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0篇
  免费   4篇
地球物理   1篇
地质学   8篇
海洋学   1篇
自然地理   24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6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9 毫秒
11.
城市轨道交通和建成环境对居民步行行为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步行作为一种主要的交通方式和日常体力活动形式,其与公共交通使用和建成环境的关系是城市地理学和公共健康研究的热点。目前城市轨道交通对步行行为的影响研究相对不足,且在中国的实证研究中对于自选择问题的控制尚未引起足够重视。基于2014年西安市建成环境与居民出行行为微观调查数据,采用匹配对照的准实验研究设计,通过自选择效应的控制,本文探究并区分了城市轨道交通及建成环境对交通和休闲步行频率的影响。研究发现:① 出行态度和偏好等自选择因素对个人步行频率具有重要影响。② 控制了个人社会经济属性和自选择因素后,受访者对建成环境的感知极大地影响了步行频率。③ 客观建成环境变量对于步行频率的影响与发达国家的实证研究结果存在一定差异。无论交通步行还是休闲步行频率模型中,均未发现密度的显著影响。客观建成环境变量中周边购物及餐饮设施数量和常规公交站点数量对交通步行频率产生显著正效应,但对休闲步行并不产生显著影响。④ 地铁对交通步行频率具有显著的独立影响。本研究有助于进一步了解城市居民步行出行背后的影响因素,并为通过优化城市土地利用规划来引导城市居民绿色和健康出行的政策制定提供启示。  相似文献   
12.
王彩会  陈杰  黄晓燕 《江苏地质》2008,32(2):122-125
在全面的水质调查的基础上,对苏锡常地区采集潜水水样进行分析。测试结果表明:苏锡常地区潜水水质在空间分布上具有较为明显的分带性。通过分析认为:苏锡常地区潜水的水质在空间上的差异与含水层及其包气带的沉积环境有着密切的联系;基底构造的继承性差异沉降运动、气候冷暖交替引起的海面频繁升降以及河流、湖泊的搬运与沉积均对区内潜水水质的水化学特征的形成起到控制性作用。  相似文献   
13.
为合理利用地下水资源、保护地质环境,采用传统的可采模数法对第Ⅳ承压含水层的可采资源量进行计算。结果表明,对研究程度低、资料欠缺的含水层,应用可采模数法确定可采资源量是行之有效的计算方法。  相似文献   
14.
低碳城市已成为应对全球气候变化和促进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重要研究领域,但从微观层面探讨城市居民通勤碳排放特征和影响因素的研究较为缺乏.利用对广州市不同圈层社区的问卷调查数据,对其通勤碳排放进行测算,采用分等定级和洛伦兹曲线分析社区间、社区内、个体间的分异,并建立了基于多元回归的社区居民通勤碳排放的影响模型.结果显示:社区居民通勤碳排放较符合“60-20”规律(温室气体排放最多的20%的人排放了总量的60%).中心区和边缘区的通勤碳排放不均等性更大;不同个人、家庭和通勤属性的通勤者的碳排放量存在较大差异;通勤距离、出行交通方式、每天的通勤往返次数、个人的工作月收入和所在街道的人口密度对家庭通勤碳排放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15.
李朗  姚炳魁  黄晓燕 《江苏地质》2014,38(2):273-277
通过建立符合该地区承压地下水赋存条件和渗流特征的地下水三维数值模型,并在模型识别、验证的基础上,根据各承压含水层的水位控制要求,调整现有地下水的开采布局,以乡镇为单位,确定出各含水层的地下水可开采资源量及最优开采布局,并预测2011—2020年底逐年地下水水位动态变化情况。  相似文献   
16.
超采区变化趋势分析是地下水超采区评价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对比2013年和2005年江苏省地下水超采区划分成果,对超采区变化趋势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江苏地下水超采区呈现总面积减少但苏南苏中变小、苏北变大的趋势。  相似文献   
17.
中国西北地区长期面临资源组合不匹配、区域发展不平衡的问题,而空间区位又决定了其具备促进区域协调、沟通国际国内、调整经济结构、筑牢生态屏障的战略地位。建设具有引领作用的生态经济枢纽区,将有助于改善西北及全国的生态环境问题、提升全域生态安全水平,同时也对国家经济发展具有推动作用。本文立足中国西北“水三线”空间格局,依据国家战略定位与生态经济功能,基于对研究区人地环境、城市群与城镇发展体系、人口布局与民族构成的全面解析,解读生态经济枢纽区的基本内涵,其可归纳为生态功能区、经济枢纽区、文化融生区、深陆通道区四个方面。进一步,本文综合宏观布局、资源禀赋、生态环境、陆海统筹等视角,阐明了生态经济枢纽区建设的功能定位,构建了西北“水三线”地区极点带动、轴带支撑的总体空间布局。并提出河西、兰西、天山北坡、环塔里木盆地绿洲四大生态经济枢纽区的建设格局与发展途径,探索了生态经济枢纽区与国家战略布局的互动关系。以期助力中国新时期西部大开发形成新格局,为中国“一带一路”的“深陆”研究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8.
中国城市私人汽车发展的时空特征及影响因素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黄晓燕  曹小曙  李涛 《地理学报》2012,67(6):745-757
选取中国235 个地级以上城市为样本,研究了1990-2009 年中国城市私人汽车拥有量演变的时空特征,并选取了9 个解释变量,使用1995-2009 年的面板数据,建立面板数据模型量化各影响因素的贡献率,分析各因素对城市私人汽车拥有量的作用机制。研究结果表明:① 中国城市私人汽车的发展呈现出一定的阶段性特点,并具有明显的空间集聚及区域分异特征;② 中国城市私人汽车发展的空间差异呈先增大后缩小的倒“U”形变动轨迹;2000 年后,中国城市私人汽车发展的空间差异出现了地带间趋异而地带内趋同的现象;③ 经济因素是私人汽车拥有量的决定性因素,私人汽车拥有量随人均收入的发展呈现出“S”形增长,城市化水平对私人汽车拥有量具有显著正效应,但对特大及巨大城市却产生了不显著的负效应;④ 城市空间扩张带来的城市规模增加会导致城市私人交通工具使用需求增大,当城市人口规模达到一定的临界值以上后,城市人口密度的增加能抑制私人汽车拥有量的增加;⑤ 城市公共交通及出租车的服务能力对私人汽车的增长有抑制作用,但并不显著,且随着城市规模的扩大,城市公共交通发展对私人汽车增长的抑制作用逐渐增强。  相似文献   
19.
江苏省人民政府于2013年划定了地下水水位控制红线,是我国率先实施地下水水位红线控制的省份之一。从江苏水文地质条件和地下水开发利用实际出发,提出了地下水水位红线控制水平评估的体系、标准及方法,适用于对省、市、县及乡镇的地下水水位红线控制管理工作评估,为掌握地下水资源管理成效、客观反映地下水水位红线控制水平提供了一套管理辅助评估方法体系。  相似文献   
20.
为了加强砀山县矿产资源勘查、开发利用,促进矿产资源利用方式,优化资源配置,合理利用矿产资源,保持矿业可持续健康发展,促进砀山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快速发展,宿州市朱楼矿业有限公司委托安徽省地质矿产勘查局325地质队在砀山县朱楼地区开展煤炭地质勘探工作,勘查区面积29.66km2,共施工水文孔9个,抽水13层.基本查明了勘查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