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692篇
  免费   503篇
  国内免费   763篇
测绘学   415篇
大气科学   477篇
地球物理   284篇
地质学   1529篇
海洋学   517篇
天文学   70篇
综合类   304篇
自然地理   362篇
  2024年   17篇
  2023年   88篇
  2022年   90篇
  2021年   89篇
  2020年   98篇
  2019年   115篇
  2018年   132篇
  2017年   66篇
  2016年   87篇
  2015年   102篇
  2014年   171篇
  2013年   148篇
  2012年   136篇
  2011年   139篇
  2010年   130篇
  2009年   131篇
  2008年   137篇
  2007年   127篇
  2006年   133篇
  2005年   140篇
  2004年   132篇
  2003年   97篇
  2002年   127篇
  2001年   104篇
  2000年   83篇
  1999年   88篇
  1998年   68篇
  1997年   66篇
  1996年   83篇
  1995年   75篇
  1994年   68篇
  1993年   63篇
  1992年   67篇
  1991年   66篇
  1990年   55篇
  1989年   49篇
  1988年   43篇
  1987年   50篇
  1986年   43篇
  1985年   36篇
  1984年   36篇
  1983年   32篇
  1982年   30篇
  1981年   13篇
  1980年   15篇
  1979年   12篇
  1965年   8篇
  1959年   11篇
  1957年   7篇
  1936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395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96 毫秒
931.
黄良民  陈清潮 《海洋学报》1989,11(1):94-101
我所“实验3”号船于1984年6月对巴林塘海峡东部海区的叶绿素和初级生产力进行了调查研究。结果表明,该海区的叶绿素a含量和初级生产力都比较低,平均分别为0.09±0.06rag/m3和108±16mgC/m2·d,真光层内叶绿素a的现存量平均为10.69±2.03mg/m2。叶绿素a含量在100m水层出现最大值,平均为0.16±0.04mg/m3。平面分布较均匀,25m层变化幅度最大为64%,其他水层均小于50%。叶绿素a含量与现场测定的荧光值呈显著的正相关(P<0.01)。  相似文献   
932.
南海现代海平面变化研究的进展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黄镇国  张伟强 《台湾海峡》2004,23(4):530-535
本文根据笔者近年对广东海平面变化的研究,并参考前人的研究结果,对南海现代海平面研究的进展进行了较系统的评述.认为数十年来南海相对海平面总体上呈上升趋势,上升速率一般小于2.5mm/a.1.8mm/a或1.9mm/a可以近似地作为绝对海平面上升速率.预测2030年或2025年相对海平面上升幅度为20~25cm.  相似文献   
933.
本文利用卫星、地面重力测量资料确定的球谐函数系数和地幔流体力学方程计算了南海及其围区不同模式的地幔流应力场。这些不同模式在不同程度上显示了不同规模的板块构造及板内构造特点。低阶及全阶场反映了大规模板块运动规律及碰撞边界,并为东亚边缘海是由于大陆边缘断裂解体、地幔向洋一侧蠕散的陆缘扩张观点提供了依据。高阶及中阶场则说明了陆缘地堑系的地幔流应力场特征与地质构造特点符合较好,并为边缘海尤其是南海的形成规律提供了新的基础资料。  相似文献   
934.
颗粒物质和微量金属在东海北部的沉积通量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于1990年运用沉积物捕捉器采样,实测了东海北部(32.00°N,126.00°E)海域颗粒物质和微量金属(Cu,Pb,Zn,Cr,Fe,Mn和Al)的海洋垂直通量。结果表明,颗粒物质的沉积通量随深度和季节而变化,明显地受上升流的影响。沉积的颗粒物质以0.45—63μm的小颗粒为主;Cu和Zn主要以有机物形式作垂直转移,Pb,Cr,Fe和Mn主要以弱键结合形式作垂直转移,Al则以硅酸盐的形式作垂直转移。沉积物中,颗粒Cu,Fe,Mn和Al以0.45—63μm的颗粒为主;颗粒Pb和Cr以大于63μm的颗粒为主;0.45—63μm和大于63μm的颗粒Zn在沉积物中占相近的比例。  相似文献   
935.
渤、黄海冰情与华北地区降水关系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利用北京1932~2000年逐月降水量资料、渤、黄海海冰资料及1951~2000年气候因子资料,运用相关分析方法对冬季渤、黄海冰情与华北地区降水的关系进行了探讨,研究结果表明:冰情与降水存在着条件相关,如果海冰冰级达到2.5级以上且冬季副高较前一年有增强趋势,年降水大于平均值的可能性很大。这一点是对华北降水进行预测的一个新发现,对华北年降水趋势预测有着积极的作用。根据冰情与副高可判断当年降水的趋势。  相似文献   
936.
吴少华 《海洋预报》1992,9(4):59-63
《台风和风暴潮资料的联合检索》可以对台风资料进行编号(序号)、时间、区域、路径相似检索,并与对应检索出的台风资料将风暴潮资料检索出来,还可以进行台风资料的时间和区域统计。检索程序是用FORTRAN语言编制,在CYBOL-840大型计算机上  相似文献   
937.
运用PCR-RFIJ技术分析凡纳对虾两个引进亲本群体及其各自子一代的遗传变异情况。用一对引物对这四个群体进行mtDNA-细胞色素氧化酶Ⅰ部分片段的PCR扩增,扩增结果为一条约1.25kb的条带。用19种限制性内切酶对该扩增条带进行酶切分析,其中HinfⅠ,StyⅠ,TaqⅠ这3种酶有酶切位点。用这3种酶进行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RFlP)分析,共获得2种限制性类型(基因型)。而且内切酶StyⅠ在两个不同的引进亲本群体及其各自的子一代的扩增产物的酶切中,表现出明显的差异。  相似文献   
938.
渤海风暴潮概况及温带风暴潮数值模拟   总被引:15,自引:4,他引:15  
分析研究表明,天津沿海是世界上风暴潮最频发区和最严重的区域之一,风暴潮灾一年四季均有发生,除夏季有台风风暴潮灾害发生外,春、秋、冬季均有灾害性温带风暴潮发生.采用球坐标系下的二维风暴潮模式,对1969年4月23日引起渤海最大温带风暴增水过程进行了数值模拟.对风场和增水过程的计算结果验证表明,该模式可用于温带风暴潮的工程计算,并且只要依据文中方法计算出预报气压场和风场,该模式也具有预报能力.  相似文献   
939.
健跳港是一个狭长的淤泥质港汊,针对枯季和洪季健跳港海床不同的冲淤特点,利用一维潮流泥沙模型复演了该港海床的冲淤过程,通过调整挟沙力系数来模拟健跳港枯水期的淤积和洪水期的冲刷这两种不同的海床变化形态,并预测了健跳港上游引水后对该港河床的淤积影响。  相似文献   
940.
为查明内蒙古克鲁伦凹陷伊敏组下段砂岩铀成矿规律和成因,系统总结了内外部铀源、构造环境、岩性-岩相特征、后生氧化作用等关键控矿条件以及铀成矿特征,较精准厘定了目的层时代及其铀成矿年龄,进而构建了砂岩铀成矿模式。结果表明:克鲁伦凹陷的主攻找矿目的层为伊敏组下段,侏罗纪中酸性火山岩、海西期花岗岩、下白垩统伊敏组和地下水的U含量高,指示了内外部铀源十分丰富;目的层形成于断-坳转换期,发育扇三角洲相—滨浅湖相沉积体系,(水下)分流河道微相灰色砂体发育,岩性以含砾粗砂岩、砂砾岩为主,结构疏松,透水性好;原生砂体中富含碳屑及植物茎干,自身还原容量较高,是一套良好的含矿建造;该砂体普遍发育强烈的褐黄色面状古潜水(局部古潜水-层间)后生氧化作用,进而控制了矿体的形成和形态;矿体埋深一般小于150 m,每平方米U质量为0.46~1.00 kg,主要呈透镜状和似层状;铀矿化砂岩全岩U-Pb定年获得了(67.1±5.9)Ma和(63.7±5.2)Ma的等时线成矿年龄;结合凹陷构造演化史,建立了伊敏组下段4个阶段的古潜水-层间氧化铀成矿模式,即早白垩世早期成矿前富铀建造准备阶段、早白垩世中晚期含矿目的层形成阶段、古近纪主成矿阶段和新近纪成矿停滞保存阶段,并指出区内深部(500 m以浅)仍具有较好的古潜水-层间氧化带型铀矿成矿潜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