和超层束组4级旋回层, 它们分别受亚米兰柯维奇旋回、岁差或斜度(黄赤交角)旋回、偏心率旋回和长偏心率旋回控制, 其周期值分别为8000~10000和16667或33333, 100000和400000 a. 泥盆纪偏心率与岁差、偏心率与斜度、长偏心率与偏心率之间的级序结构为1:6, 1:3, 1:4. 运用轨道旋回地层学的研究结果对弗拉阶至法门阶下部12个标准牙形石带的数字定年结果显示, 它们的时间延续分别是(自下而上): falsiovalis带为0.4 Ma, transitans带为0.4 Ma, punctata带为0.4 Ma, 下hassi带为0.3 Ma, 上hassi带为0.4 Ma, jamieae带为0.2 Ma, 下rhenana带为0.8 Ma, 上rhenana带为0.6 Ma, linguiformis带为0.8 Ma, 下triangularis带为0.3 Ma, 中triangularis带为0.3 Ma, 上triangularis带为0.3 Ma. 弗拉阶的时间延续为4.3 Ma. 在F-F事件期, 牙形石是最后绝灭(linguiformis带的最晚期)和最早复苏(包括整个下、中triangularis带)的正常海相生物类群. 牙形石集群绝灭持续的时间为100000~200000 a, 复苏的时间间隔为0.6 Ma. 用已公布的阶间界线数字年龄值之差除以阶内化石带的个数所得的化石带的平均时间延续不能真实地反映生物和环境演变过程的复杂性和非均一性.  相似文献   
27.
黔南泥盆系的风暴遗迹相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风暴沉积岩在黔南泥盆系地层中比较常见,其中的遗迹化石也较为丰富,为研究风暴遗迹相提供了良好的场所。风暴作用的强度和持续时间影响了沉积环境的水能量、含氧量等物化条件,遗迹化石群也随之有所变化。本文研究了发生在Glossifungites,Skolithos,Cruziana和Zoophycos等不同遗迹相环境中的风暴沉积遗迹化石组合,把它们划分为三种类型:(1)单调型风暴遗迹相,风暴作用较弱,风暴沉积过程中的遗迹化石属种和数量较少,但仍与风暴前后的遗迹化石组合属于Seilacher(1967)的相同遗迹相;(2)混合型风暴遗迹相,风暴沉积形成新的遗迹相附加于较低能的遗迹相中;(3)多元混合型风暴遗迹相,随着强烈风暴作用强度的变化,在风暴沉积期出现两种以上遗迹相的沉积环境  相似文献   
28.
华南泥盆纪海平面变化节律及圈层耦合关系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在加里东不整合面之上的华南纪盆系中,可识别出20个正层序和相对应的海平面变化旋回,其中下泥盆统9个,中泥盆统5.5个,上泥盆统5.5个。它们可归并为4个正层序组,最大海泛面分别位于sulcatus带(D_1~2),perbonus带(D_1~3),中、上varcus带(D_2~2)和gigas带(D_3~1)。对埃姆斯期和吉维期4个海平面变化的瞬间状态,进行了瞬时古地理再造。华南泥盆纪海平面变化节律可分为三类:自节律;全球性他节律、区域性他节律;耦合节律,它们分别发育于法门期;布拉格期、艾费尔期;洛赫科夫期、埃姆斯期、吉维期、弗拉斯期和法门期/弗拉斯期之交(F/F)事件期。处于相对干暖和宁静期的布拉格期和艾费尔期全球性他节律海平面变化的原因,难以用冰川和构造机制解释,可能与海洋盆地容积或地球体积的脉动膨缩有关。F/F事件期的耦合节律海平面变化是地内外因素、圈层协同行为和耦合效应的灵敏标志。  相似文献   
29.
关于非史密斯地层的几点思考   总被引:17,自引:3,他引:17       下载免费PDF全文
非史密斯地民支是指那些经历过不同程度变形,变质,变位,现存特征与其沉积时明显不同,甚至面目全非的无序或部分有序的地层-岩石体(区);非史密斯地层可划分为褶断地层类,韧变地层类和杂岩类,非史密斯地层的研究方向和技术路线可概括为分类,分区(带)分块(片)→形成,变位,变形和变质标志分析→区域地层的原生时空结构分析→确定构造地层带→建立岩石,年代地层系统,非史密斯地层学的出现是造山带地质深入研究的产物,  相似文献   
30.
系统研究了湖北黄石新下陆下三叠统嘉陵江组碳酸盐岩地层中6个属的遗迹化石: Helminthopsis, Palaeophycus, Phycodes, Planolites, Rhizocorallium, Scalarituba,确认上述遗迹化石属于Cruziana遗迹相,依据风暴沉积及遗迹化石的组合推断嘉陵江组沉积序列是正常潮坪、浅海陆棚、浅水蒸发岩的沉积旋回.黄石地区的遗迹化石与美国西部弗吉尼亚早三叠世早期到晚期的演化特征以及前寒武纪-寒武纪之交、晚泥盆世弗拉期-法门期之交的遗迹化石所显示的演化特征颇为相近,这一耦合现象可能与生物-环境的系统演化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