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3篇
  免费   16篇
  国内免费   1篇
地球物理   76篇
地质学   1篇
综合类   3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2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3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1.
中高频带地下水位对气压和固体潮的响应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来贵娟  黄辅琼 《地震》2010,30(2):80-88
我国前兆观测网络数字化改造的完成, 使得对地震地下水位观测的孕震信息提取和干扰因素排除的研究拓宽至更广的频率范围, 而对原有一些认识的重新考察也成为可能。 本文从中国地震前兆台网挑选出数据质量较好的10个台站, 分析各个台站2008年1月1日至5月11日的地下水位和气压资料及理论重力固体潮的频谱及其频域相关性特征, 并分析了地下水位对气压响应的时移。 结果表明, 中高频带地下水位对气压的响应没有低频带好, 两者相关性随周期的减小而减弱; 含水层岩性对中高频带地下水位的气压和固体潮响应特征有较大影响, 部分灰岩井在高频频段存在地下水位对气压响应异常的现象; 时移效应对水位的气压响应整体特征影响不大, 体现出两种信号自身的复杂性。  相似文献   
12.
2000—2006年怀来CO_2变化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介绍了怀来CO2测点的地质条件和基本动态特征,重点分析了2000年以来测值最高值逐年升高的变化特征.逐一排除了测试管、地温、降雨等因素引起变化的可能性,与40 km外延庆松山CO2监测点类似的变化特征对比也说明这种变化不是人为因素所致.分析显示CO2测值逐年升高的特征与测点周围300 km范围内最高震级逐渐增大的特征相吻合,可能反映了京西北地区能量的逐渐积累,应力状态的不断增强的过程.  相似文献   
13.
Skempton系数B定义为,在不排水条件下,平均应力变化所引起的孔隙压力变化与应力变化的比值,它是一个重要的孔隙一流体参数,是联系孔隙压和引起孔隙压变化的平均应力变化的桥梁(Skempton,1954;Wang,2000)。早期,Skempton系数B可以通过岩石物理实验测得。实验结果显示出,  相似文献   
14.
长期的观测实践表明,地震造成的地下水变化已经成为一种普遍现象,其形态包括类似地震波的振荡和与地震波形态迥异的阶跃。  相似文献   
15.
张北—尚义地震前地下流体异常特征分析   总被引:8,自引:4,他引:4  
黄辅琼  王吉易 《地震》1998,18(4):358-366
分析了华北北部地区(3~42°N,110~120°E)张北-尚义地震前出现的地下流体各测项异常。研究结果表明:异常数量多,可靠异常达36项,且流体物理异常多于化学异常;异常形态复杂,地震地下流体异常各种形态均有所表现,并以水位的趋势上升异常占优势;中长期、中期和短期异常多,临震异常不突出,震时异常显著;异常时空演化过程中,总体上呈现出异常数量由外围向震中区,由中长期向短期逐渐发展的趋势,但同时也表现出空间分布上此起彼伏,时间进程上时起时落的特征。对沿着NW向构造带出现的一批1994年同步转向上升的长趋势水位异常和水氧上升、下降长趋势异常是否完全由本次张北-尚义地震所引起,还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6.
1999~2002年地震预报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回顾了中国在1999~2002年开展地震预测、预报研究的进展. 重点回顾了在此期间利用地震学、形变、电磁、流体和综合5类学科方法开展中短期地震预报研究的成果,以及这些成果在地震预报实践中的探索性应用.   相似文献   
17.
按照地下水诱发异常的机理,讨论了诱发前兆异常的干扰与识别问题,并对“降水、地下水干扰”观点提出质疑。拟定出5个诱发异常的判据。初步拟定以地下水为加卸载手段的加卸载响应比方法。提出“长、中、短、临多层次组合(耦合)式地震预报模式”。提出地震分析预报方法“同一化”研制思路,对地震地下流体学的发展方向提出了意见。  相似文献   
18.
2005年3~10月,陕西省关中东部华县毕家乡东林场农业灌溉用井群体出现强烈的翻花、冒泡、响声现象,个别井水色浑浊。其历时之长,范围之广,在陕西省内近30年来少见。我们从中国地震局监测预报司编著的《地震前兆异常落实工作指南》的主导思想出发,对华县井水宏观异常现象进行了较为深入的现场取样调查、测量与分析,从化学成因的角度对这一宏观异常现象进行分析解释,所得结果得到了跨断层水准测量结果的佐证。认为该次井水的宏观气体异常作为当地地震短临前兆的依据不充分。最后给出了分析处理井水宏观气体异常现象的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19.
小波分析在井水位的气压和潮汐改正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晏锐  黄辅琼  陈颙 《中国地震》2007,23(2):204-210
本文将小波分析方法应用于地下水位观测资料的气压和潮汐改正中。该方法利用小波将气压观测和理论重力固体潮资料分解为不同频段的时间序列,用最小二乘法求出气压和固体潮不同频段的响应系数,以消除气压和固体潮对水位的影响。用该方法计算的结果与一般线形回归分析方法得到的结果进行对比,发现该方法能更有效地分析和消除气压和固体潮对地下水位的影响。小波分解在井水位气压、潮汐改正中的应用以波动理论和振动理论为基础,它不仅考虑了观测资料的频率域特性,而且还能直接在时间域内计算出不同频率范围的气压系数和潮汐系数,具有明确的物理意义。  相似文献   
20.
地壳形变与地下水异常关系研究进展   总被引:13,自引:2,他引:11  
地壳形变异常是地壳构造变动中直接的表现,也是物理含义最为明确的地震前兆之一。地下水异常能够提供多种形式的构造活动过程(包括地震)。这两类异常能够以不同的力式和特点反映出地震孕育过程中伴随的前兆信息,并成为地震预报的重要手段;而它们之间既相互联系又相互影响。因此,对两类异常关系的研究对于识别地震前兆特别是短临前兆至关重要。归类了地震孕育模型及其前兆异常机理,并对前兆异常机理进行归纳整理和简述,然后从机理和前兆方面综述了地壳形变与地下水异常关系的研究成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