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4篇
  免费   52篇
  国内免费   53篇
测绘学   12篇
大气科学   14篇
地球物理   35篇
地质学   173篇
海洋学   15篇
天文学   1篇
综合类   24篇
自然地理   25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0篇
  2022年   17篇
  2021年   16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17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11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13篇
  2009年   13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12篇
  2005年   15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10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13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8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1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4篇
  1983年   5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2篇
  1979年   2篇
  1976年   1篇
  1973年   6篇
  1965年   1篇
  1959年   2篇
  195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9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18 毫秒
221.
林子宗群火山岩被认为是新特提斯洋消亡到印度与欧亚大陆碰撞过程的产物。前人对林子宗群火山岩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工作,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但在拉萨地块东部地区的研究仅限于林周盆地周围,而拉萨地块东部南缘地区的研究尚处于空白状态。本文首次对拉萨地块东部南缘昌果地区林子宗群典中组火山岩进行了年代学、全岩地球化学和Sr-Nd同位素研究。结果表明,典中组火山岩(14DST-23、14DST-25)锆石LA-ICP-MS U-Pb年龄分别为(69.97?0.45) Ma、(66.80?1.10) Ma;岩性主要为中性的安山岩、粗安岩,夹少量的酸性流纹岩,属钙碱性-高钾钙碱性系列;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亏损高场强元素,具有明显的Nb、Ta、Ti负异常,显示典型弧火山岩的特征; Sr-Nd同位素组成上,中性岩的初始87Sr/86Sr比值为0.703980, 143Nd/144Nd比值为0.512864,εNd(t)值为5.1。以上特征暗示昌果地区典中组中性火山岩可能形成于新特提斯洋俯冲过程中亏损地幔源区的部分熔融。昌果地区典中组火山岩具有大陆边缘弧火山岩的特征,应形成于俯冲的岛弧环境。  相似文献   
222.
扎格依库都克金矿位于哈萨克斯坦-准噶尔板块北缘、额尔齐斯构造带南部。围岩蚀变硅化、黄铁矿化、褐铁矿化、绢云母化。矿区原生晕测量成果显示Au,As,Sb,Bi,W等元素与金矿化关系密切,矿床中的金可能是深部岩浆热液活动沿断裂上升,萃取围岩中的成矿物质形成的。赋矿岩石地球化学研究表明,大离子亲石元素K,Ba,Rb等富集,Nb,Ta,Ti等部分高场强元素亏损;轻稀土元素(LREE)相对重稀土元素(HREE)轻度富集,Nb/Ta值为19.63~26.00,显示岩浆可能源于下地壳或上地幔熔融,且有上地壳物质混入,是大陆岛弧至大陆边缘构造环境下的火山活动产物。  相似文献   
223.
由于储层质量好、非均质性弱、成藏条件优越,深水沉积中的块状砂岩常常成为油气勘探开发的重要目标。相对具有各种交错层理等沉积构造的其他砂岩而言,块状砂岩的成因判识难度更大。因此,对块状砂岩成因机制的研究,直接影响了其沉积过程的认识,制约了其沉积模式、储层预测地质模型的重建。针对鄂尔多斯盆地南部旬邑县三水河剖面中发育的晚三叠世中层—巨厚层块状砂岩,利用高密度岩石样品的岩石薄片和激光粒度分析,对块状砂岩的粒度组成、粒度参数及其垂向变化特征进行研究。结果表明: 1)块状砂岩为长石岩屑质极细砂—细砂岩,内部偶含漂浮状灰黑色、红褐色泥砾,底部发育球枕、沟模等沉积构造;2)块状砂岩之间及其与交错层理砂岩层之间夹薄层—极薄层灰黑色泥岩、油页岩,二者间突变接触常见;3)岩石薄片中碎屑颗粒分选差,呈棱角—次棱角状,成分及结构成熟度中等偏低;4)粒度组成上,跳跃组分与悬浮组分各占50%左右,显示底床载荷与悬浮载荷同时存在且贡献相当;5)其偏度与浊流沉积相似,但其分选略差于浊流沉积,与三角洲沉积相差更远;6)垂向上,块状砂岩内部存在多期分米级复合韵律,厚度范围为10~30 cm。综合研究区地质背景、沉积构造、微观显微结构、粒度组成及其搬运过程、沉积分异解释结果,认为该剖面块状砂岩为洪水成因的异重流沉积。该研究丰富了对深水块状砂岩成因的理解,深化了异重流沉积块状砂岩结构特征的认识,同时也为异重流沉积的判识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224.
盘锦地区深井水位观测始于上世纪七八十年代,观测资料连续可靠,在辽宁省及邻区发生的中强地震前有很好的前兆信息。通过研究盘锦地区深井水位的多年动态,分析典型震例,并利用基于GIS的地震分析预报系统等,探讨了水位变化和油田开采的关系,总结了盘锦地区地下水位的映震效能。  相似文献   
225.
低煤阶煤层具有机械强度低、渗透率较高、内生裂隙发育的特点。为提高低煤阶煤层气开发效率,提出首先钻径向水平井眼,依靠多条水平井眼沟通煤层内裂隙,再根据储层条件优化水力压裂改造措施,在煤层形成的主裂缝,通过变排量措施扩展和沟通更多的内生微裂隙,以提高单井产量。为解决多井眼井底可能出砂多的问题,提出优先采用螺杆泵或电潜螺杆泵排采工艺。从阜新刘家区块和珲春盆地煤层地质条件与目前现场应用现状出发,探讨了径向水平井技术与水力压裂联合作业的可行性,提出优化两个区块的径向水平井眼布孔方式,将欠平衡钻井和“边喷边洗”的喷射技术结合,并改进常规的水力压裂改造措施,实现径向水平井技术与水力压裂改造措施有机结合,以充分发挥这两种技术的不同优势,形成一体化的煤层气开采技术。通过对径向水平井与压裂改造工艺技术的改进与联合,为低煤阶煤层气开采提供了又一新的技术方法。   相似文献   
226.
一种微型桩组合抗滑结构内力分析方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肖世国  鲜飞  王唤龙 《岩土力学》2010,31(8):2553-2559
微型桩组合抗滑结构是指把若干根以一定间距排列的微型桩在顶部用板体连接起来,以抵抗滑坡推力的一种新型支挡加固结构。因其具有桩径小、施工快捷、施工人员安全保障高、经济性好等优点,可用于中小型边(滑)坡的治理工程中,尤其是快速抢险工程。根据此种结构的一般受力特征,在计算桩体内力时,提出把该结构在滑面以上的部分视为在滑坡推力作用下的刚架结构,等效分解后对各桩按弹性地基梁利用m法进行解析,其间考虑了受荷段桩间岩土体对桩的推力作用,各桩体在滑面以下的部分视为弹性桩利用k法进一步计算,于是按照先分析上半部分再计算下半部分的方法可确定出该结构内力。分析结果表明,各微型桩承受轴力、弯矩和剪力,其中轴力作用更为主要。以该类结构在四川省广巴高速公路路堑边坡工程中实际应用为例,通过试验说明了所提算法的合理性。  相似文献   
227.
岩石应力应变全过程的声发射及分形与混沌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试验研究了岩石应力-应变全过程的声发射特征,得到岩石试件在初始压密和弹性阶段撞击数少、能量低、振幅小、无事件数产生;应变硬化阶段撞击数骤增、能量高、振幅大、有大量事件数产生;应变软化阶段撞击数骤减、能量低、振幅小、有事件产生。因岩石每个变形阶段产生的声发射特征不同,则可以用声发射方法研究岩石的微观损伤演化和预测现场工程岩体的宏观断裂失稳过程。根据岩石声发射损伤三维定位的试验研究结果,其损伤的发展具有分形特征和统计自相似性,且岩石声发射事件数的演化过程可以用触发-生长-触发的链式生长模型来描述,通过事件数可以观察岩石微裂纹的演化过程,且岩石微裂纹的演化可用Logistic方程来描述,因而岩石的损伤演化具有分叉和混沌特征。  相似文献   
228.
<正>部地质灾害防治再检查和矿产资源开发整合第二轮督导组于7月17日至21日对我省地质灾害防治和矿产资源开发整合工作进行了检查指导。督导组分别听取全省、宁波市、北仑区及大碶镇等各级地质灾害防治和矿  相似文献   
229.
230.
建立了10Be产率-古地磁场强度的便捷转换方程,并以洛川剖面最近80ka的10Be浓度记录结合磁化率等气候代用指标为研究对象,利用全新的LGM分离方法将影响黄土10Be浓度的气候因素和地磁场因素进行了分离,成功示踪了末次冰期阶段拉尚(Laschamp(42ka))、莫诺湖(Mono Lake(32ka))等古地磁漂移事件,进而定量重建了最近80ka地磁场强度变化历史.重建结果与全球典型地磁场强度曲线(SINT-200,NAPIS75等)具有几乎同步的变化特征,从而表明采用LGM方法和新的转换方程在利用黄土10Be记录示踪和重建古地磁场强度研究中的实用意义及应用前景.通过分析表明,季风区降水的不均匀性是导致黄土10Be浓度无法直接示踪古地磁场漂移事件的主要原因,而来自粉尘源区的尘降10Be浓度和尘降磁化率具有"准恒定分布"特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