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8篇
  免费   16篇
  国内免费   7篇
地球物理   1篇
地质学   59篇
综合类   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5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2 毫秒
31.
1研究区概况地处长江三角洲地区的金坛市山体资源十分珍贵,仅在西部茅山低山丘陵山区有分布,全市73座海拔50m以上的山丘分布面积仅41km^2,占市域总面积的4%。茅山低山丘陵地区是省级茅山风景名胜区所在地,也是金坛重要的林茶果生产基地、天然绿色屏障和特色生态农业和旅游资源开发的潜力地区。金坛市矿产资源的开发利用对茅山风景名胜区自然生态环境的负面影响十分突出,  相似文献   
32.
江苏常州横林地裂缝1989年始发,是苏锡常地区最早被发现的地裂缝,整体沿NE向走向,落差100~500mm,裂缝带宽度50~350m,局部地裂缝分布和走向受古潜山控制.地裂缝空间上主要发育于古潜山的边缘及砂层与岩溶接触带,时间上其发展与地下水主采层水位下降速度加快、岩溶水水位低于第Ⅱ承压水水位的阶段相对应.综合分析推断...  相似文献   
33.
随着我国经济实力的增强和人民对生态环境的要求日趋增高,废弃露采矿山恶劣的生态环境已成为城市发展和生态省建设的瓶颈.本文在废弃露采矿山旅游资源开发利用的必要性和可能性论证的基础上,通过盱眙象山国家矿山公园的建设实例,来探讨废弃露采矿山旅游资源开发利用的前景,为废弃露采矿山环境整治提供新思路、新方法,最终实现废弃露采矿山旅游资源开发与生态省建设双丰收的目的.  相似文献   
34.
国土空间开发适宜性评价是国土空间开发规划的基础,对城市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基于泰州城市地质调查成果,结合城市发展规划,全面分析了泰州城市规划区的地质资源本底、地质环境安全、生态敏感性和地下空间开发适宜性,构建了适用于泰州城市规划区的国土空间开发适宜性评价指标体系,将影响国土空间开发适宜性的指标分为限制性和非限制性两...  相似文献   
35.
徐州市矿山地质环境现状分区评估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以徐州市矿山地质环境调查资料为基础,选取矿山环境问题的10个负效应评估因子和矿山环境整治成效的3个正效应评估因子,采用综合指数评判法,对徐州市矿山地质环境现状进行分区评估。  相似文献   
36.
江苏省地质环境区划评价指标体系初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建立地质环境区划评价指标体系,评价地质环境质量,对有效保护地质环境、履行地质环境保护管理职能具有重要意义。笔者在充分分析研究江苏省地质环境资料及成果的基础上,以地质环境问题为导向,人地和谐统一的思路,基于地质环境安全、地质资源保障及社会需求的原则,从地质环境的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两方面考虑,建立了地质灾害(防治)、矿山地质环境(保护)、山体资源保护、地质遗迹保护、地下水污染防治和土壤污染防治等6个专项区划的评价指标体系,并提出一套由7个目标层、16个约束层和40项指标构成的江苏省地质环境综合区划评价指标体系,为合理评价江苏省地质环境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37.
江苏徐州城市地质调查需求分析及关键问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城市化及城乡一体化进程加快,地质环境问题对城市建设的影响日益突出,开展城市地质调查,解决城市地质问题已成为当务之急。从徐州市城市规划建设、重大工程建设、城市防灾减灾、生态环境保护及"智慧徐州"构建等方面分析徐州城市发展对地质调查工作的需求,从基础地质、地质资源、地质环境、综合研究、信息系统5方面部署徐州城市地质调查工作,并提出徐州城市地质调查中亟需解决的关键问题,即地下水资源约束与应急供水保障、岩溶区地下工程风险与灾害防控、采空区建设用地的适宜性与风险评价、塌陷地复垦土地质量与生态安全、城市地质信息系统的构建与"智慧徐州"融合。  相似文献   
38.
海绵城市——低影响开发雨水系统构建是一种新型的城市建设理念,是基于城市雨洪管理的一种可持续的城市建设模式,已被认为是破解水生态与城市发展失衡的最佳方式。在此背景下,城市地质调查工作需转型发展,应围绕海绵城市建设规划目标及低影响设施建设可能面临的地质问题,开展相应的调查工作。本文在分析海绵城市建设途径的基础上,提出了城市地质调查工作的发展方向,并以徐州城市地质调查工作为例,阐述了城市地质调查工作在海绵城市建设中的支撑作用。  相似文献   
39.
镇江大杨林岩溶塌陷及地裂缝灾害机理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镇江大杨林地区发生的民房墙体开裂、地面裂缝等地质灾害现象,从破坏特征看,应属地面塌陷和地裂缝共同作用的结果。根据地质调查资料,辅以物探(csAMT法)、钻探、槽形钻等工程勘查手段,基本查明了该地区内地质灾害发生的地质环境背景、形成条件及影响因素,重点分析了岩溶塌陷及地裂缝的形成机制。认为地下水开采是诱发岩溶塌陷的主要因素,并由此引发了居民区墙体及地面开裂,地袁水入渗侵蚀与持续干旱天气促进了农田地裂缝的形成。  相似文献   
40.
江苏省域内矿业废弃地分布广泛,对生态环境破坏严重,已影响生态省建设进程及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目前虽已采取了相应措施,并取得引人注目的成效。但与全省矿业开发对生态环境的破坏和生态省建设要求相比仍有差距。文章在全面分析全省露采矿业废弃地环境恢复治理现状及其制约因素的基础上,提出加速矿业废弃地环境恢复治理市场化的对策建议。统一规划矿业废弃地环境的恢复治理、统一协调其规划的实施和管理、实行有偿治理;治理初期采用半市场化运作的与政府联合开发模式、使治理业逐步成熟并走向市场化;加快矿业废弃地环境的恢复治理示范工程建设、建立不同类型的治理模式、促进恢复治理技术规范化;走矿山环境恢复治理产业化的道路、引导治理业由无序向有序转变;加强市场化宣传、吸引外部资金投入;建立健全矿山环境恢复治理的有关政策法规、形成多元化、多渠道的投资机制、规范市场运作机制等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