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9篇
  免费   38篇
  国内免费   187篇
大气科学   226篇
地球物理   9篇
地质学   16篇
海洋学   2篇
综合类   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1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12篇
  2006年   22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4篇
  2002年   12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9篇
  1998年   8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17篇
  1995年   8篇
  1994年   9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6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5篇
  1988年   6篇
  1987年   5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6篇
  1984年   6篇
  1983年   3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1篇
  197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5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50 毫秒
61.
冬季赤道西太平洋环流状况与后期亚洲季风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武炳义  黄荣辉 《大气科学》2001,25(5):609-626
基于月平均NCEP再分析资料(1958~1997年)以及中国336个台站月降水总量(195l~1994年),通过合成、相关以及统计显著性检验方法,研究了赤道西太平洋区域冬季环流状况与后期春夏季亚洲(东亚和南亚)季风环流变化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冬季赤道西太平洋环流状况对后期南亚季风和东亚季风以及我国夏季降水均有显著的滞后影响.冬季赤道西太平洋海域海平面气压偏高(低),对应反气旋(气旋)性环流异常,致使后期东亚和南亚夏季风均偏弱(强)以及我国长江流域夏季降水偏多(少),揭示了实施这种滞后影响的一般特征.  相似文献   
62.
宋玉成,黄荣辉TheDynamicalEffectsofDivergentWindontheIntraseasonalvariabintyoftheEastAsianCirculation¥SongYuchengandHuangRonghui(Ins...  相似文献   
63.
黄荣辉  严邦良 《大气科学》1993,17(3):257-267
本文用线性化全球原始方程谱模式来研究地形强迫行星波的垂直传播过程及演变特征.模式的积分结果表明:行星波的能量沿两支波导进行传播,在波从对流层向平流层传播中,极地波导起着主要作用.由于重力波破碎的阻尼作用,地形强迫的行星波无论它的波作用量或振幅都呈现振荡状态.  相似文献   
64.
分析了极地环流与东北地区天气的关系,得出极地环流的季节特征、逐日变化和年际变化。  相似文献   
65.
黄荣辉  李荣凤 《大气科学》1981,5(3):300-309
本文用经验正交展开的方法分别展开了北京、上海、广州三地区的无线电探空得到的温度和风场的垂直廓线。指出在中高纬地区用6个参数就可以描述气温垂直分布特征,而在低纬度地区则需用7—8个参数才行。而对于风场,则中高纬和低纬均必须用9个参数才能描述风场的垂直分布特征。从此统计特征可以看出,为了较准确反映大气的斜压性,最少得用6层,若用实测风场来算初始风场,最好用9层模式,这样才能比较准确地反映风场的垂直结构。  相似文献   
66.
本文较简单而系统地说明了大气中CO_2及类似于CO_2的线形分子的红外吸收带透过率公式及计算方法。在不伤害物理本质的前提下采用分子光谱模型处理。在计算P、R两支谱线的吸收时,采用艾尔萨斯模型并加上弱谱线吸收订正。当有Q支谱线时则在靠近Q支吸收有影响的波段计及Q支谱线的吸收,对它也采用相应的模型处理。  相似文献   
67.
陈际龙  黄荣辉 《大气科学》2006,30(6):1091-1102
利用1979~2003年的NCEP/NCAR再分析资料探讨了亚澳季风各夏季风子系统 (南亚夏季风、东亚夏季风、北澳夏季风) 流场结构及其季节演变的气候学特征.结果表明: 南亚夏季风和北澳夏季风纯属热带季风, 盛行纬向气流和纬向风垂直正切变, 即低层西风、高层东风, 但北澳夏季风的强度明显弱于南亚夏季风, 而东亚夏季风由热带季风和副热带季风组成, 盛行经向气流和经向风垂直正切变, 即低层南风、高层北风, 且纬向气流高低层配置相对复杂, 相对北澳夏季风而言, 南亚夏季风的低层西风强而深厚, 而东亚夏季风的低层南风强而深厚.从热带季风区流场结构的季节演变过程看, 这三个夏季风子系统均为垂直斜压结构.三者的共性还表现在热带季风区纬向气流高低层配置的季节性转向, 即夏季风爆发时从低层东风、高层西风转换为低层西风、高层东风, 夏季风撤退时从低层西风、高层东风转换为低层东风、高层西风.此外, 南亚夏季风的季内变化平稳, 而东亚夏季风和北澳夏季风的季内变化剧烈; 东亚夏季风的经向跨度大、维持时间最长, 而北澳夏季风的经向跨度小、维持时间最短.  相似文献   
68.
By using a 2-layer AGCM designed by Institute of Atmospheric Physics,Chinese Academy ofSciences.this paper investigates influences of thickness and extent variations in Arctic sea ice onthe atmosphere circulation,particularly on climate variations in East Asia.The simulation resuhshave indicated that sea ice thickness variation in the Arctic exhibits significant influences onsimulation results,particularly on East Asian monsoon.A nearly reasonable distribution of sea icethickness in the model leads directly to stronger winter and summer monsoon over East Asia.andimproves the model's simulation results for Siberia high and Icelandic low in winter.On the otherhand,sea ice thickness variation can excite a teleconnection wave train across Asian Continent,andin low latitudes,the wave propagates from the western Pacific across the equator to the easternPacific.In addition,the variation of sea ice thickness also influences summer convective activitiesover the low latitudes including South China Sea and around the Philippines.Effects of winter sea ice extents in the Barents Sea on atmospheric circulation in the followingspring and summer are also significant.The simulation result shows that when winter sea iceextent in the target region is larger (smaller) than normal.(1)in the following spring (averagedfrom April to June).positive (negative) SLP anomalies occupy the northern central Pacific.whichleads directly to weakened (deepened)Aleutian low.and further favors the light (heavy) sea icecondition in the Bering Sea:(2)in the following summer,thermal depression in Asian Continent isdeepened (weakened).and the subtropical high in the northwestern Pacific shifts northward(southward) from its normal position and to be strengthened (weakened).  相似文献   
69.
从气候环境的变化及其对工农业和人类生活的影响论述了气候系统动力学和气候预测研究在地球科学中的地位和作用,指出气候系统动力学与气候变化预测是当今大气科学的一个重要前沿研究领域;并从气候系统及其各子系统的相互作用论述了气候系统动力学与气候预测的研究对象和主要研究内容;此外,还从当今气候和环境科学发展的趋势和特点指出气候动力学研究应采取的研究路径与方法。  相似文献   
70.
耿全震  黄荣辉 《气象学报》1996,54(2):132-141
研究了1982/1983年12—2月对流层上层由辐散风和瞬变的涡度通量所产生的涡度源异常对定常波异常的强迫作用。结果表明,瞬变的涡度通量辐合的异常有抵消或耗散辐散风产生的涡度源异常的趋势;定常波的异常是在这两种强迫力的共同作用下维持的。同时还表明,对1982/1983年的情况,热带和赤道中东太平洋上的涡度源异常以及中纬度北太平洋上的涡度源异常都对太平洋/北美地区的大气环流异常起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