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8篇
  免费   16篇
  国内免费   7篇
地球物理   1篇
地质学   59篇
综合类   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5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1 毫秒
21.
22.
江苏省地质环境调查与区划主要研究成果综述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开展地质环境区划研究,对有效保护地质环境、履行地质环境保护管理职能具有重要意义。本项目既是国土资源部规划司开展全国地质环境区划的试点,又是江苏省地质环境保护规划的支撑性工作,是在国内尚无成功的范例,又没有成熟的理论研究体系下开展的。项目在分析地质环境区划概念与内涵的基础上,明确了江苏省地质环境区划“六专(专题区划)一综(综合区划)”的区划思路;从地质环境的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两个层面考虑,采用层次分析法,建立了地质灾害(防治)、矿山地质环境(保护)、山体资源保护、地质遗迹保护、地下水污染防治和土壤污染防治等6个专题区划评价指标体系;以MapGIS的空间分析模块为评价平台,进行了6个专题区划评价;基于6个专题区划成果,建立地质环境综合区划评判体系,以地质环境问题为导向进行一级区划,以地质环境功能为导向进行二级区划;从地质资源保障及地质环境安全角度,提出了地质环境保护规划建议。  相似文献   
23.
崔龙玉  姜素  黄敬军 《世界地质》2020,39(1):185-192
基于欧洲模式中针对岩溶含水层脆弱性的评价方法—COP法,根据区内实际水文地质条件,建立徐州城市规划区岩溶水脆弱性评价模型。评价结果表明,脆弱性级别高区、脆弱性级别较高区占徐州城市规划区总面积的23.12%、13.73%;脆弱性级别中等区占总面积的7.85%;脆弱性级别较低区和低区分别占总面积的11.57%、43.73%。总体来看,区内岩溶含水层脆弱性整体较低,不容易被污染;脆弱性高区主要分布在基岩裸露区及其周围地区。  相似文献   
24.
自然资源管理视角下江苏城市地质调查工作新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敬军  赵增玉  姜素  杨磊  高立  许书刚 《地质论评》2020,66(6):1609-1618
城市地质调查是城市规划建设和运行管理的基础工作。江苏在全国率先覆盖地级市的城市地质调查工作,形成具江苏特色的工作机制、工作方法、工作模式和工作成果,但尚不能满足自然资源管理的需要。本文在全面分析江苏城市地质调查工作成效和不足的基础上,基于自然资源管理需求,构建了由多尺度三维地质调查、多要素自然资源调查、多系统生态地质调查、多维度地下空间评价、资源环境监测网建设和城市地质信息系统及服务平台建设组成的城市地质调查工作新体系,并提出精准服务国土空间规划、建立地质大数据开放共享平台、推广“地质+”成果转化创新和探索后工业化时代工作方向等城市地质调查工作新思考。  相似文献   
25.
金苏滑坡是连云港地区典型的以岩土分界面作为滑动面的滑坡,其滑坡体为残坡积碎石土,滑坡发生在持续强降雨期间,造成了一定的财产损失.本文首先详细论述了滑坡的发育特征,在此基础上分析了滑坡的成因机制,对滑坡体的稳定性和危险性进行了分析,最后提出了滑坡的防治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26.
27.
废弃采石场岩质边坡绿化技术及废弃地开发利用探讨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随着我国经济实力的增强和土地资源的利用,人们对废弃采石场岩质边坡绿化及其废弃土地开发整理越来越重视。在本土飘台法、鱼鳞穴法、燕巢法、阶梯台阶法及钢筋混凝土框格悬梁等绿化技术应用的基础上,作者引进了客土喷播法、液压喷播法、三维网喷混植生法、喷混植生法等国外边坡防护绿化新方法,并重视废弃地的开发利用,不仅挖掘出废弃地的土地资源和旅游资源等潜力,而且产生巨大的社会、经济和生态环境效益。文章从废弃采石场环境治理需要解决的岩质边坡绿化及废弃地利用两方面,探讨了绿化技术的适宜性及废弃地开发利用的最佳方式。  相似文献   
28.
徐州是江苏省地质环境最复杂的地区,地质灾害严重影响本地区的可持续发展。基于现有地质灾害调查成果,研究徐州岩溶塌陷、采空塌陷和地面沉降的分布特征、发育规律、危害和形成条件。针对不同类型的地质灾害提出防治对策。  相似文献   
29.
国土空间开发适宜性评价是国土空间开发规划的基础,对城市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基于泰州城市地质调查成果,结合城市发展规划,全面分析了泰州城市规划区的地质资源本底、地质环境安全、生态敏感性和地下空间开发适宜性,构建了适用于泰州城市规划区的国土空间开发适宜性评价指标体系,将影响国土空间开发适宜性的指标分为限制性和非限制性两大类,开展了泰州市国土空间开发适宜性综合评价,并与城市空间格局规划进行比对分析,提出城镇空间和农业空间不同适宜区的差异化管控措施。结果表明,城市空间格局优化必须建立在地质资源保障和地质环境安全分析评价的基础上,开展国土空间开发适宜性评价是对城市地质调查成果的进一步凝练和提升,是城市地质调查服务于国土空间规划的具体体现。  相似文献   
30.
黄敬军  武鑫  姜素  崔龙玉  魏永耀  张丽  陆华 《地质论评》2018,64(6):1472-1480
海绵城市建设是落实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举措,是雨洪管理的一种可持续的城市建设模式,目前已成为众多行业和科技领域的讨论热点之一。海绵城市建设的核心是城市水安全,但要充分考虑“海绵体”承载体(岩土)的物性,即地质环境条件的差异,因此,建设海绵城市应重视地质环境条件研究。本文在分析地质环境条件对海绵城市建设影响的基础上,研究了徐州市海绵城市建设与地质环境条件之间的相互关系,建立了徐州市海绵城市建设的地质适宜性评判指标体系,基于地质环境条件划定了海绵城市适宜建设区、控制建设区和不宜建设区,为徐州海绵城市建设提供地质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