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45篇
  免费   99篇
  国内免费   82篇
测绘学   25篇
大气科学   67篇
地球物理   66篇
地质学   236篇
海洋学   69篇
天文学   3篇
综合类   31篇
自然地理   29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37篇
  2022年   29篇
  2021年   20篇
  2020年   22篇
  2019年   37篇
  2018年   25篇
  2017年   20篇
  2016年   19篇
  2015年   22篇
  2014年   26篇
  2013年   28篇
  2012年   19篇
  2011年   21篇
  2010年   23篇
  2009年   23篇
  2008年   11篇
  2007年   15篇
  2006年   19篇
  2005年   18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22篇
  2002年   19篇
  2001年   9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6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2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34 毫秒
21.
青藏高原东部全新世冬夏季风变化的高分辨率泥炭记录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在建立了全新世泥炭沉积物高分辨率冬夏季风代用指标时间序列的基础上, 发现青藏高原若尔盖地区全新世冬夏季风的变化具有此消彼长和同时消长两种基本的模式, 冬季风与夏季风在不同时间尺度上两种模式又相互嵌套. 由冬夏季风指标叠加效应合成的气候状况却有与全球同步的规律性, 表现出千年-百年尺度的不稳定性, 6.2 ka的季风突然减弱事件要比8.0 ka的事件更显著, 反映了亚洲季风的区域特点或它本身就是全球气候的一个窗口.  相似文献   
22.
植物根系控制黄土土层风化淋溶机制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植物群落根系对土壤元素迁移和矿物的风化淋溶具有显著影响. 从描述黄土土层地球化学环境场分异的特征出发, 用原状土柱淋滤实验装置、根系大型挖掘剖面壁法及多元统计学方法, 对陕北黄土丘陵沟壑区植物根系改善土壤环境场效应与土壤风化淋溶速率强化值的关系进行了综合定量研究. 研究结果表明, 植物根系对土壤环境的改善效应主要受有效根(≤1 mm)密度和根量控制, 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植物根系对土壤物理性质改善效应大于对土壤化学性质改善效应, 根系控制土壤风化淋溶的主导因素依次是: 根系提高土壤渗透力、增加土壤生物活性物质及稳定土层结构的动力学性质. 在对不同植物根系影响土壤中化学元素迁移和矿物风化速率主导因素综合定量研究的基础上建立了数学模型, 此数学模型将有助于阐明林草群落根系控制土壤风化淋溶作用的生物动力机制, 也可用于林草地对有关变量进行定量评价.  相似文献   
23.
文章以实例阐述了多变量一元线性回归计算中的“平均值概念”. 作者根据“平均值概念”, 利用珊瑚δ18O比值重建了最近90年西沙表层海水盐度的变化历史,并运用洛川黄土10Be记录示踪了最近80 ka全球性的古地磁漂移事件, 从而阐明了“平均值概念”在地学数据分析中的重要意义及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24.
利用双多普勒雷达分析对流云垂直运动结构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对流云是我国南方地区主要的降水云系, 含有丰富的云水资源, 是南方人工增雨作业的主要对象。为了研究江淮地区对流云发生发展规律, 利用双多普勒雷达反演技术分析了发生在2004年7月31日的一块对流云不同发展阶段的垂直运动结构。对流云在发展阶段以上升气流为主, 底层辐合明显, 结构紧密; 成熟阶段的上升与下沉气流势力相当, 且比发展阶段强盛, 强回波位置下移, 结构较发展阶段松散; 减弱阶段上升和下沉速度均减小, 水平辐散增强。结果表明:反演的不同阶段对流云垂直运动结构合理, 可以利用双多普勒雷达反演技术进行对流云三维运动结构研究。  相似文献   
25.
鲜文龙 《四川气象》1998,18(1):19-22
利用极值剔除法来选取预报因子,得出了广汉机场盛夏(7-8月)雷暴大风的二级预报判别条件。  相似文献   
26.
布寨淖尔湖是鄂尔多斯高原毛乌素沙地腹地的代表性盐湖,其东南部分布着平坦裸露的沙化湖滨\,湖岸沙丘及半固定沙丘,地表均沉积有大量沙物质与粉尘,这些松散富盐物质在风力侵蚀作用下常形成盐碱尘暴,威胁下风向区域的生态环境安全。研究了布寨淖尔湖东南部区域2.5 km范围内地表沉积物的土壤粒度与理化特性,旨在为盐碱尘暴源区的防治与生态治理提供基础科学参考。结果表明:布寨淖尔湖滨裸露地表沉积物以粗砂、中沙和细砂为主;从湖心沿东南方向等距离(0.5 km)采样,距湖心越远,粗砂和细砂含量逐渐减小,极细砂、粉砂和黏土含量逐渐增加,中砂含量无明显变化。地表沉积物含水率、容重随与湖心距离的增加逐渐增加,pH值、全盐量及电导率则呈逐渐减小趋势;沉积物阳离子以Na+为主,阴离子以Cl-为主,其次为SO42-、HCO-3。整体看,区内地表碱化较为严重,区域下风向土壤理化特征呈明显有规律变化趋势,湖滨地表土壤有明显风蚀迹象,可能是盐碱尘暴与湖岸沙丘形成的重要物源区。  相似文献   
27.
基于GIS的近海剩余环境容量计算模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探讨一种基于GIS 克里格插值方法的剩余环境容量计算方法, 通过GIS 地统计分析插值模型将水质模拟问题转化为数学统计问题, 充分利用水质水体、沉积物监测数据, 采用克里格插值法对污染物浓度和水深在局部海域内进行插值, 将研究区域离散为一个个的均匀栅格单元, 比较每个单元污染物浓度与水质目标之间的差值, 从而估算得到研究海域的剩余环境容量。通过2009 年8 月锦州湾剩余环境容量的计算实例表明, 基于GIS 的剩余环境容量初步计算方法在资料缺乏地区是十分简便、有效的, 这为海域开发利用区环境管理与规划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28.
通过对青岛市主要旅游海滩(第一海水浴场、第二海水浴场、金沙滩、石老人、仰口和流清河海滩)进行野外调查,并对162个表层砂样品进行室内实验,分析了各海滩表层砂的干密度变化特征。结果表明:研究区的6个海滩表层砂的干密度在高潮线至低潮线方向由小变大,具有良好的一致性;而在剖面A至剖面C方向上每个海滩表层砂的干密度具有自己独特的变化特征;平均粒径是影响表层砂干密度的重要因素,干密度的大小与平均粒径呈负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29.
西昌市地质灾害发育分布规律及防灾建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西昌市地处川西的安宁河流域,区内地质条环境件复杂,生态环境脆弱,泥石流、滑坡等地质灾害发育,给当地居民生命财产安全及经济发展带来了较大影响。本文通过对西昌市目前发育的153处不同类型的地质灾害进行统计,总结了地质灾害在流域、高程、时段等方面的分布规律;对影响或控制西昌市地质灾害发育的地形地貌、构造、岩土体结构、地震、降雨及人类工程活动等因素进行了分析、总结;并针对西昌市的地质灾害类型及发育分布特征提出了适用于该地区的科学、合理的地质灾害防灾建议。  相似文献   
30.
鲁西南地区石炭纪—二叠纪含煤岩系层序地层及聚煤特征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根据钻井、测井和地质等资料,对鲁西南地区石炭纪—二叠纪含煤岩系进行了层序地层学与聚煤作用研究。识别出以区域不整合面、古土壤层底面、海侵方向转换面、下切谷砂体底面为代表的4种类型的层序界面;划分出本溪组、太原组、山西组和下石盒子组中的4个三级层序,从下到上依次为SⅢ1、SⅢ2、SⅢ3及SⅢ4。通过对比研究不同层序的含煤性及煤层的发育特征后认为,形成于分流间湾沼泽环境的SⅢ3煤层发育最好,形成于潟湖与沼泽环境的SⅢ1及SⅢ2煤层发育次之,SⅢ4没有煤层发育。在同一个层序内部,泥炭聚集速率与可容空间增加速率之间的平衡状态决定了煤层的厚度,这种平衡状态保持较长时间是煤层形成的基本条件,而与泥炭聚集有关的可容空间的持续增加需要基准面的不断抬升,因此,发育较好的煤层最可能形成于海侵体系域末期,如SⅢ3的TST末期的3号煤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